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净空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感恩净空篇一:净空法师:从佛教来看,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净空法师:从佛教来看,父母和子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的伦理来看,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这种权威从哪里来?其实是建立在强烈的贪着和占有之上。换言之,很多父母是把子女纳入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之作为独立个体看待。从而造成一种扭曲、失衡的关系,痛苦也就在所难免。
而从佛教的角度来看,父母和儿女只是因为缘分走到一起,并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力来主宰另一方。父母不能要求子女绝对服从,子女也不能要 求父母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虽然有亲情,有血缘,但也应该彼此尊重,而不是以这种亲情和血缘作为占有对方的砝码。 在尊重的同时,佛教也提倡惜缘。佛教认为,在父母和儿女之间,必然有着特别深厚的缘分。有道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不论来的是什么, 终归是有它的缘由,有它千丝万缕的宿世纠葛,所以要安然接受。如果是顺缘,固然要心存感恩。如果是逆缘,同样要心存感恩,因为当下就是化解往昔恶业的机 会。把握这个机会,才能转逆缘为顺缘,而不是让这种不良关系带入未来生命,生生世世地互相缠绕。
所以说,佛教在看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时,是以彼此尊重为前提,以珍惜缘分为原则,以心存感恩为重点。欢迎关注净空法师开示微信订阅号foshantang2013。
感恩净空篇二:净空法师教你如何面对逆境
净空法师教你如何面对逆境也不生气
作者:净空法师 文章来源:互联网转载 点击数:
841 更新时间:2010-1-12
净空法师:处逆境也不生气
导读: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学佛人如何才是真正的修行?如何在极不平等的人事环境里修平等心?如何面对别人的毁谤、侮辱。请听净空法师的教化。
「瞋心,于违情境上」,就是自己种种不如意,不适合自己的心理,不是自己的愿望,在这些境界里面起了瞋恚,忍不住了,「不能含忍,不了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瞋心可怕!瞋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决定不受害。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你就是发个狠心把对方杀掉,他受害没有?他没有受害。他明明死了,怎么没受害?他死了马上去投胎,还到善道,不到恶道,为什么?他被人杀了,他没有罪。杀人的人有罪,被人杀的有什么罪?他没有罪。被人杀,消了业障,当然往上升。只有杀人,这个生气的人,才堕落到地狱,要晓得这个道理。
所以在逆境里千万不能生气,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利害得失看明白,你生气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反而成全了别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才是愚痴,所以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做。佛门里常说,「火烧功德林」,功德不容易修。积功累德,一发脾气就烧光了。所以你要问问,你有多少功德?你要想一想,我什么时候发了脾气?发脾气之后到现在没发,所修的就那么一点功德,因为前面所修的都烧光了。只有忍辱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功德。所以魔厉害,魔看到你积功累德就不高兴,就嫉妒了。因为他不能破坏你的功德,只有希望你自己去烧,他在旁边劝你发脾气,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使你发脾气,就是劝你把功德赶快烧掉。你也很听话,一看到这个境界马上发脾气,就把自己的功德烧掉了。魔就哈哈大笑,这个人很听话,叫他烧,他就烧掉了,所以不能上当。逆境现前的时候,自己要觉悟,是魔境现前要把我的功德破坏,你要是一下发觉了,偏不上当,你功德保全了。
那个逆境是什么?是逆增上缘,那是佛菩萨。所以佛与魔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破坏你功德的就叫魔,成就你功德的就叫佛。他故意惹你生气,你不生气,那是佛,为什么?你的功德更增上。魔、佛就是一念觉迷变现的境界,你一念觉,外面统统是佛;一念迷,外头统统是魔。说穿了,真正外境无佛亦无魔,佛与魔就是你自己一心在那里转变。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形之下,别动肝火,决不生气。也有人说,如果不生气,人家来欺负我,得寸进尺呢?这个情形有的,可以装着生气,假生气别真生气。一生气,事情办成了,那叫善巧方便,那是智慧的运用,不是真生气,真生气就是火烧功德林。演演戏,表演一下没关系。我们一定要善
于运用,善于运用是智慧。(文摘--阿弥陀经要解(第五十七集)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1-04-57)
净空法师:如何在极不平等的人事环境里修平等心?
