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恩教育

发布时间:2017-02-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一:初中生感恩教育

把感恩教育应用到初中语文课中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等经典词句正体现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与崇尚。可以说,感恩是中国五千年来文化积淀的精

髓,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人生品质。

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

要,那就是,愉快地、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

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诚实、勇敢、信心、感恩等”。感恩作为人类的基本

道德之一,绝不只是对父母的简单回报,它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在今天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传

承,更不用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其内涵了。感恩一词对有些初中生来说已经

过时了。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感恩意识正在淡化甚至泯灭,他们不懂得感谢,不愿

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索取,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中学校园里

的一股暗流。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与中学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

近几年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及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时常有关于青少

年感恩意识的缺失的报道。沈阳84岁老人王儒臣,13年来,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生完成

学业,其中有10名成为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

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

以上的事实让我们见到了一些人人性的冷漠,获救者不敢站出来,受助者不看望困境

中的恩人,他们将他人的资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曾经资助过自己的人毫无感激之

情,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痛心。对于那些知恩不报的行为,也引起了人们以及社会更多的

关注,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另一方面要勇于跟那些受恩者说“不”,

没有人有义务对那些心灵麻木、感情自私、不懂回报的人理所当然的付出。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字样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

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发射出自身的温暖,也

不配得到别人的爱。”人应该学会关爱,学会感恩,这样才会赢得更多的爱,才会让自

己生活在充满温情的世界中。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结草衔环,动物尚且如此感恩多情,

何况万物之精华的人类呢?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知晓“饮水之源,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韩信的“受人一饭,终生不忘”到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无一不溢满着赤诚的感激之情。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底下都有感恩的

因子存在,只是在平时的教育当中我们忽略了,没有触动,没有挖掘,而导致现在的学生

心灵残缺,造成学生情感荒芜、不懂感恩。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

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感恩缺失而导致的自私冷漠的个性不仅影响到个人生活态度和人

际关系,而且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青少年的冷

漠,国人回馈社会意识淡薄,已愈来愈引起人民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反思道德教育中感恩

教的缺失。2005年党中央下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

及同年秋季,上海市教委推出第3版《中学生守则》,首次把“学会感恩”写进了中学生守

则,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把感恩教育列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中学生应该知道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者”,“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者”,“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

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感恩教育从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开始,让每个中学生都学会感激,

懂得感恩,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它不但对中学生人格的完善、家庭的和美,甚至

对社会的和谐,都是大有裨益的,值得大力提倡。事实上,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我们的

道德和道德教育中都不乏“感恩”的内容。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干扰,我们更多地注重了意识形态的教育,更多地培养中学生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

在今天,对感恩教育的研究必须提到日程上来。语文课程与感恩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感恩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中有大量的充满感恩意识作品,它们以高尚健康的心灵去影响和规范学生,向孩子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初中生感恩教育)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通过具体的课文,在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适时、适度、得体地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通过学科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完善他们的人格,这是作为语文老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恩教育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渗透式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开发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期待有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

所谓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我们今天所要倡导的感恩教育,就是要重新唤醒人们知恩、感恩、报恩的美好人性。有了感恩之心,就会尊重生命、善待他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活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人的生命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而这一切,也有利于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的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语文感恩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和语 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活动。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感恩是人 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有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弘扬人文精神, 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使人成为人,是充满 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 感恩内容,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 感恩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主体性。感恩教育的主体性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其作用,这

是感恩教育取得成果的前提条件。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规律,确立其主体地 位,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地知恩、识恩、感恩,从而发自内心地以实际行动 报恩。可以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

2、道德性。所谓感恩教育的道德性,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感恩教育适用于

人们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道德教育。任何人均是道德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 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感恩教育也就是道 德教育,我们通过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高尚的道德。

3、体验性。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体验。因此,就主要

倾向说,情感教育是体验教育。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才 能获得对道德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幸福的体悟。从心理机制上看,当主体有了某种良好的 情感体验,他就会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引起这种体验的条件,也就不断的用自己的行为去创造满足幸福感、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等情感条件。学生在感恩教育中通过亲身感受, 培养他们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最终实现道德发展的知情行的合一。

4、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感恩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大语文发展观也主 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主动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办报、演讲等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提 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育活动。

当前感恩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局限从1979年到2011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检索关于感恩、感恩教育的文章共326篇,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9篇;从1976到2011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感恩、感恩教育共有217篇文章,而有关语文学科中的感恩教育的文章有十多篇。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教育界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关于感恩的一般理论论述,包括感恩、感恩教育的涵义、感恩与道德的关系,感恩教育价值等。第二,对初中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以及提出培养感恩意识的一些方法。第三,各地开展的感恩教育课题研究情况。第四、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发现这些与研究文章主要是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进行探讨。它们大多分析了现在学生们的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与原因,指出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对感恩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可以让我们了解当前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常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感恩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经验。

