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善待挫折,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人们对眼下举办的“挫折教育”活动说法很多,绝大部分认为由“溺爱教育”到“挫折教育”是家长在孩子教育的认识上的升华,是心理上的飞跃,特别对当前年轻的父母来说更是这样。显然,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已达成共识。
  当代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他们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他们怕吃苦、依赖性强、自立意识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异常脆弱。他们抵御和承受生活挫折的能力,有时简直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女同学因考试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后来竟开煤气自杀了;一位高中男同学因没有被选上班干部而郁郁寡欢,整天神情恍惚;一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受不了同学间的攀比,而跳河自杀了……类似的例子时常出现在各种传媒之中。从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青少年对待挫折的心理控制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倘若今天我们不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那么,明天他们就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最后,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挫折,是一个人在达到目的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或者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阻挠和障碍。与其固有的体验、意识到的前景相反。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挫折,所不同的是个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会有差异:是承受不起挫折而一蹶不振呢?还是跨越障碍、走向成功呢?
  学校,应当成为耐挫折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由于学生受到挫折时,心理表现极为复杂,行为、行动多种多样,接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加强引导,建立积极的心理机制,采取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个别教育和组织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强化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会学生善待挫折,培养他们耐挫折的能力,努力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结合学科教学,渗透耐挫折教育
  学生每天生活在学校,他们主要接受的是学科课堂教学,而学生对某种思想、某种观念的接受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耐挫折教育的思想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传授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思想品德、社会等许多科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可以针对教材的特点,围绕某一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对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如语文第六册教材中《微笑着承受一切》向学生讲述了美好人生刚刚开始的桑兰在第一次参加世界性的体育竞赛时意外地摔了下来,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面对着这“天大的不幸”,桑兰并未在如此强大的挫折和困难面前屈服,而是用极大的勇气,微笑着承受一切。正因为桑兰在挫折面前具有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才赢得了海内外人事的敬佩。教师向学生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不要仅仅满足于已激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鼓励学生要学习桑兰在逆境中奋起的顽强意志和相信自己的乐观精神,用来对照自己的行动,鼓励自己不断前进!
  只要教师有心,各科教学中都能渗透耐挫折教育,长此以往,便可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共鸣,耐挫折的意识便会在学生身上扎根、滋养、生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组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组织目的明确的集体活动,是孩子易于、乐于接受的形式。目的明确、目标清楚是组织合理、收到最佳效果的先决条件。此外,组织活动的形式要和谐,恰当的活动形式易为学生接受,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学生在活动中容易感受、理解一些道理,从而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在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拥有对挫折的亲身体验,领悟到挫折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应巧设各种活动,人为地制造一些挫折,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接受挫折,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在活动中,教师可适当地“下放权力”,让学生自己组织并开展些活动,促使学生在逆境里不断成长,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实施耐挫折教育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道出了此种教育法的真谛。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对同一件事、同一活动,都会出现不同的感受,会在不同方向上觉得受挫,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宽容、支持和鼓励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孩子感受和理解的程度,教师应当和学生在心理上能达到相容,便于交流。少些急躁,多些耐心、等待;少些“结论”,多些启迪;少些埋怨,多些鼓励;少些否定,多些支持、宽容;教师应和学生多谈心,多交流,把道理明示学生,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努力使学生在心目中形成这样一种思想:只有在挫折和逆境中奋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2.惩罚要慎重 感情发泄是一种心理调剂的方式,因此,要允许学生发泄不满、牢骚,切莫针锋相对,切莫压抑,而应行之而疏导。不当的惩罚,只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和过火行为,使他们更加有挫败感,增加教育的难度。但也要给予适当批评,有利于他们养成正视自己,容忍挫折的品格。
  3.抓住时机,强化教育效果 学生的心理变化快,不稳定,教师应细心观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事件,及时施教,以强化学生的价值取向,调适心理状态,但教师切忌明示某些“敏感点”,以免造成学生心理再度受挫。
  总之,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它们注定要与人的成长相伴随。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挫折,教会学生善待挫折,教学生学会适当地处理挫折的技能,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抖擞的精神面貌走向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素质 善待 挫折 培养 学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