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经理论到《学记》之“文化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 要:《〈学记〉的教育理想国》通过对《学记》的解读,将以王财贵为代表的读经理论上升到经典教育学的高度来探讨,对经典教育学或文化教育学的建立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对于指导经典教育的进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记;读经理论;经典教育学原理;文化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3-0061-03
筆者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著《〈学记〉的教育理想国》[1],解读《礼记·学记》这篇1 600余言的经典。出版一年来,已经在经典教育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笔者在《〈学记〉的教育理想国》中认为,《礼记·学记》对教育的一系列最重大问题做出了至今仍然是最为深刻的回答,破解了如同“教育之谜”一样的问题。在西方“宗教教堂化世”的模式之外,《学记》所制定的乃是“文化教学化世”的模式。该书指出,《学记》所讲的不是一般的教育学,而是经典文化教育学,是中道教育学,讲的是圣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知道、行道,以达到长善救失、化民成俗的最高目的。这个教学模式不是主张教师本位主义,也不是主张学生本位主义,而是主张经典本位,即重视的是教与学矛盾之中介——作为教材的经典,其所传的核心要道乃是做人之道、中庸之道。教学相长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原理,只有在经典教育中才谈得上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学生学习的两个基本方法的互动。笔者在书中把《学记》不仅看作是教育学的经典论文,同时也看作是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的是关于理想社会建构的浓缩版。笔者主张应该以《学记》为基础建立“文化教育学”的新学科,或称“经典教育学”,来专门讨论经典教育问题,把它看作教育学的核心问题,并以此推动相对独立的文化教育系统的建立,从而导向未来文化社会主义的建设[2]。这是对《学记》之现代价值的一个空前或充分的发挥。笔者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不仅重大,而且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在中国当代教育界,特别是民间教育、经典教育的逐渐普及开展无疑是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这场运动发起的中心人物无疑是台中教育大学的博士王财贵先生。王财贵通常称经典教育为读经教育,因为王财贵主要推动的是儿童读经教育,也兼及成人读经。作为对于读经教育的理论指导,王财贵提出了他的读经理论。这个理论就其实践价值而言,虽然足以称为是当代复兴经典教育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贡献,但能不能说王财贵已经创立了当代的经典教育学呢?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可惜的是没有引起教育学界的足够重视。
王财贵先生的读经理论有两个要点:首先是认为不同学科的教育要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所区别,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可以分为两方面:对于数学、自然科学等科学学科或认知科学的教育,应根据少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需要像传统西方教育所做的那样由浅入深逐步地教,少儿的理解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教到什么程度,即要遵守能懂的时候才教的原则。而对于如音乐、美术、文学等,涉及人文与艺术文化的非认知学科的教育则不用教。其次,王财贵根据少儿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13岁是人一生理解力和记忆力发展的分界点,在此之前人的理解力发展缓慢,还没有开始全面发展,而记忆力却发展达到了顶峰。过了这个点,就难以发展记忆力了,但理解能力却开始突飞猛进地提高。我们应当在少儿13岁之前就让他熟悉人类所创造的重要文化经典,以便为未来理解力的开发和优雅人格的形成创造条件。如果错过了这个年龄段,一般来说我们就基本失去了让少儿接受经典文化教育的机会。
在王财贵先生的这个读经理论要点中,严格来说,显然并没有论证为什么要读经这个要害的经典教育学问题。从第一点看,他只是区分了认知科学与非认知学科在教育方法上的区别(且不论这种区分是否科学),而不是说明经典教育和非经典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的区别。按照王财贵的理解,经典教育是属于非认知的人文学科教育的范畴,这也是相当可疑的说法,我们也暂且假定这是对的。依据这个理论,只能说明为什么首先要进行人文学科的教育,而不能说明为什么首先要进行人文学科的经典文化教育。很显然,非认知的人文学科不只有经典教育,还有非经典的人文教育。至于说王财贵十分强调的13岁前后的在记忆力与理解力上的区别,显然那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即使假定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存在,那也只能说明要在13岁之前要重点发展或发挥记忆能力,至于为什么一定或最好要借助经典来发展和发挥记忆能力,王财贵先生也未能准确地加以说明。
王财贵先生主张经典教育优先的理论无疑是对的,但是对于这个主张的论证显然不够严密。至于说王财贵先生片面强调背诵经典,而忽视理解力发展和践行经典等问题的倾向,那更是根本的失误。这显然与他追求轰动效应,对自己读经理论做过多的商业性包装有关,也与他忽视对《学记》和孔子教育学的继承有关。所以可以认为,王财贵对于推动经典教育运动的伟大贡献,主要是依靠他的演讲才能和魅力,而不是基于他的不可怀疑的经典教育学理论。
笔者认为,目前推广读经运动的最大瓶颈是缺乏具有深度的经典教育学指导。如果说目前读经运动的推广有指导理论的话,那主要就是王财贵博士的读经理论,以及其他一些经典教育理论。不过这个理论的目前形态是否已经可以上升到经典教育学的高度了呢?这是值得探讨的。王财贵博士经常有“不用教”的口头禅,如“英语不用教” “数学不用教” “白话文不用教”“作文不用教”“德行不用教”等诸多“不用教”。还有“十三岁以后读经没有多少用”等主张,甚至最近还提出“数理读经”的概念。统观王财贵博士的读经理论,大约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见解:只要读经背经就行了,其他都不重要。看起来王财贵博士的读经理论要上升到经典教育学,还有必要经过一番好好的梳理。
依据笔者的体会,王财贵的这些说法不过是其魅力无限的幽默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已,其意主要在破旧,而立新的方面却在言外,在于强调学会自学的重要性,故其功甚大。但不幸的是许多粉丝却可能当真了。抛开王财贵博士这些话的真实用意不讲,至少这些提法在教育学上是不能成立的。殊不知这些提法本身不符合所读经典本身的教导。假如这些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学记》的一套理论就是多余的,因为《学记》根本没有讲到类似一定要背诵经典之类的话。我们只能说背经对于古人的学习而言是不言而喻的要求。但《学记》所论大都是比背经更高、更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了这些问题的探讨,怎么还会有所谓的经典教育学呢?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