坚持以群众利益为中心【探寻中心工作与群众利益结合点】
发布时间:2020-02-1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本文对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时政新闻 群众利益 时政新闻是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更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时政新闻要求准确、严谨、及时、到位。作为地市级党报,要从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高度立意,从普通市民关心的角度入手,力求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高度统一。
一、 拓展内涵外延,力求中心工作新闻化。
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都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市的市情而确定的,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市委机关报关键要挖掘出中心工作的内涵本身和外延亮点,以新闻的视角去做好报道。对重大政策和重大事件的报道,可以在组合报道上下功夫,在一版发消息、图片和导读,再链接到后面相关版面做专题、做专版,用深度报道、图表、背景等各种新闻手段,做足新闻的深度、广度、厚度。在外延的拓展上,用新闻的视角和切入,抓取鲜活的基层新闻,以生动的事例、通俗的语言,报道区县围绕中心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成就。
前不久华西都市报开设的专栏“迎接党代会共谋新跨越”,可以学习借鉴。如“地铁开通看交通之变”系列报道,在一版做醒目导读后,二版要闻用了大半个版的空间做组合报道,从“数字5年”、“我这5年”、“记录5年”等角度切入,与百姓生活相连,且图文并茂,有提要突出重点,有通讯展现亮点,有言论深化观点,形象直观,避免了空洞抽象。
二、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会议和领导人活动
1.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会议要报足、报透
事关全局的会议不乏重要的新闻价值。一方面领导期望报道,特别关注党报的表现,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很想了解,党报要调动一切手段,不惜花费更大、更多版面,报足、报透、报深、报好。要借助政治优势和政治资源,对会议内容做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深入会议寻找亮点。在报道好会议主要内容的同时,分析、整理出有价值的新闻题材,精心策划、深入采访、深度观察、高度思考,做深、做亮二次开发的新闻报道,增强差异性,彰显权威力,打造必读性,推动全局工作。
2.领导同志赴基层调研等活动要再现现场,还原感性
一般来说这类活动是领导近期的关注点和工作重点,不仅为读者所关注,也有助于树立领导形象。读者关注领导活动的新闻,主要是关注他们作为领导的角色行为,即他们在活动中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在一些特定场合发表了什么新的观点和新的主张,这些活动可以反映他们施政能力和水平的高低。
一次领导活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活动,有时不只是一条新闻,可能是几条,记者一定要善于挖掘新闻源。新华社记者按照“还原感性”的要求改进领导活动报道的做法,值得学习――以白描、纪实等手法,描述领导与群众互动的细节,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富有人情味,体现领导人的亲民形象和务实作风。
需要注意的是,记者跟随领导考察检查,不能记成流水帐。要注意处理好全面报道与重点报道的关系,善于把领导的活动与百姓的生活连起来,把领导关心百姓的事,通过亲切亲和亲近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领导的活动报道,更要站在党报应有的高度,通过仔细观察,把握整体;通过分析思考,对新闻事实进行概括和提炼,突出重点。记者要善于对采访来的材料进行整合加工,巧选角度。要注意写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交流,写实际解决了什么问题,对当地工作有什么中肯的评价,提出了什么指导性的意见等,要有细节有思想有观点。报道省领导来地市州的活动,要注意在标题、提要、导语中突出其对当地工作的评价和指导,通过报道,达到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指明方向的作用。
3.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会议要规模经营
对于读者,和他们的现实和长远利益相关的新闻信息才是更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会议本身的层面上,要着力挖掘会议蕴涵的新闻资源,特别要对一些事关重大、群众普遍关心、与读者关联度大的权威信息,加强策划,拿出版面,充分挖掘新闻背景,进行组合包装,多侧面、多角度地为读者提供有用信息,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将怎样做、做了以后会怎么样。
4.一般的会议要跳出会议写亮点。
对于部门和行业的一般性会议,要注意抓住老百姓关心的信息――讨论了什么新内容,交流了什么新经验,解决了什么新问题,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何关系,而不以会议形式进行报道。
5.会议涉及的重大决策举措和重要法律法规加强解读
读者对政策报道的关注点除了政策的具体条文外,更多地是想了解政策的制定背景、制定过程、贯彻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人们对政策的反映等,因此党报要利用了解这一新闻的来源、背景、要点等优势,及时做出准确、全面、深层的解读,并加强延续报道,对有关文件和法规的要点、亮点及其对群众生活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起好贴近读者,释疑解惑的作用。
三、 处理好过程和结果、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时政新闻报道是侧重过程还是结果,要看具体的新闻事实。不能不问实际情况如何,一味突出过程而忽视对结果的报道,以避免拖沓、冗长和缺乏重点。对于一部分其议程也显得相当重要的会议,应该既报道结果,又报道过程。而一般性的会议,则应略去过程的报道,重点从会议过程特别是结果中挖掘对读者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它们往往深藏在会议过程中,或者是领导同志的一段话甚至一句话,或者是会上议决的某项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报道过程要善于抓某些关键性的环节和耐人寻味的细节。抓关键和用细节构建过程,需要记者进行深入的采访、细心的观察,还需以全局的观念来统领报道主题,使关键性环节发挥支撑性作用,使细节不致偏离中心,不致过于琐碎,从而突出观点和主题。
关于时政报道背景与主体的侧重问题,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一是当主干事实过于抽象,是某种精神、某个决议、某一动向时,可将背景作为报道主体;二是当主干事实过于程式化,是会议、领导人的经常性工作时,可将背景作为报道主体;三是当主干事实主要由背景事实引起,且背景事实比较翔实有力时,可将背景作为写作主体。
四、编辑要善于"加工",突出特色
时政新闻通常涉及复杂性和综合程度很高的内容和问题。在这类新闻的编改过程中,编辑方面也发挥着潜在的解释和引导作用。编辑如何排列事实的顺序,添加什么背景信息,把背景信息放在什么位置上都值得斟酌,因为不同的处理可能对读者解读新闻起到很大的辅助和影响的作用。
编辑在挑选和处理这类新闻时,既要强调级别处理和一些必要的程式报道模式,又要提炼有价值的新闻元素,使之能够更清晰地表达主体新闻内容。编辑应该在原则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挤压“虚”的内容,如会议的一般程序、过多的与会人员名单、领导讲话中的非关键内容等等; 重要讲话和文件的报道,编辑需要认真消化,提炼出要点或者突出某一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相似题材的报道,可以采取同题集中的“集束”式方法,或以标题新闻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对各报统一发表的重大新闻,材料取舍、标题制作以及版面安排则要“同中求异”,通过整合包装,突出特色。
总之,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既要仔细领会主要领导的意图,又要多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努力寻找中心工作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克服政策宣传的简单化、工作报道的格式化、会议报道的概念化、新闻语言的文书化,从而有效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
相关热词搜索:探寻 群众利益 工作 探寻中心工作与群众利益结合点 侵害群众利益工作总结 损害群众利益工作总结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