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方《韵语阳秋》袁枚《随园诗话》比较阅] 随园诗话 袁枚

发布时间:2019-02-0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①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漫斋语录》曰:“诗用 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

(清·袁枚《随园诗话》)[注] ① 组丽:华丽。

23.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 创作的《离骚》。(1分)

24.在甲乙文中□□和□□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2分)

25.与乙文画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通俗精妙 B.平易深涩 C.言简意赅 D.深入浅出

26.甲乙两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3分)

27.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4分)

甲文 。

乙文 。

参考答案:

23.(1分)屈原
24.(2分)拙易(1分) 枯槁(1分)
25.(2分)D
26.(3分)甲文认为“平淡”是脱尽绚烂华美之后的境界;是浑然天成,无须雕琢的。乙文认为“平淡”是易于别人理解的;是需要反复修改的。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陶潜、谢朓的诗平淡而富有意趣,不像后来的诗人那样进行了惊心刺目的雕琢,杜甫说“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想达到平淡的境界,就要去掉华丽的文采。华丽流芬的文采去掉了,便有可能达到平淡的境界,这样看来,陶、谢的境界不是后来那些雕琢的诗人可以达到的。现在的人作诗,把拙劣简易当成了平淡,读了这样的诗,有见识的人没有不讥笑的。梅尧臣在《和晏相》这首诗中说:“我按我的性情作诗,力求平淡,但又苦于不够圆熟,像菱芡一样刺口、有涩味。”可见诗写到平淡这一步是很难的。所以他在《赠杜挺之诗》中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李白也说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到了自然天成的程度,那就真是好诗了。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漫斋语录》说:“诗歌的用意要精深,语言要平淡。”我很欣赏这句话,每写一首诗,往往要改三五天,有时过一段时间又拿出来改。为什么呢?就因为追求用意精深要一半工夫,追求语言平淡又要一半工夫。用意欠精深不能超出别人而领先,语言欠平淡则不能让大家读懂。朱子说:“梅尧臣(圣俞)的诗,不是平淡,而是枯槁。”这是为什么?即因为用意欠精深之故。郭公甫说:“黄庭坚(山谷)的诗,费了不少力气,也不知说的什么?”这是为何?即因为语言欠平淡之故。有孝廉汪某投诗给我,我看不懂这诗好在什么地方。汪某说:“我的诗要等五百年后,才有人知道其价值。”我笑道:“一般人读不懂,五天都难得传下去,哪里谈得上传到五百年呢?” (清·袁枚《随园诗话》)

相关热词搜索:葛立方《韵语阳秋》袁枚《随园诗话》比较阅 随园诗话 袁枚 袁枚随园诗话全文翻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