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其实施模式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度其具体的实施模式。为深化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3—0064-0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人们开始反思教育发展的经验,要求改革学校教育,特别是应该为学生就业寻找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后被译成。创业教育”①。此后,高校纷纷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标志着创业教育的繁荣,但繁荣背后藏着良莠不齐的隐忧,直接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因此,面对众多的创业教育课程,有必要思考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及其实施模式,从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依据——课程论
课程设置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总是在一定的课程论指导下进行的。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形形色色的课程论,诸如人本主义、泛智主义、实用主义、改造主义课程论等等,但总体而言,颇具代表性、对世界各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论有三种,即以分科为中心的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论和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论。
以分科为中心的课程论又称社会中心论,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提出,编制课程应以人类“客观的文化遗产”——科学为基础,以发展人的多方面兴趣为轴心,设置相应的学科。该理论主张,大学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就应该根据各门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来加以组织,应当把各门课程包含的事实、法则、结论都配置在一定的程序和系统中。该理论强调以知识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但对大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心理准备却考虑甚少。
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论又称儿童中心论或活动课程论。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为典型代表,他的教育理论与课程理论立足于实验经验的理论之上。在他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的改造和建构经验。杜威所说的“经验”不同于传统的经验论的经验,他强调主体能动性、实验操作性、反省性思维性。他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要以儿童的活动和生活为中心编制课程,这样的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该课程论主张大学课程应以大学生为中心来编排课程,使课程编排同生活经验的发展顺序相一致,着眼点在于教大学生而不是教知识。但这种理论夸大了大学生个人的经验,片面强调教材的心理顺序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让大学生学习到一些零碎的知识。
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论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他曾强调,“对于我们来说,教育的酵母就是卓越性的观念。学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必须培育卓越性的形象”。这就是说,课程的目的和目标是把学生从小就作为小学者、小科学家来培养。该理论强调要把学科中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大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加以编排,使他们首先掌握知识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事实进行分类和评价。该理论注意把大学生智慧发展的程序和学科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使大学生通过发现的方法来掌握知识。但这种理论的缺点是理论至上,过分强调理论,低估了大学生掌握实际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该理论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选拔天才和培养精英。
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应当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进行。上述三种课程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交相辉映或各执一端,占据课程论之主流,而极力排斥其他课程论流派。客观审视上述这三种课程论的争论,不难看出,三种课程论分别围绕着“社会、人和知识”三个中心展开,但它们都肢解了社会、人和知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因此。都存在某种缺陷。我们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不宜对某种流派情有独钟,而应当吸收各种课程论的精华,加以整合。也就是说,创业教育课程虽然不能以分科为中心来设置,但也不能忽视它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不以经验为中心来设置,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仍然是有指导意义的;创业教育课程不以知识结构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它摒弃知识结构,必要的基础理论仍然是重要的。在强调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今天,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关注大学生实际,强调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强调循序渐进地接触创业实践活动,以激励大学生去尝试新的认知反应方式。换言之,将原有三大课程论有机地整合起来,做系统考虑,博采众长,生成一种新的整合课程论,是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核心载体。所以,课程体系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课程内容陈旧,范围狭窄,且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课程以学科类为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轻视学科与学科间的整合和优化;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受之影响,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狭隘,实践能力薄弱。因此,进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显得至关重要。
1.强化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创业型人才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为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继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人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培养教育。创业教育非但不能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相脱节,还要强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教育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融人创业知识,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渗透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并适当增加创业知识。
2.优化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结构。作为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为创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高校需要做好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协调统一。在公共必修课方面,以提高全体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为重点,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课程宜在大学一年级设置,课程除现有的创业通论、创业管理学外,还应设有创意理论和实践、广告创意、创业案例分析等。在公共选修课方面,该类课程应包括财务管理知识、股票交易、金融债券、市场营销、常规决策与非常规决策等限定选修课和谈判技巧、演讲口才、社会调查、模拟创业等自由选修课,一般在大学二、三年级开设,旨在面向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为这些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途径,使他们具有创业者的意识和品质,成为未来的开创人才。
3.增设活动课程。活动课程的设置形式可以是有机结合、专题活动及项目活动等。比如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等进行创业教育的渗透,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