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国际化成为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中国与韩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着相似的背景经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有类似的地方。选取国际化发展速度较快的韩国作为研究对象,来阐述其国际化发展过程。用相同的思路来剖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将韩国和中国进行比较分析,并在分析的结论上总结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韩国;中国
早在中世纪的欧洲,作为高等教育典型代表的巴黎高等教育和博洛尼亚高等教育就以其世界主义的教学方式显现出高等教育的国际性。而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则与全球化进程紧密相连。国与国之间相互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交往的主要态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走向国际化,教学方式乃至办学理念等都与全球化息息相关。作为亚太区域内的发达国家,韩国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进行教育改革而发展迅速,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及策略对我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本文将对韩国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行比较研究,以开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视域。
韩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第一,在学生方面,学生可分为韩国留学生和留学韩国学生两大类。一方面,1999年,留学海外的韩国大学生有12,170人;2005年,留学海外的大学生约15万人;2015年,增至214,696人。另一方面,1980年,在韩留学生有1,015人;1990年,有2,237人;2000年,有6,160人;2005年,有22,526人;2010年,有83,842人;2015年,共有102,117人。第二,在教师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外派与招聘外籍教师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教育部就制定了将教育和科研人员分批分期派往国外进修的相关措施。1998年,为了扩大外国人教授的任用,修改了教育公务员法,允许国立高等教育聘请国外优秀的教授。2015年,首尔大学的外籍教授比率为5.5%、延世大学为7.6%、高丽大学为7.0%、成均馆大学为6.6%。第三,学校作为一个主体参与到国际化进程中,主要体现在合作办学上。合作办学主要有在境内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以及在境外开设分校两种方式。国外大学与韩国大学合作在韩国境内开办大学,在韩国就可以获得国外大学的学位。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韩国校区2013年成立,毕业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学位。韩国大学于2000年开始在海外建立分校,韩国大学的海外分校通常是同当地的学校合办,如中源大学在北京联合大学开设了北京联合大学中源大学校区。此外,开展校际间交流项目以及双学位项目,主要包括国际学生交流学习并且互认其交换期间所获学分,毕业时获得双学位。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第一,在学生方面,主要有出国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两类。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向前苏联派出了一万多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1992年,国家出台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从国家制定的多项有关自费以及公费出国的留学政策来看,我国的出国留学政策正走向逐步完善的阶段。2003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开始设立。2007年,政府开始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该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公派研究生项目。根据该计划,从2007年至2011年,国家每年在49所重点高校中选派5,000名左右的研究生,有计划、成规模地送往国外一流大学学习。2012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比2006年的13.4万人增加了26.56万人。而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1950年我国接收第一批来自东欧国家的33名留学生。改革开放后十年增长缓慢,进入21世纪,随着关于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政策的推进,2008年度来华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20万,共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223,499人,2011年有29万来华留学生,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第二,教师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教师政策主要倡导“尊师重教”,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就成为师资建设的关键。在“211工程”“985工程”中有关于加强教师培训、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制度,对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师资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对激励教师队伍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在外聘教师上,从1978年恢复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开始,到1993年我国高校共聘请了1.2万余名外国专家和教师来华工作或讲学。1991年,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的规定》,加强了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服务,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2015年,清华大学外籍教师约有二百名,所占比率为5.8%。第三,在学校参与的合作办学上,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办学合作条例》后,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法制化阶段。2012年,在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推动高校赴境外办学,高校赴境外办学工作是我国教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 截至2016年3月,我国高校境外办学机构已达5个,项目数量已达98个。这5个机构分别是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在英国卡迪夫大学设立的北师大—卡迪夫中文学院。据了解,我国已有35所高校赴境外开展办学活动。
中韩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比较分析
1.相同点。第一,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深,为争夺国际社会中更多的资源和增强自身的地位,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无论是韩国还是中国,都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到国家战略的层次,积极动用各方力量为实现这一战略服务。第二,发展路径相同。尽管韩国和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具体国情不同,但是作为亚洲区域的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其路径方式却十分相似。在发展过程中,以政策制定为主导,围绕各项既定的计划开始国际化进程。韩国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以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主要支撑点,从注重高等教育国际化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的逐步实施和发展。第三,面对挑战相同。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高于中国,然而,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韩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尚显不足。韩国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虽然高等教育国际化面对的是全球市场,但国际化的标准和规则是由以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所制定的。怎样突破本国的教育发展局限,与西方社会进行沟通,传播和输出本国的文化,是韩国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加以慎重考量的问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