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增强审计整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提质增效升级

发布时间:2019-08-1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企业内部管理应以新的方式和价值定位履行职责。当前,企业改革发展及管理提升等工作任务和压力异常严峻。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有效解决的思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升级。
  【关键词】增强审计整改 ;促进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升级
  一、前言
  当前,市场需求有所下滑,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结构转换、阶段更替、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企业面临改革发展、管理提升、提量增效、成本控制等工作任务和压力异常严峻,发展中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多,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使得问题和矛盾更加错综复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企业应不断增强审计整改,关注风险防控,健全内控制度和机制,规范经营行为,及时预警经营管理风险。本文以实践为基础,围绕审计整改对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升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二、审计整改的涵义和作用
  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部门查出问题而采取的诸如制订和完善有关制度、纠正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等一系列的改正措施。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的必备阶段和最高层次。
  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是帮助企业实现目标。而内部审计如果仅限于发现和反映问题,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如果只是提出审计建议,而没有监督落实审计整改,审计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审计行为就不能真正得到价值体现。增强审计整改可以保证内部审计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它既是强化审计成果运用的关键点,也是实现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升级的落脚点。
  三、当前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普遍存在对审计整改认识不足、执行不力,致使一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犯屡查。从审计部门层面来讲:一是存在“重审计、轻整改”。审计部门多关注于审计发现问题,而没有将后续的审计整改等同视之,落实或督促审计整改的态度不积极。二是由于审计力量配备不足、审计资源有限、年度审计项目多等因素,后续审计安排有限。从被审计单位层面来说:一是存在“选择性整改”或拖延整改,一些问题屡禁不止。对企业或部门有利的问题容易整改,而影响其利益的却消极应对;对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容易接受,因为管理指标很难量化,也没有可比性;对上级督办严和紧的问题有整改,而对压黄线、打擦边球的则敷衍拖延;对近期发生的问题整改相对较快,而涉及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往往极力回避和推脱。二是整改时避重就轻、避大就小,存在应付差事、蒙混过关等认识。部分整改仅限于表象的就事论事、喊口号表决心,而不是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源头去控制和规范今后的经营管理行为。
  2.审计整改相关制度缺失,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监督机制,企业各部门对审计整改的职责分工不明,审计整改的标准要求不清。二是对审计整改落实缺乏考核监督机制,使被审计单位和问题责任人存在“改与不改一样”的意识。
  3.审计整改在严格问责方面,存在执纪执规标准不高、问责处理处罚偏宽偏软等现象。审计部门对查出问题多只限于反映在审计底稿和报告中,审计建议也多是杜绝以后再次发生的“只打雷不下雨”、“只开花不结果”,使被审计单位和问题责任人认为“审与不审一样”。
  4.审计整改督办不够,缺乏刚性约束。目前的审计整改落实多以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报告形式完成,而真正的整改效果没有经过实地调查和核实取证,后续检查回访和督办等跟踪问效乏力。导致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被动接受,只停留在纸上就事论事。
  5.审计建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强,造成审计整改流于形式。个别审计建议“浅、空、虚”,被审计单位难以真正落实;有的审计报告抓不住要害,罗列一堆指标,就数字论数字,缺乏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的建议;有的审计问题未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未酌情考虑问题发生的背景和客观原因,未获得认可、未达成共识。
  6.部门间相互协作配合的联动机制不健全。一是未与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企业各部门横向联系少,审计结果缺乏通报和反馈机制,审计成果得不到共享,对存在问题形不成齐抓共管态势。二是未与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和嫌疑,未能及时沟通,不能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有效监督和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加之审计建议不具有强制性,致使审计整改难以落实到位和有效推进。
  四、增强审计整改实效性的思路
  结合审计整改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在深刻剖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识水平的高度和深度是全面推进审计整改的基础。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都应提高对审计整改的认同感,提高审计整改结果的综合利用效果。企业应成立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方的责任分工和整改目标,细化整改措施,确保落实到位。通过组织定位,达到角色明确、职责清晰、分工协作、促进整改的作用。一要坚持从整改力度上抓规范。要求能立即整改的绝不拖延,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列出具体时限和责任人。二要坚持从内控执行上抓规范。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国家和企业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得到落实。
  2.建立完善制度,从体制和机制上抓规范,用制度去管人、管事、管权。
  (1)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审计整改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晰审计整改工作的业务流程,明确审计部门、被审计单位、企业业务、财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在审计整改中的职责。二是完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要把审计结果与企业经营业绩的考评奖惩、与领导干部的考核考察和任免使用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真正成为评价和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三是健全审计整改的审计问题通报、跟踪检查等相关制度。对审计查出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实行定期在系统内通报、加大追踪力度等制度,防止同一风险频繁出现,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四是构建审计整改工作联动机制。审计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光靠审计部门“单枪匹马”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审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应统一各业务线条、职能管理部门,统筹资源、协同配合,发挥整个组织的作用。业务线条要加强对其主管领域的指导与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依法经营、正确履职;督办部门应将审计整改纳入检查范围,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形成完整的整改链条,汇聚监管整体合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实践证明,审计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不仅能使各部门更了解审计工作的内容和重点,及时予以支持配合,而且能使审计成果利用率和问题整改率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企业监督大格局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五是实行审计整改销号制度。以审计项目为单位,将审计报告所反映的问题,按整改责任形成问题清单,逐一建立整改台账,对照问题清单上的责任,由审计部门督促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限落实整改。被审计单位上报审计整改结果后,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情况,按照“见证见据”的原则下账销号。
  (2)严格审计问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责任归属,实行责与权的有机统一,增强岗位责任意识,起到履职到位、问责也到位的效果,形成警示违纪违规行为的震慑作用。对问题屡禁不止、整改不力的单位,要按总部规定约谈其主要领导和责任领导,问题严重的要严肃问责;对屡查屡犯的行为,审计部门要守土有责,毫不手软,坚决维护审计权威,达到“查处一个点,震动一个面,教育一大批,影响一大片”的效果,以问责促整改,以整改促管理,促使审计整改向注重实效、良性发展上转变。同时应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确保审计成果的转化落实。
  (3)定期召开审计整改工作会议,督促整改进度。建立审计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对查出的重大问题紧盯不放,对整改不力的从严问责,维护审计权威。同时,企业管理层应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审计部门的专题汇报,多关注审计决定落实和整改情况,深入分析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分清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存在,是体制问题还是管理不到位,是主动犯错还是被动违规,切实制定有效措施,对症下药,使审计整改真正取得实效。
  五、结语
  落实审计整改,能提升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面对经济新常态和新挑战,企业要善于把查出的微观问题与企业宏观大势相结合,敏锐抓住一些苗头性、典型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和分析,坚持审计监督与审计整改并重,坚持揭示问题与落实责任两手抓,在有效发挥保障与促进功能的同时,转观念、换思路,努力在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管理提升、提量增效的大局中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提质增效升级。

相关热词搜索:增效 整改 试论 审计 企业经营管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