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发大会”看贵州旅游品牌塑造|贵州旅游大会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一趟趟客车驶向高原苗岭,一批批旅客涌入西江千户苗寨。苗寨独特的建筑群和原滋原味的民族风俗,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一路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苗族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着迷。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交相呼应,处处充满生机。”在雷山西江,来自内蒙古的游客刘万祥说。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贵州,近年在“旅游兴省”的背景和每年一届的旅游发展大会精品战略引导下,全省旅游已被悄然激活。贵州旅游空前的火爆,再次凸显“多彩贵州”的避暑旅游优势,以及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宣传促销取得的实效。
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1至7月份,全省旅游总收入483.52亿元,同比增长50.21%,接待海内外游客6134.04万人次,同比增长324.9%。7月份,全省入境游客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23%,其中台湾游客增长1倍以上,澳门游客同比增长66%,国内旅游收同比增长21.64%。
健康发展的贵州旅游业
“自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06年在黄果树召开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工作的部署,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全省旅游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介绍,近几年我省游客增长连续在30%以上,旅游业的整体对外形象得到较好提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具有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极大推动经济增长的能量。贵州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拥有旅游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贵州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开发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从而保护生态不被破坏,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十一五”是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期,总的目标是要把我省初步建成旅游大省,使贵州成为西部旅游热点地区,使旅游产业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规划,到2010年,力争旅游总收入超过8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总量的26%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8%;接待旅游人数超过我省总人口数,其中入境旅客超过5075人次;直接间接解决就业200万人以上。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新举措发展旅游。仅2007年,我省就连续出台了三个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还有一些配套的相应政策。每年还要召开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通过打造“多彩贵州”这个品牌,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向外界进行大规划的推介。
此外,我省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宣传推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打造、市场开拓、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出击,以及一些促进旅游消费、扶持旅游企业的优惠政策,所产生的刺激旅游预期、营造消费氛围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省领导还提出围绕工业旅游办工业,围绕交通办旅游等一些新的指导思想。按照省旅游局测算,我省2009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7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左右。
2009年以来,我省又围绕“2009中国生态旅游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成功推出了一批以避暑休闲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节庆活动和旅游精品线路,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康体旅游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特别是“中国贵阳避暑季”、中国遵义国际名酒节、施秉杉木河漂流节、梵净山生态文化旅游节、黔东南原生态文化节,以及即将举行的全省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节庆活动,将对国内客源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一年打造一个旅游精品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要求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像贵州这样的省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加快发展。
为此,自2005年3月以来,全省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中心,以“热爱贵州、建设贵州”为主题,以对外树立贵州新形象,坚定信心,增强志气,加快发展为目标,开展了声势浩大、反响强烈的“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系列活动。
从“一棵树,一瓶酒,一栋楼”到“多彩贵州”,贵州对这块“养在深闺人未识”、曾遭受种种误解和偏见的神秘土地,重新开始了再认识、再评价,再挖掘。“地无三里平”――崇山峻岭、奇石异洞,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岩溶风光;“天无三日晴”――晚上下雨白天晴的湿润温和气候,造就了爽爽的贵州;“人无三分银”――伴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裕起来,各族人民传承着古老独特的原生态文化,这一切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
于是,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目的是通过召开旅发大会,使举办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五年,使旅游产业发展提速五年,使环境建设提速五年;同时通过整合项目、资金和新闻宣传等各类优势资源,大力支持和帮助举办地加快旅游业发展,大幅度提升举办地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贵州是全国第三个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省份,此举被外界称为我省加快旅游发展的“秘密武器”。
2006年,我省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举办了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黄果树风景区是我省旅游业的老品牌。当时正面临着这样一个机遇,就是要实施一个新的规划,建立黄果树新城。而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黄果树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当年,黄果树风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了300万人次,并成功实现了“三年三级跳”的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幅提升,是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给举办地的丰厚馈赠。“时间相差不到200天,却相当于出了一趟远门。很多人回来都认不出家乡荔波了。”荔波县民中教师莫树喜这样表述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给荔波带来的改变。据介绍,荔波县在大会准备期间,6个月就完成了19个建设项目2亿多投资。樟江大街、樟江文化休闲园、世界遗产展示园、水上露天演艺场,以及修饰后的颇具民族特色的楼房……6个月,荔波县城及大大小小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大变样,为此有人称为“荔波速度”。
