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教育学生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内容摘要:批评是教学育学生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性是提高批评效果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批评学生效果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批评是我们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在道德上的自勉。相反,如果批评方式不当,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使以后的教育工作更难开展。那么如何实施批评,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教育效果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初浅看法。
一.选择场合,巧妙地设问诱导
如今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要面子。如果老师在大庭广众批评学生,轻则在老师背后说三道四,重则给学生一种逆反心理,激烈对抗使老师下不了台,场面变得很尴尬。相反,学生犯了错误,要是老师选择合适的场所,巧妙地设问诱导,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或错误,这样的间接提醒,比直接批评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如:班中有位学生名叫曾达飞,脾氣暴躁,爱与老师顶嘴,但非常喜欢打篮球。有一次,他用椅子将六(3)班的一位男生打伤了。我气极了,真想把他狠狠地训斥一顿。可转念一想:我如果现在狠狠地批评他,他不但不会接受,说不定还会有更出格的行为。于是,我压住怒火,找他来到办公室并和颜悦色的问道:“平时,放晚学打球吗?” “好好练,下周与六(3)班打场篮球友谊赛。”说到打球,他开心的表情几乎忘掉了刚才打架事件。我接着说道:“具体时间就请你去跟六(3)班老师商量决定,好吗?”这时,他低下头,变得沉默不语。“怎么,不想参加吗?”他摇头并说道:“不敢。”“为什么?”“刚才我打伤了他班的一位男同学。”“你觉得这样的行为正确吗?”“不正确。”在办公室里,没有一句训斥、挖苦的话语,就让一位犯错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可见,要使批评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选择一个适当的场合,巧妙地设问诱导显得十分重要。
二.捕捉闪光,用激励代表批评
陈鹤琴先生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小学生自尊心强,争强好胜等心理,多数爱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语。因此,我们在批评其不足之前,先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与值得骄傲的闪光点,让学生内心深处体验到一种自尊感和优越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然后再找准机会指出存在问题,鼓励他改正为好。例如:有一次,我看到黑板上画着一个男孩子在草地上踢足球。草地画得非常逼真,然而却把画中的男孩子丑化了——圆圆的头,大大的肚子,惹得同学们嬉嬉大笑。这时,我没有批评这位学生,反而温和地说道:“我们班的同学太富有想像力了,而且美术功底也不错!瞧,画得很有艺术。但是我建议这位同学可以向老师要一些画纸,把自己的作品画在纸上,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向美术老师请教,以后说不定我们班会出一名美术家呢?”话音刚落,这位同学便低着头走出来把黑板擦干净。从此以后,再也没见过这位同学乱涂乱画的现象,平时经常来办公室找我谈心。每次班中学习园地、黑板报评比获奖都少不了他这位“画家”的功劳。在2016、2017年“六·一” 镇书画比赛中,他的作品都获得一等奖。
由此看来,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不应该立即批评,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恰当地给予表扬,批评转化为表扬,能达到批评的最佳效果。
三.细心观察,做好善后工作
善后工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打一巴掌,再给一个枣吃。”由于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受到老师批评之后,很可能产生诸如自卑、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后,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习惯有何变化。若发现问题,要赶快采取思想补救措施。抓住时机给予适当表扬,挽回“影响”,以振作精神。有一次,我班有个男同学哭着跑到我的面前说道:“老师,我班的李可把我的语文书撕破了。”气得我火冒三丈,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全盘否定这犯错的学生。“如果你下次再违反的话,不准进这个班。”顿时,他的表情激动,想跑出办公室。这时,我看情况不妙,于是语调降低“八度”,亲切地说道:“老师一直认为你是听话的孩子,平时,你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帮老师收发作业,主动帮老师打扫房间,这次期中检测成绩又有进步,这次怎么会令老师失望呢?”适时的表扬,很快使该学生从被批评后不平静的心态中迅速调整过来。最后,他还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且决心以后做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因此,批评后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就像锦上添花,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
总而言之,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常用的教育策略。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贵在对症下药,恰到好处,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批评,并向自我批评的方向转化。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不断地深入实践和总结工作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批评”的艺术水平。
(作者单位:广东省怀集县永固镇中心小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