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表【红花岗区:“三大突破”凸现强大张力】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青山披翠娇艳欲滴,碧水蜿蜒神清气爽;城区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城郊旅游公路穿梭群山。南部新城尽展现代都市情怀,黔北民居彰显新农村新面貌;南部城区“六大企业”异地搬迁技改稳步推进,具有强大凝聚力、辐射力的南部工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满载希望和梦想的新火车站片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在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和关心支持下,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红花岗区未来美好的蓝图渐渐清晰。
建设工业园区――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突破
工业园区建设是红花岗区坚持工业强区,实现工业经济重新崛起的主要载体之一。红花岗区在先后建成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坪桥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基础上,又按照遵义市委、市政府“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实施南部“六大企业”(遵义钛厂、贵州钢绳集团、遵义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电厂、遵义碱厂、遵义忠庄水泥厂)异地搬迁技改的战略部署,加快园区建设,做好协调服务,促进全区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介绍,2009年,投资1.31亿元、长达13.1公里的忠深工业大道正式建成通车,为周围建设15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红花岗区正在忠深工业大道两侧全力打造湘江工业园区,已完成总体规划和精密铸造产业园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已累计完成11715.6万元,并和三家大型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协议。同时,省发改委已将“贵州钢绳集团异地技改搬迁项目”列入全省重点项目,新厂址已选在红花岗区湘江工业园和遵义县和平工业园交界处;遵义电厂冷却塔2009年已实施爆破,正式启动了异地技改搬迁工作,电厂原址工业用地已获市政府批准转变为商业综合用地;遵义忠庄水泥厂原厂全面停产,新型水泥生产新线已于2010年5月竣工投产;遵义汇兴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和遵义碱厂异地搬迁技改工作有序推进。此外,遵义天蕴纺织公司异地搬迁技改工作也已启动,新厂址选在湘江工业园区。红花岗区通过加快企业搬迁技改,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延长产业链,搬出新型工业化,搬出城市新环境,搬出三产发展新天地,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红花岗区每年都投入1000万元资金引导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用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同时,积极协助湘江工业园做好修建性详规编制,启动湘江大道建设,完成包装产业园、特色食品产业园规划编制。此外,红花岗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制药、特色产品加工等产业,扶持发展一批小商品加工、零配件供应等中小企业,做好董酒股份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
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率先突破
在红花岗区长征镇新民村与遵义主城区之间,一个巨大的施工场地在记者眼前铺陈开来:湘江河靠近遵义主城区一侧,一座山头被居中破开,而靠近新民村一边,数十台工程机械正在紧张挖掘。据陪同采访的工程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要不了多久,这里将出现一条7公里长、60米宽的“迎宾大道”,将遵义主城区和新火车站片区连接起来。
红花岗区是中心城区,但还有近20万农村人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同时,红花岗区扎实开展城乡一体化试验试点工作,在长征镇列为市级试点的基础上,将南关、忠庄、深溪三镇作为区级试验试点镇,确定了2~4项课题有侧重地开展试验试点工作。当前,各试验试点镇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总体开局良好。
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红花岗区确定了大力实施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七项统筹”,深入推进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六大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试验中,长征镇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从抓集体资产量化入手,推进“组改居”项目。该项目的重点是要消除村民在变成居民后,对既得利益可能减少和失去,以及将来利益可能无法保障的顾虑。根据这一实际,长征镇对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合作改革,将集体资产量化到人,改变传统的集体资金管理运行模式,对集体资产实行公司化管理,经营利益按股份分红到村民手中,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据悉,2010年上半年,红花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34元,同比增长8%。下一步,红花岗区将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按照“四型”(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示范型)农业发展思路,将城郊农村打造成遵义市民的菜园、果园、乐园,进一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发展旅游商贸――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上率先突破
作为黔北商贸集散中心,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三产”活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对黔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打造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巩固提升商贸中心,全力打造物流中心,构建“大商贸、大流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三产规模化、精细化,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巩固提升黔北商贸流通中心地位。
红花岗区依托遵义会议会址和凤凰山、大板水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了《红花岗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红花岗区西线旅游控制性详规》,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目前,“一个中心四大板块”(遵义会议会址及红军街城市红色旅游中心,环金大海和遵松公路海龙至金鼎山段西线旅游板块,忠庄、巷口农业观光旅游板块,东出口黔北风情街系列旅游板块,南部商会会馆区特色旅游板块)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与旅游发展配套的吃、住、行、购特色街区建设加快推进,黔北地区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地位日益凸显。2009年,红花岗区共接待游客4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较2008年分别增长30%和39%。
红花岗区充分发挥遵义市中心城区和黔北综合经济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黔北地区的作用,成立了促进全区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十个办公室”(金融办、中介办、总部办、房地产业办、商贸流通办、文化产业办、旅游发展办、餐饮及服务业办、运输办、信息及研发办),着力建设“一个中心、五个商圈、六个专业市场带”(丁字口片区商贸中心,北京路片区、老城片区、南部新城片区、万里路片区、东出口片区商圈,外环路、东联线、内环路、海尔大道、大兴路、舟水桥专业市场带),巩固提升黔北商贸流通中心地位。目前,丁字口片区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提高;随着老城新街、红军街等特色街区建成,沃尔玛、百盛等大型商贸企业入驻,老城片区商圈已经形成;中天万里湘江项目顺利推进,万里路中央商务区建设初步成型;沙河批发市场、坪丰农贸市场、苟家井百货市场、兴邦粮油物流市场等已成为辐射带动黔北地区的专业市场;2010年建设完成的遵义名酒批发市场、黔北果蔬批发中心、金山角建汇中心等,正逐步成为辐射黔北地区的名酒、果蔬、五金、建材大型专业市场。2009年,红花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8.15亿元,较2008年增长20.5%。2010年1~8月,红花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76亿元,同比增长18.7%。
正是春风化雨时,更需扬鞭策马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红花岗区正高举发展的旗帜、团结的旗帜、奋斗的旗帜,大力发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贵州精神,以精神为支撑、以目标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为主攻,以活动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以工业化、城镇化为突破口,奋力实现城市建设率先崛起、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工业经济重新崛起,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三大 凸现 强大 红花岗区:“三大突破”凸现强大张力 三大突破 播州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