和安顺黄果树、黔南荔波相比,黔东南雷山西江打出的是体验式旅游招牌。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2008年在西江顺利召开后,“天下西江”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进入西江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都创下了历史新高。2008年,到西江旅游观光的人数达到77.7万人次,是2007年11.5万人次的 6.7倍。2009年1至7月份,进入西江景区的游客总数达到了3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余元;客源也扩大到了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一些国家。
“每一年在某一个区选择一个点来召开旅发大会,有利于深度开发我们的旅游资源,整合我们旅游资源优势,一年打造一个精品。”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这样评价。
旅游开发与保护齐头并进
“西江很美,很震憾。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一个保存完好的古群民居,好像找到了世外桃源……希望过几年后,我们再来西江时还能看到她的原貌,特别是西江浓郁的民族风俗。”武汉游客胡蓉薇女士说,西江比凤凰要美得多,比丽江还值得去品味。
然而,也有人对西江的开发表示惋惜,甚至大呼“西江完了”,认为西江的“原生态”被破坏了,没有了,随之“开发―个失败―个”的论调在民间流传。
对此,人类学专家潘年英教授认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它的传统文化精华是否得到了真正有效的保护,即是否依然活着;同时要看当地群众的生活是否有了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的福利,同时又传承了传统文化与文明的精粹,这就是成功,就是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而获得双赢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西江的开发而受到什么大的干扰,反而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顺利就业。”村民菲斯俪(音)说,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务农。要说变化,那就是生产发展了,生活宽裕了,乡风文明了,村容整洁,管理也民主了。菲斯俪笑言,如果你两年前来过西江,现在再次来到西江,那你自然会觉得她没有说谎。
雷山县旅游局一份材料证明了菲斯俪的说法。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后,西江“苗家乐”半年间骤然从40余家发展到138家,餐饮店从8家发展到18家。民族工艺品店从28家发展到75家,宾馆客栈从3个发展到8个,旅游从业人员从60余人发展到180余人,从事餐饮、产品销售服务人员从260余人发展到600余人,环卫工人由5人增加到60人……所有数据几乎都翻了一至两番。另一个改变,是总投资1.2亿元的26个重点建设项目带来的改变,使“西江整体发展提速了至少十年”,其交通设施、景区配套、环境保护和亮化工程交相辉映,“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民族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凸显。
借助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平台,黔东南自治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立足原生态文化优势,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强力推动原生态旅游业科学发展,对优秀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全面普查、深入挖掘、及时抢救、充分保护,同时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建设。2009年,黔东南州自动建设了1000公里三级以上标准公路建设,并拟于2011年全面建成精品旅游区的干线公路将达到三级以上标准,重要旅游景点的连接公路将达到四级以上标准,州境内90%以上的旅游景点有旅游公路连接,使之形成“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布局和便捷、安全、舒适、环保的旅游公路网络体系,为“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埋下伏笔。
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认为,这几年通过打造“多彩贵州”这个品牌,以及每年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最根本的就是整合我省的资源,搞好全省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并很好的把它们结合起来。这需要我们把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这个力量就是旅游、文化外宣和体育。其次,我们要整合贵州各个地方的资源,并充分的发挥地方的优势,使之形成一个横向的整合,还有上下的连动,再加上企业的积极参与,这就形成了一种力量。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省旅游的开发和保护,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位一体”推进旅游产业升级
“现在我们基本上还是一个观光型的旅游,观光旅游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肯定是一个最基本的产品。但。是我们怎么能让结构更合理一点呢?那就是利用我们贵州的优势,大力发展度假旅游,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这个蛋糕。”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分析,贵州的青山绿水是度假最好的资源,宜人的气候加上很多的自然景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省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将放在发展度假村,让度假旅游在整体旅游结构当中的比例有比较快的提升。
2009年2月12日至13日,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并制定了构建以宣传、文化、旅游和体育的“四位一体”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其中包括整合和组织媒体资源,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重点,向外推介,并依托省内旅游的国酒文化、屯堡文化、土司文化、山水文化等资源,建设具有一定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影视基地,打造一批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影视作品和品牌节目;利用各市州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以及已形成品牌的《多彩贵州风》,建设和形成一批以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喀斯特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大力拓展徒步旅游、滑雪旅游、山地自行车旅游、野营旅游、登山探险、漂流攀岩等现有的产品优势,围绕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配套建设体育、康体设施和训练基地,开展体育赛事,形成我省特色体育旅游产品。
而这,正是自2006年以来我省决定每年在某个地区某―个地方,召开―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意义所在。
在旅游与宣传结合上,通过大手笔、高频率、强刺激的宣传造势、形象推广,让外界从“多彩?的角度审视贵州、感知贵州、向往贵州。在旅游与文化结合上,则是利用我省丰富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如西江苗族文化、肇兴侗族文化、音寨布依族文化、遵义红色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梵净山佛教文化等旅游品牌,打造了一批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体验旅游产品,并在现有舞台艺术精品的基础上,创作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符合多层次、多样化文化要求的优秀舞台剧目和综合性娱乐晚会。在旅游与体育结合上,进一步完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结合贵州山地特点逐步向市场推出露营、攀岩、自行车、探险、漂流、高尔夫等旅游项目,并在全国首创民族体育旅游节。
为此,我省通过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集中全区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举办地旅游业提速发展。同时继续通过加大对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招商选商,选择最有实力的开发商,懂管理的开发商来参与我省的旅游开发,以期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关热词搜索:贵州 塑造 大会 从“旅发大会”看贵州旅游品牌塑造 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之 2017旅发大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