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采收烘烤的技术要点及对策措施
发布时间:2019-08-2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当大田烟叶进入成熟期,由于持续降雨,烟叶碳水化合物因呼吸作用大量转化消耗而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相应增加,烟叶内含物欠充实,干物质积累少。这类烟叶成熟特征不明显,烟叶水分含量高,烘烤变黄时间延长,虽然在烘烤时可变黄,但易烤青,定色较难,容易产生棕色化反应,发生褐变而烤黑,难烤好。为了减少烟叶烘烤损失,现提出烘烤技术要点及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烟农对烘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俗话说:“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才是聚宝盆。”烟叶烘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了烘烤,烟农一年的汗水才能转化为收入,卷烟工业才有更好的发展潜力。但目前部分烟农对这一点认识不足,重视产量而忽略质量,导致丰产不丰收。例如施肥过量,虽然产量提高了,但烟叶成熟度不够且烘烤难度大,直接影响了烘烤的质量。
(二)混采或采收后编杆鲜烟不分类、装炕不分类
一是采收时中部叶、上部叶混采,成熟烟叶与病害烟叶混采,成熟度不一致的烟叶混采。二是采收后烟叶没有剔除无烘烤价值的烟叶(病叶)。三是成熟度不一致的烟叶没有分类编杆。四是装炕时没有按照要求分类装炕(成熟度高的烟叶装在高温区,成熟度差的烟叶装在低温区)。
(三)烟叶采收不及时
一是烟叶大田管理放松。大部分烟田烟杈过大、过长,使烟叶烘烤特性变差,影响烟叶产量、质量。二是因烟田施肥偏大烟叶成熟外观特征不明显。全市烟田存在中部叶过熟现象,但烟农没有计算烟叶叶龄,按照叶龄计算中部叶都超过
100 d,过熟。
(四)烟农对烘烤技术的掌握不足
适时采收、“三段式”烘烤工藝等技术的掌握对烘烤十分重要,但部分烟农在实际操作中仍以经验为主,随意性较大,这使得烘烤流程极不规范,也导致了烘烤质量的低下。虽然少数烟农能凭着经验烤出“好”烟,但其常有身份薄、内物质消耗过度等缺点,远不能达到烤黄烤香的目标。一是烟叶烘烤变黄期过长,烟叶烘烤存在变黄过度、挂灰严重等现象。二是干球在42~54 ℃时,湿球温度偏低,烤后烟叶出现青筋现象。
二、主要对策措施
(一)抢收烟田烟叶
随着气温的不断降低,昼夜温差越来越大,烟叶在大田基本不会出现明显的落黄特征,只会越来越青、越脆,烘烤特性越来越低,且烟叶都处于成熟状态,因此要及时进行抢收,增加烟叶资源量。
(二)分部位进行采收
因不同部位烟叶有不同的变黄温湿度和定色温湿度的要求,要避免不同部位烟叶混采。一是建立采收专业队,加强对采收专业队的培训,采收的烟叶保证同烤房同部位。二是编杆前对鲜烟进行分类,不同成熟度的烟叶装在烤房不同部位,烤房同棚次烟叶保证成熟度基本一致。三是放弃烟田病残烟叶采烤,降低烘烤难度,减少烘烤投入。
(三)加强烟田除杈工作
烟杈消耗叶片大量营养成分,降低烟叶产量和质量,降低烟叶烘烤特性,要动员烟农采烤后期烟田除杈工作不能放松,及时抹除烟杈。
三、烘烤的技术要点
(一)变黄阶段
对于中部烟叶,在干球温度
38 ℃时,湿球温度为35~37 ℃,稳温20 h,烤房高温区以烟叶7~8成变黄、叶片发软为宜,不要管低温区烟叶变黄程度。达到要求后,以2~3 h升温1 ℃的速度,把干球温度控制在41~42 ℃稳温,确保底棚烟叶7~8成变黄、叶片发软。高温区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叶片主脉发软,达不到目标不升温。
对于上部烟叶,设置干球36 ℃、湿球34~35 ℃阶段,稳温8~12 h。然后以1 ℃/h的速度使干球温度升至38 ℃、湿球温度36~37 ℃,稳温30 h,烤房高温区烟叶以7~8成变黄、叶片发软为宜,不要管低温区烟叶变黄程度。干球38 ℃稳温30 h后烟叶变黄达不到要求的烤房,以1 ℃/3~4 h速度升温到40 ℃,湿球37~38 ℃,稳温,使烟叶在高温条件下变黄,烟叶7~8成变黄后,降低湿球温度,使叶片发软。湿球降低速度要以0.5 ℃的速度降低,不可大幅度降低,湿球温度每降低0.5 ℃要稳温1~2h。达到要求后,以2~3 h升温1 ℃的速度升温,使干球温度升到42 ℃,保持湿球温度为37~38 ℃,使高温区烟叶9~10成变黄,烟叶主脉发软。低温区烟叶8~9成变黄,叶片发软,达不到目标不升温。
(二)定色阶段
烟叶变黄阶段达到目标后,以1 ℃/2~3 h的速度,使干球温度升到48 ℃,保持湿球温度37~38 ℃,稳温12 h以上,使全炕烟叶变黄达到黄片黄筋,叶片1/2~2/3干燥小卷筒。然后以1 ℃/1~2 h的速度使干球温度升到54 ℃,湿球温度37 ~39 ℃,稳温12 h以上,达到全炕烟叶叶片全干大卷筒。
(三)干筋阶段
定色阶段目标完成后,以1 ℃/
h的速度使干球温度升到68 ℃,保持湿球温度41~42 ℃,稳温,使全炕烟叶主筋全干。
因此,在具体烘烤操作中,要灵活把握恰当处理水分、排湿与变黄、定色的辩证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现代烟草农业的推行扫清障碍,让“黄金叶”持续闪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