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及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新疆农业大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森林培育学》课程被遴选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课程之一。本文介绍了《森林培育学》课程考核时段改革的措施,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 考核方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37-01
考试对于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考核形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新疆农业大学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在全校范围内遴选课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试点。2015年,《森林培育学》课程被遴选为课程考核时段改革试点课程之一。《森林培育学》课程是农林院校林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林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解决森林培育生产问题和从事森林培育工作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新疆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面向林学专业和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总学时数为50学时,开课时间在学生入校后的第6学期,每年固定为3个班级开设该课程,年授课学生人数在100人左右。
1.《森林培育学》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5%的考勤成绩,10%的课堂答题成绩,25%的课程论文成绩。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占总成绩的60%。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森林培育学》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明显落后,不能达到客观、全面、合理的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目的。首先,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抄袭、拼凑文献的现象严重,缺乏自身对文献的梳理总结,并未达到通过撰写课程论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其次,在期末考试环节,闭卷形式虽然规范、严肃,但是学生普遍存在突击背诵的不良考试习惯,学生在考试后也只是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不去主动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疑惑,而按照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学生的考试试卷批改完以后统一上交存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通过试卷检验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因此,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专业课程,《森林培育学》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本科教学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对其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森林培育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措施
教学研究是本科教学的先导,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的动力。针对《森林培育学》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在《森林培育学》课程被遴选为新疆农业大学课程考核时段改革试点课程后,新疆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团队于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以林学专业为试点班级,实施完成了《森林培育学》课程考核时段改革项目。按照学校的要求,把森林培育学课程的50个理论课时分成2个部分,其中45学时为课堂学时,5学时为随堂测验学时,基本上每2周左右进行一次随堂测验,测验试题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在已完成授课的章节中选取,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问答题、论述题等多样化的题型。每次测验时长大约40分钟左右,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课堂答题成绩占总成绩的5%;考勤成绩占总成绩的5%。
3.考核方式改革效果分析
从实施效果来看,全班五次测验的平均成绩(百分制)分别为78分、88分,86分,89分、88分,单次测验成绩60分以下仅为5人·次。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平时测验,并在课堂外自主学习。从教学过程看,该门课程考核时段改革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授课老师在开学初期就宣布了平时测验的考核方式和所占比值,并强调平时测验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时间节点也不会提前告知学生测验时间,因此学生的一次旷课,不仅在平时成绩的考勤分中要扣分,更有可能因为耽误了测验而没有成绩,从而影响期末成绩。这就对学生产生了隐形的压力和约束,大部分学生保证了出勤,《森林培育学》课程在此学期授课过程中全班出勤率一直比较高,几乎没有旷课和请假的学生。
就授课老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以往在《森林培育学》课程讲授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外不主动看书复习,期末考试前突击背诵一下就可以应付考试的错误认识,尽管这部分学生最终也能够通过此课程的考核获得学分,但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甚至有些同学对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掌握也不扎实。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授课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强调平时测验会紧紧围授课内容,而且测验方式以闭卷形式进行,尤其是第一次测验后,使学生意识到要通过每一次测验必须上课认真听讲并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因此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随堂测验后,第一时间进行批改,在下一次上课时将学生的答卷发给学生,并公布参考答案,并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取得很大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这不仅对这些学生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还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学生更加重视测验和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内容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可以携带纸质复习资料进入考场翻阅。在试卷的命题过程中本教学团队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争取让每道题目都能够将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涵盖更多的知识点,基本上每道题目的解答都涉及到授课内容的大部分章节。从考试过程来看,平时的随堂测验给学生储备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学生能迅速领会考题考察的知识内容,并能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案例、课外阅读到的文献资料中的内容应用到考题的解答中。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学生个人的试卷成绩与其随堂测验的平均成绩呈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并能阅读参考书目、期刊扩展知识范围的学生更加擅长对理论联系实际考题的解答。全班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达到了良好水平(83.5分,百分制),不及格率为2.5%。
从学生对《森林培育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评价来看,学生普遍认为与传统的课程考核相比,本门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能够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学以致用,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所以会主动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书本上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传统的课程考核相比期末考试前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去机械的背诵,却能够轻松地通过考试。在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授课效果评价中,9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收获很大。
4.结语
《森林培育学》课程作为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发展的水平。通过对《森林培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结果表明,改革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但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仅从《森林培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还远远不能满足面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任重道远,从根本上讲,《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要不断思考如何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证《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为我国的林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國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2]王世伟,潘存德,陈虹,等.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43.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