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与工作方向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应符合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端办学理念,满足高起点学生的高层次需求,从“全能咨询师”转为“学术引路人”。而人文专业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要放在专业认同、学业指导和学术引导上。具体而言,对低年级学生主要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诱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从应试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对高年级学生则以课外阅读和论文写作为主要方式激发其“学问欲”,培养学生的治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自主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学业导师;学业指导;学术引导;职责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5-0022-06
收稿日期:2016-07-18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借鉴传统书院模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2014064);湖南省2016年度普通高校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传统文化创意微产品”(16WL03)。
作者简介:吴仰湘(1970-),男,湖南溆浦人,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主要从事经学史研究;全淑凤,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
综观二十多年来国内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有的是阶段化导师制(给新生、低年级或高年级本科生、毕业生短期配备导师),有的是特别生导师制(给少数优秀拔尖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差、心理状态欠佳等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配备导师),有的是专项性导师制(为指导大学生项目研究、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考研、就业等各种实际需求而配备导师),可谓形式多样。因现实指向明确(学习辅导、科研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现有各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本科生的专业学习、科研训练、生活适应、情感诉求等有着显著影响,对推进本科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自2009年招收历史专业本科生以来,吸取国内外著名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长处,推行全员化、全程式学业导师制,所有学生自大一入校至大四毕业,全部一对一地配备学业导师(聘请本院专业教师担任),同时辅以生活导师(聘请本院优秀博士生或硕士生担任,通常一间宿舍配备一名生活导师)、建制班导师(为每个班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从整体上指导班级日常工作和开展集体活动)、兴趣班导师(为大一和大二同学自发组织的学术兴趣小组“汲泉学社”,聘请一位专业教师担任学术指导),全面介入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日常生活和人格塑造,希望能对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全覆盖。经过数年实践,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已初见成效,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身受其益的学生更是交口称赞。
岳麓书院在实施全员化、全程式学业导师制的过程中,既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足。拙文即基于我们在岳麓书院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工作实际和相关思考,就如何充分履行学业导师的应有职责、大力提升学业导师的工作水平略述所见。文章先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生需求出发,论述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然后基于岳麓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实施情况,具体探讨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希望有助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文专业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进一步完善,并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从“全能咨询师”到“学术引路人”
目前,从全国重点大学到地方高职院校,已广泛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①,但实施中普遍存在一个不足,即对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定位不明、职责不清。无论担任学业导师的专业教师,还是置身其中的大学生,都对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概念和内涵缺乏清晰认识,对学业导师的职责没有明确判别,不太清楚学业导师应该如何准确定位,其所承担的责任与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程教师等究竟有什么区别。在施行过程中,学业导师经常被视作大学生的“管家婆”、“全能咨询师”,无论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思想、情感,都要求学业导师加以关心、给予指导,无形之中让学业导师身兼数任,使分身乏术的学业导师工作无从下手,看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蜻蜓点水,指导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情形,对于一般大学的学业导师和学生均有不利,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更会造成宝贵教学资源的闲置或浪费。推行学业导师制的初衷,原是要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全能培养,造就英才。因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既要符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端办学理念,更要满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起点学生的高层次需求。
首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贯彻“精英教育”理念,本科生学业导师可在其中助上一臂之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时代跨入大众化时代,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管理计算机化,人才培养模式化,培养过程如同流水线,学生的个体差异被漠视,个性发展被忽略。因此,不可能把所有学生培养成卓越人才,反而有可能将少数优秀、拔尖的人才磨灭掉,容易导致毕业生的大众化、平庸化。面对这种情况,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仍想坚持“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知识丰富、勇于创新、善于探究的高素质、精英型人才,为此纷纷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以推行导师制著名的牛津大学,就有不少教授认为,“如果高等教育有必要精英化,那么牛津就要挑选最好的学生,并让本身都很优秀的教师(用非常严格的要求及精深的方法)来训练他们”,“导师制教学就是这种严格而精深的学习体验的主要特色,而这种体验非常有助于个体才智的发挥”[1](P61)。我国高校纷纷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正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为贯彻“精英教育”理念而仿效牛津大学等国外做法,探索英才培养的新模式[2]。因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业导师的根本职责,仍然是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造就一小众“精英人才”,弥补大众化教育的缺憾。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