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课程教学交往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教育学概论课程教学采用的是交往教学模式,希望通过研究教学交往对象、方式、频率、效果,总结出交往教学的经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交往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一、调查设计
  调查形式:根据交往教学理论专家田汉族老师提供的交往教学调查表问卷。
  调查对象: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9级心理系全体同学,男生6人,女生18人。
  调查时间:2010年1月。
  发放调查问卷24份,实收24份,有效问卷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查研究以教育学概论课程课堂学习、课后学习的交往方式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对象,展开不同方面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与任课教师的交往
  调查显示,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往仍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课堂听讲、课堂提问及评价、课堂讨论及评价、书面作业及评价、网上作业及评价、网上讨论或咨询、Email提交作业、手机短信或电话和课后交谈。
  课堂听讲是教学当中最主要的部分,课堂提问及教师对学生回答做出评价是课堂当中教师与学生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以下是课堂提问及评价次数分布图,图1数据表明平均每个学生提问3次以上。
  教师充分利用了学校网络学习平台,在讨论区中发布了7个讨论主题,供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发起网上讨论或咨询,充分利用了网上资源。
  Email提交作业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往方式,方便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手机短信或电话用于教学方面的联系并不频繁,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在教学沟通方面的未来前景比较广阔。
  2.与该班同学的交往
  本次调查主要考察了该班同学之间的交往情况,这些交往往往是互助与竞争并存的。据调查显示,该班同学之间课后口头交流教育学相关内容的次数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且整体次数偏少(见图2)。
  短信交流在学生之间使用频繁,但数据显示,全班整体用于学习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网络交流(QQ/Email)作为现代化交流方式,学生之间的交流日益方便,但是就教育学问题的沟通较少。图3是次数分布图。
  3.与文本的交往
  同学们在课上基本可以进行较有效的课本学习,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预习、复习。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进行了其他教育学相关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以实际情景加深了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为了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基本进行了拓展学习,自学一部或多部教育学著作。据数据显示学生最多看完了3部教育著作。
  4.与网络的交往
  大多数学生对现代化设施的利用有一定能力,但除了完成作业,很少主动进行拓展学习,这点需要加强改进与引导。
  网上查找资料已经是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网上信息繁琐,如何找到正确的信息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见图4)。
  三、课堂教学交往的基本结论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内外讨论、自学教育学名著等,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①社会因素: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听课以填鸭式教育为主,以考出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缺乏和教师、同学、社会交往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②个人因素:教育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没有重视该课程,受其他因素影响过多,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相应的自我控制能力。目前大学教学应该多种交往方式并存,可以采用话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赛、案例讲解、多媒体技术(ppt、视频播放等)、问卷调查、撰写论文等各种活动。
  四、关于提高大学教学交往有效性的建议
  调查显示,面对面交往仍是大学生进行交往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在课堂中,占主要方面的仍是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中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也是最普遍的交往方式是课堂对话方式。无论在教学理论还是教育实践中,师生交往都是占据主要地位的,生生交往等其他交往形式只是作为构成教学交往整体的一部分。需注意的是,每一种交往方式都有其优点及弊端,需要仔细分析,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选择合适的教学交往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目的,教学的手段应该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为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其教育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之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工作,把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技术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教育学课程注入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趣味化、实效化的“五化”内容。
  学生要努力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学会主动与教师沟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自身素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一般情况下,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远大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时间,而且不同的学生掌握着不同信息。在这方面,教师可以提供平台,如课上分组进行讨论、开展辩论赛、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教学方面的讨论区等,为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共同进步提供机会。学生自身则可以通过自行讨论、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方面,培养自身沟通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该课程上基本已经做到,且效果良好。
  3.多组织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用实地考察、组织班内活动等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学生去某校听公开课,实际记录教学方式内容,回校讨论、撰写论文等。学生也可以自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请教师、专家进行课外指导;针对不同群体(社会或学校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对某个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搜索浏览知名人士、专家、“达人”的博客,在专业论坛参与讨论,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学 概论 课程教学 交往 调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