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方性砷中毒 [贵州地方性金融业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加快贵州金融业发展,各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在于经营理念的创新,更在于角色定位的转型。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金融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日趋明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当前,贵州省的改革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怎样充分利用全省的资源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优良资产撬动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发展,不断增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贵州地方性金融机构的
  发展现状
  
  根据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含义,贵州地方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还包括:一些企业参股控股的证券、期货、风险投资、保险中介、担保机构、典当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当然,农村信用社还可以追溯更远),在改革开放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先天不足、后天限制等种种原因,地方性金融机构总体上处境极其艰难。表现在,信用风险十分严重,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内部管理十分混乱等。进入2000年后,由于监管部门的推动,地方政府的重视和自身的努力,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资产置换、改革重组等多种方式,化蛹为蝶,凤凰涅磐,总体状况大为改善。到2007年,我省城市商业银行有机构139个,从业人员3000人,资产总额达435.6亿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982个,从业人员13797人,资产总额达829.5亿元;财务公司2个,从业人员30人,资产总额达15.4亿元。截至2008年4月,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达4119亿元和3360亿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等法人金融机构存、贷款分别为1077亿元和741亿元,占比分别为28%和24%,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贵州省地方性金融机构
  存在的制约因素
  
  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增多。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外部需求减弱和特大雪凝灾害、洪涝灾害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可能高位趋稳并适度放缓。中央明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调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实施宏观调控,并将持续十年的货币政策首次由从“稳健”调整为“从紧”,银行可用资金减少。这些都将影响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
  贵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开放程度低。一是经济发展滞后。2007年,全年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1 %,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我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984亿元,仅为全国的1.2 %。二是开放程度低。没有一家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进入我省。没有较强的区域性保险总公司,致使大量资金外流,金融资源集聚功能无法发挥。现有的保险分公司也还存在起步晚、基础差和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2007年,我省保费收入在全国36个省区(包括计划单列市)中列第31位,在西部12省区中排名第9位,人均保费仅相当于全国的27.9%、西部的45%。三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与发达省区和全国水平相比,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上市公司中处于较落后地位。目前全省A股上市企业17个,仅占全国总数的1%。
  竞争能力弱,生存空间狭窄。目前,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区域发展、业务范围和服务产品上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相当程度上的趋同性。突出表现为:地区趋同,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如2007年我省新增贷款主要投向贵阳、遵义等城市;产品趋同,基本是国有银行有什么业务,地方性金融机构就开展什么业务。这种缺乏特色、明显趋同的市场定位,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另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网点体系及较完善的清算系统,使得地方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存在较大困难。
  规模较小,机构发展不足。全省共有城市商业银行3家,城市信用社1家,农村信用社法人社和农村合作银行88家(不含省联社),信托公司1家。从数量看不算少,但单个法人机构规模偏小。以农信社为例。全省88家法人机构总存款585亿元,平均每个机构只有6.65亿元。目前,全省只有贵阳、遵义有城市商业银行,贵阳、安顺、六盘水有城市信用社。
  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的贷款对象为中小企业,相对来说风险较高,而我省担保中介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政府没有实行特别的风险准备、风险补偿政策。部分企业信用不佳,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突出。
  协调服务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政府层面的金融协调服务资源比较分散。二是对地方金融业的扶持政策分散且力度还不够大。三是政府管理地方金融机构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促进地方性金融机构
  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转变观念,优化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所为”,就是地方政府要在政策扶持、社会信用环境创造等方面有所作为,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壮大实力。“有所不为”,就是政府不要去干预地方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即使是对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按照公司法规定只履行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不要将地方金融机构的日常考核与人事管理等同于一般的政府机关。
  增强实力,促进地方性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各金融机构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开拓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金融工具、服务手段,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化劣势为优势,走内涵式发展的集约化道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扶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对商业银行,要鼓励其加快形成对本地居民和中小服务领域的竞争优势;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内部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实现市场定位的战略转移,并早日成为上市银行。对联合农村合作银行,要鼓励其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市场定位,打造个性化、专业化和本地化的银行品牌;加快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对租赁、信用担保、典当和风险投资等金融中介机构,要鼓励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市场定位,积极开展业务创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金融中介服务,逐步壮大自身实力。
  调整需求结构,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一是树立现代金融业经营理念。按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政策范围明令没有禁止等要求,探索发展国家政策范围允许的金融业务。二是针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创新。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转向兼顾“三农”和特色经济、优势产业等项目,只要是好项目、企业法人素质高、人品好,就可以通过金融创新使其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
  整合地方金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发展金融业应该以整合省内金融资源为突破口。通过整合省内金融资源,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实力,突破金融业务的地域限制,实现资金在全省范围内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应借鉴徽商银行和江苏银行模式,采取由政府牵头、置换不良资产等方式对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进行重组,合并组建一家省级银行,同时引入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改善治理结构,最终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另外,应适时组建地方金融资产经营公司。
  整合政府资源,统一金融服务业的协调管理机构。可借鉴山东、江苏等省成立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挂靠省政府办公厅,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兼任主任的经验。应加快组建统一的金融服务业协调管理机构――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金融工作办公室宜挂靠在省政府办公厅,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兼任主任。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建设“信用城市”为载体,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重诺守信氛围。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强化失信惩戒机制。适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积极致力支持小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给予一定补偿,使其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执笔:王翠华)
  
  我省金融业发展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省金融业抢抓机遇,努力壮大自身实力,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货币信贷运行平稳,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证券、保险业加快发展,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金融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金融总体规模偏小;信贷资金投向集中少数行业和领域,银行信贷资金抗风险能力弱;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直接融资发展缓慢,全省经济运行过于依赖信贷支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业开放程度低;地方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缺乏平台,金融机构之间联系少;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还需完善;金融业发展的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维护金融稳定任重道远。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 地方性 贵州 贵州地方性金融业发展探析 贵州金融业的发展 贵州的发展前景如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