我们也发现对当代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存在一些的薄弱地方,主要有:第一,感恩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感恩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缺乏对这方面观点的提炼,缺乏这方面的专著。第二,在这些资料中,多把重点放在对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念理解上,而对感恩教育的本质挖掘较少。在阐述初中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时,没有对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第三,他们大多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或心理学的角度对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都对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进行探索,虽然途径之一是通过课堂进行,在学科中渗透,但是都是比较表层的提及,未能结合当前新课改的理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来做深入的探讨;即使有个别是就语文学科进行探讨的,也是比较表层,且结合的教材是小学教材,对象是小学的学生,文中大多是从文本、情感体验的角度阐述,在口语交际、写作以及实践探究活动方面研究的很少。对初中生该如何结合文本,在阅读、写作、口语训练、以及生活实践中进行感恩教育,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文章进行深入论述。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专著,还没有发现。在硕士论文中,也还没发现这方面的论文。

因此将感恩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程教育具有相当的必要性。1、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需要加强感恩教育,2、感恩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3、感恩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4感恩教育可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健全学生人格。

目前,社会上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人少了,那种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行为日渐稀

少,这与我们缺乏感恩教育不无关系。人必须要有感激之心,假如人人都把来自于他人的帮助视之为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话,缺乏“投桃报李”、“结草衔环”之

心,那么这只能使社会逐渐冷漠,善良之心更加远离。因此,在对美好和谐的社会心存期 盼之时,需要倡导一种感恩之心的树立,不断加强感恩教育。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 怀感恩之心,并付诸感恩行动,才能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善良的生态。在这种生态氛围熏 陶滋养下,我们才能期待社会整体爱心环境的形成,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蕴涵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语文教育不光要提高学生感悟知识的能 力,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孝敬长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也是作为“人”拥有的最基本的品德的素养。将“感恩”教育巧妙地融于语文教 学,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高尚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一个懂得感恩 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作为肩负传承传统美德重任的语文工作者,有责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用我们的爱心、耐心,浇灌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灵,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我用一首歌词结束本文“感谢明月照亮了天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 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 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一切一切的所有”。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二: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驶进了21世纪的大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受到了冲击。“感恩”已成为一个不时髦的词汇,只能隐身于字典,在一些人心目中丝毫不起波澜,而在这些人群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都出生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娇宠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里,漠视父母、他人的关心与帮助,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很少去考虑家长的难处,不去关心帮助他人,试想如此成长起来的一代,如何能去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如何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对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就成了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初中生们进行感恩教育呢?几点思考如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培养他们的知恩之心。

许多社会学家和心里学家对不同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育的培养和点拨,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知恩。以前曾读过一则小故事,主人公是一对母子。父亲早亡,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对儿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家中每次吃鱼,母亲舍不得吃。总把鱼肉挟给儿子,自己吃鱼头,当儿子给母亲挟鱼肉时,母亲总是说:“孩子你吃吧,妈妈爱吃鱼头”。时间飞逝,儿子长大成人。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每次吃鱼,儿子首先就把鱼头挟到母亲碗里,母亲看着儿子的“孝心”,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这虽是一则故事,但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就先要让他们知恩,不知恩又何谈感恩、报恩呢?那如何培养学生知恩之心呢? 第一、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做,不能只知奉献,默默奉献,要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他们,从而教育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和爱。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讲感人的故事或举身边的实例。让他们由故事、实例联想到自身的生活实际,注意到父母、他人的付出,意识到恩情的存在,从而达到知恩的目的。吃稻草的故事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故事大概意思是,在一个乡村家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盘稻草,全家人都很奇怪,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从来没说过饭菜好吃,从来没说过一句感谢的话,这和吃稻草有什么区别”。故事到此就结束了,没有介绍家人的反应。但相信全家人一定受到了震撼。我们可以效仿一下“母亲”的做法。

第二,有目的的让学生去做,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恩情”。具体的做法,可以包括体验父母的劳动过程,观察、记录老师、同学的一天等等,让他们在体验、记录中发现家长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心灵一次次被唤醒,情感一次次被触动,从而被感动,知道了恩情的存在,感恩意识油然而生。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所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

