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用违法方式教育学生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据报道,河南省渑池高中在前不久的一次高中月考中,考试前监考老师要求高一考生主动交出手机,一些学生主动交出了手机,随后考生答题时,校方用探测仪,又搜出来了一部分未主动上交的手机,“主动上交的同学只是被砸了手机,被搜出来的同学还要遭到停课处罚。”课间操时,当着家长和围观学生的面,校领导要求当事学生把自己的手机摔毁,大概有30多台手机被砸。随后,这些说法在其他几位同学处得到证实。有家长表示,有老师也参与砸手机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教育暴力变得冠冕堂皇。学校杜绝作弊理所应当,关键在于怎么管。
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很多学生养成随时拿出来手机上网的习惯。显然,这与很多家长给学生配备手机的初衷相背离。我们看到,手机成了学生的必需装备,同时也是多数学校“封杀”的对象。学生不当使用手机,被学校收缴并批评已不是新鲜事。不久前,武汉一所复读学校,将没收的学生手机用铁锤砸毁,并设立“手机尸体展示台”公开展示。学校负责人表示,砸手机是为了让学生能更专心地学习和进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违规使用手机一律没收砸毁。
不过,手机作为学生的私有财产,学校此做法是否欠妥?从学生权益角度说,对学生手机一砸了之,用强力让学生屈服,颇有些蛮横无理,是对学生权利的极大漠视,有可能起不到应有的震慑效果,反而产生“逆向激励”:越是砸,越是要带手机进校园。如何处理收缴上来的手机,理应听听学生的意见,协商解决。学校教育除教授知识,还应教给学生民主理念,岂能独自挥起“行刑”的大棒一砸了之?学校与学生之间,应该通过教学相长的教育方法和耐心说服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的行为,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此事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多数网友对渑池高中校方的行为持质疑态度,纷纷表示:校方此做法太过分。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能用如此粗暴的方式处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们不尊重法律,得不偿失。学校怎能用违法的方式教育学生?用违法侵权的方式教育学生,何谈培养守法守纪的合格公民?
我们该关注如何让孩子从被电子产品掌控中解脱出来。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让他们从内心明白只争朝夕的紧迫,更多地关注学业和现实生活,而不是挥舞锤子让他们屈服。同时,合理使用手机,家长和老师更要以身作则,不要从小就把手机作为一种安抚孩子的工具。生产一款专门适合孩子使用,没有游戏功能也不能上网的“学生专用”手机,应当是可行的。当然,这样的手机里也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学习材料,比如孩子们需要的生理知识、生活知识、心理知识等等。
当下,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成为学生的重要装备。这些电子产品在给学生带来快捷沟通、视听乐趣、现代化信息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学生相互攀比,个别学生沉溺其中等,由此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进行严格管理,是可以理解的,老师的出发点也是好的。问题是:这种处罚方式合适吗?对于有的学校用金属探测仪搜查学生,建议相关学校咨询律师意见,如不符合法律规定,则禁止使用;如法律不禁止,则有学校自行决定,是否适用这种方法来搜查学生手机。特别应当指出,我们不能动不动就不让孩子上课。
粗暴的砸手机不对。但是,通过这样的事件,我们也该反思,应该引导好学生使用手机,比如,利用手机加强与亲友的联系,而不是与同学攀比。这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学校应该制定师生都能够接受的管理措施,限制手机使用,并逐步推广。比如,规定某时间段内手机是否要关机,上课时间手机统一管理,实行家校联动管理等。遇到个别“难以驯服者”,更应该情理结合,适时教育和监督。任何极端的教育方式,绝不应该在学生身上“埋单”。事实上,更不能因为一点小毛病就不让孩子上课。这种做法已违犯了我国的法律法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且除了严重的违法违纪情形外,也都没有“因为课堂说话就不让上课”的规定。所以,这种做法明显违法。
因此,面对还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师们不能采用这种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中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其本身就有很多缺点。他们到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变得完美,不仅包括知识,也包括做人。所以,学校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改掉自己的缺点。合理合法的教育方式,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前途,更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