佛在《金刚经》上说,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度者,佛不度众生。佛有能力度众生吗?没有。为什么?每一个众生的法界是自己造的,自己变现的,佛有什么能力来干涉你,佛没有能力。佛只能把他自己修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明白了,晓得事实真相,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法。所以,自己从凡夫成佛了,谁帮助我们的?没有人帮助,我们自己成就的,是自己度自己,不是别人度自己。在四种缘里面讲,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属於自己的,外面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诸佛菩萨给我们做个增上缘,其他的三种缘全是在自己。你看六祖在黄梅得法之后,五祖送他,六祖说未悟时候师度,已经觉悟之后自度。未悟的时候不晓得门道、不晓得路,人家指点我一下,来度我;认识路了,这个路是要自己走的,别人不能帮助我们走,也不能带著我们走,路是一定要自己走的。所以,佛菩萨给我们指出一条路而已。
我们要想真正成就,真正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先要从哪里学起?要学无分别,你能从这个地方下工夫,这真正叫从根本修。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在极不平等的人事环境里,环境很复杂,把它归纳成三个就统统包括了,人的环境、事的环境、物的环境。现在这三个环境都是极不平等,在这极不平等里面修平等心。平等心怎么修法?我一切不分别、不执著,心就平等了。更巧妙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与一切人相处,我念阿弥陀佛,在一切事务里我也念阿弥陀佛,一切物质环境里我也念阿弥陀佛。把一切不平等统统归到阿弥陀佛,就平等了,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因为人没有法子做到没有念头。没有念头行不行?不行,没有念头叫无想定,无想定不是佛法,真要修成了,果报在四禅无想天,那还是个麻烦事情!所以,禅定叫止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心里(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感恩净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不落有念,也不落无念,那才是真正的禅定。我们念佛方法正符合这个标准。念佛人没有一切念头,这是不落有念;我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不落无念。有念无念都不落,这是念佛法门的微妙之处!
法门的殊胜,法门的好处,你真正要理解、真正体会到,你才会认真的去修学。确实能灭一切烦恼,能得一切幸福,佛家所说离苦得乐,这是真的。我们果然相信,认真修学,不要多,你真肯干,半年就有效果。最难的就是这半年,不容易,初半年很不容易,半年真干下来之后,其乐无穷,的确就不容易退转了。为什么?你尝到味道,这半年是最艰难的。心真的定下来半年,对於一切分别执著淡薄了,自然烦恼轻,智慧长。
所以,功夫开头难,非常之难,因为不相信,很难相信。味道尝到之后,相信了,那时候你决定不会再改变主意,到那个时候只要能够保持,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文摘——往生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第十集)1987/7美国达拉斯 档名:06-01-10 )
净空法师:如何面对别人的毁谤、侮辱
佛在经上讲过,娑婆世界也是好修行的场所,在娑婆修行一天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样样顺心,样样如意,提升很困难。这个世界苦乐夹杂大起大落,要堕落很快,一下会堕地狱,要往上升也快。所以你能了解这个环境,抓住这个环境大幅度的提升自己多好!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慈悲,就是爱心。你能够把你的爱心扩充到法界虚空界,至少也像《弟子规》那样一个标准,「凡是人,皆须爱」。你能够爱一切众生,人之外所有的动物平等爱惜,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你没有一样不是真诚爱心,那你到极乐世界去,那个品位就提升得很高、很高了。我们在这个世间学这一招,学化解所有的怨恨,别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不但没有怨恨,还有感恩的心,为什么?消我的业障。顺境里头感恩,逆境里头更感恩,这一生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多幸福!放下恩怨,全心全力尊重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要这样去做才有真实的功德。
住在这个世间,跟一切众生往来,就学普贤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念念想帮助他们、成就他们。众生造恶没有关系,有缘,你慢慢去感化他。我们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他看,让他慢慢去觉悟,像《华严经》偈子里头所说的,「舍身无量等剎尘」。菩萨做这么好的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应当学习。自己觉悟了,帮助别人觉悟,随缘不攀缘,有这个机缘要做,不能不做。这是讲所有物质现象,缘聚缘散,聚的时候没有欢喜心,没有贪恋的心;散了的时候不生烦恼,没有怨恨。聚也好,散也好,总要以心平气和来对待,才能真正保持自己觉而不迷。
感恩净空篇三:净空法师: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将来长大之后他会感恩你一辈子
净空法师: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将来长大之后他会感恩你一辈子
我相信文言文会变成世界语言,我凭什么?凭这次的《群书治要》这部书。我们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它快速流通,所以编了《群书治要360》这样的小册子,分量不大。在《群书治要》里头精选三百六十条,一天学一条,三百六十条,这里把它原文翻成白话文。我进一步要求汉学院的老师们,希望要注音、要注解,要翻成白话文,像国语日报《古今文选》的方式,然后从白话文里头翻成外国文字。
这套书没有一个不喜爱,里面讲的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必读之书。原文是文言文,不学文言文不能看原文,你想看原文你一定要学文言文。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将来世界语言,为什么?中国千万年古圣先贤的智慧、方法、经验成就的东西全在这里头,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钥匙,文言文是钥匙。这是世界文化遗产,排列在第一项项目,第一种。
所以现在我们的同学,你们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将来长大之后他会感恩你一辈子。你把中国千万年祖宗的遗产给他了,他能不感激你吗?你现在要教他学这个、学那个,他将来会怨恨一辈子,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从小不教他?把时间、精力都浪费掉。这都是叫通权达变,善巧方便。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八集) 2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8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