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激发学生的感恩心,也像击打浪花一样,要深入水中。具体做法,可以是深入到学生家庭生活之中,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发现并树立懂得感恩的榜样,加以宣传,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们看到同龄人的做法,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同学、好朋友为家长洗衣服,帮家长做家务等情景时,一种强烈的报恩愿望会被激发出来,内心的波澜自然会撞击出行动的火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树立他们的报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并付出更大的情感回报。所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帮他们树立报恩心。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老师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所以我们用行动来表示感恩十分必要。具体做法是灵活多样的,比如,1、可以从孝敬父母开始,布置亲情作业“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2、以感恩心为主题,举办班会,制作手抄报、黑板报。3、结合妇女节、教师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自制亲情卡片、小礼物,赠送给父母、老师、同学,表达感激之情。4、开展“回报社会”实践活动,节假日清扫街道,打扫公共场所卫生等等。面对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环境,因地制宜,方法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树立他们的报恩之心,报父母养育恩之心,报老师教导恩之心,报祖国培育恩之心。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让我们用心去培养学生的感恩,用爱去融化学生的冷漠,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初中生感恩教育篇三: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浅谈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感恩教育是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情

感交融、道德规范的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今中学生感恩心理缺失的现状入手,分

析感恩教育在当代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

呼吁在初中教育中进一步重视感恩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 感恩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6(c)-0197-01

1 初中生感恩心理缺失的现状

初中学生素质教育,包含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初中

生感恩教育融合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的教学内容,它

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生活品味和人生意义升华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长期初中教育中我们发现,当代初中学生的感恩心理缺失的现象

比较普遍,比如有的学生在生活中不知道节俭,不知道父母的艰辛

付出,花钱无节制,有的中学生喜欢买高档商品和奢侈品。如苹果手

机之类的。在家里不尊重老人,不关心长辈,还养成了衣来伸手,饭

来张口的毛病;在学校不尊重老师、同学,有很多还不讲卫生,不爱

劳动;混淆叛逆与独立的含义;在团队协作上缺乏协作精神,在和同

学老师交流的时间里缺乏相互尊重态度,在家喜欢闭舍玩电脑游戏,

在学校里则总是低头按手机游戏。对于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

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无动于衷,对于祖国给我们带来的国

富民强、安居乐业,父母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谐都心无感激,缺乏基

本的情感因素和感恩的心,不能感知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的付出是

为了什么,更不能感知老师含辛茹苦是为了什么。

2 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感恩教育针对我们目前中学生的状况非常适合,我们必须以学

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

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

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

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

所急,学会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

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

情,能体谅他人,帮助他人,同情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

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

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

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

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

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感恩教育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感恩教育应是学生思想

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和其他思想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发

挥其真正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初中学生

感恩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知恩图报的态度,有助于促进形成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达到学校德育教育目标,最终达到构

建和谐校园。

(3)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

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

发扬。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

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感恩是社会上

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

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所以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

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

他人。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3 初中生感恩教育的思路

3.1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点拨学生感恩

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把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

不让做家务事,是谁让孩子认为做家务事是父母理所当然的?是谁

让上大学的孩子宁可父母背负沉重行囊而自己两手空空?这应该

是父母认真反思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感恩教育,不

仅在课堂上融入感恩教育理论,还成立了学生“义工团”服务他人。

在主动参加了学校近期组织的“为单亲家庭子女献爱心”的义卖活

动后,很多同学感受深刻。学生懂得了助人为乐,懂得了积小流,成

千海,对困难个体的帮助需要社会成员齐心协力的献出自己的爱

心。

3.2 班级管理,培养学生感恩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老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

充分利用“朝会课”、“班会课”、“团队课”阵地。开展以感恩为主

题的故事会,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

行之源;“三分钟”感言讲述学生生活中的感恩事迹,培养学生用善

良的眼睛发现善的存在;“感恩”小报展示学生本身的感恩个案,使

学生亲眼目睹班里的“孝星”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3.3 付诸实践,引导学生感恩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在2010年母

亲节当天,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学生为自己的妈妈送花,事后母亲们

都觉得非常感动。简单的行为,简易的感恩方式却让家长深受感动。

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

常行为之中,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生活快乐之源,使感恩

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3.4 献身教学,身体力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老师要有无私奉献的

精神,要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要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

同事的协助之恩,国家的培养之恩。并把这些恩情融于实际教学实

践中去,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师的感恩之心。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工

作的付出。让学生感谢教师这种无私的教育和关怀之情。学生应该

珍惜听懂讲授的每一节课,认真听教师的教诲。努力进取,用优秀的

成绩,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回报教师的辛勤耕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知恩、感恩、报恩的传

统美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这些名言,众所周知。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

的民族。只要人人心怀感恩之心,处处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就会拉近,社会也会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社会将会更加文

明。然而,感恩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人人用心去呵护,用智

慧,用行动守护学生心中的那片迷人的净空,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

去共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初中生 感恩 教育 初中生感恩教育ppt 初中生感恩教育视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