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8-05 来源: 对照材料 点击:

 幻想的价值

 ---- 读《乌托邦》有感

 最早听说乌托邦这个词是在电视剧中,那时只模模糊糊地知道它用来指不切实际的幻想,形容理想中的世界。直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道这个词出自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一书,才从学术的角度真正了解它。“乌托邦”一词是拉丁文“Ubopia”的音译,源出希腊文,由两个希腊字拼成,“乌”(ou)的意思是没有,“托邦”(topos)意思是“地方”,“乌托邦”意为“没有的地方”(乌有之邦),现在逐渐成为“空想”的同义语。

 莫尔一生光明磊落,是一位具有渊博学识和正直激进的人文主义者,他一生写了 200 多首诗,而为人们所记忆的主要是他写的《乌托邦》。他所处时代“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是在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和十六世纪最初几十年演出的”,这正是这一历史巨变的过渡时期。那个时期,工业生产主要以工场手工业生产为主,社会上还存在大量的小生产者,在小片土地上经营的大部分农民是个体劳动者,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还很缓慢,小生产者的阶级意识还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小生产者向往的社会安定、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理想对莫尔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英国当时的特殊的历史环境和阶级状况也是其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莫尔生活的年代尽管已开始了“圈地运动”,但农民却认为依靠王权可以阻止大地主的掠夺,其斗争仅局限于自己的工场之内,并未形成统一的阶级联合。阶级意识尚在萌芽

 之中,而无产者当时数量少,反抗斗争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是刚刚从一部分封建主转化过来。同王权既有矛盾,同时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国王对资产者也是采取利用政策。当时的英国都锋王朝是最为专制的王朝。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也在慢慢传播并在英国立足,英国文艺复兴的序幕已经揭开,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美好生活与城市中产阶级渴望自由的思想相结合、产生了“乌托邦”的思想,这可以说是莫尔“乌托邦”思想产生的丰厚的思想土壤。

 莫尔又是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以古希腊作品为武器,反抗封建思想。莫尔早年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14499 年,莫尔和欧洲人文主义大师伊拉斯谟相识,并成挚友。他们经常切磋钻研,分别完成了名著《乌托邦》和《愚人颂》。莫尔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思想,是一位十分博学的人,他对当时的文学、哲学、法律、宗教等都很有研究。他十分喜爱古希腊的文学和哲学,柏拉图的《理想国》对他影响尤深。他曾陶醉于柏拉图的“共产主义”,非常赞赏柏拉图关于国家起源的“互助说”和治理国家的“哲学王”观点。柏拉图的公有社会的设想对莫尔有很大的启发。另外,莫尔还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对早期基督思想有深刻的研究。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基督教义中的一些对人类大同思想的描述也给莫尔诸多启示。

  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还有另外一个外部条件,即是 15至 16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由此而带来的介绍就发现地区风土人情的文章最为“热潮”。莫尔采用了这一形式,借用了其中的材料以阐发自己的观点。

 《乌托邦》一书通过作者和一个水手的对话的形式,详细描写了这个水手在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岛的见闻。全书共分两部分,在第一部里,莫尔借拉斐尔之口主要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统治阶级的专权残暴、厚颜无耻,以及广大下层群众的悲惨处境予以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那些统治者们所关心的只有两件事情:要么疯狂地掠夺人民的财产,为此他们可以耍尽各种手段,设下最阴险而卑鄙的圈套;要么挑起掠夺性战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可以寻找种种借口,不惜牺牲人民的性命或致他们于伤残。平时还要豢养一批雇佣军,对社会治安造成严重危害。统治者们以严苛的刑罚对付下层群众,根本没有什么公正可言,"盗窃犯被处死的比比皆是,有时一下子就有二十个人被送上同一台绞刑架。"莫尔认为,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本来只想去盗窃的人,便可能连人也杀掉。除非能保证被抓到后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否则为了能够更安全就必须干掉知情者来掩盖罪行。因此当我们用酷刑去恐吓盗贼时,却给无辜的平民带来了灭顶之灾。" 莫尔的这些大胆揭露,为当时的英国社会勾勒出一幅立体画,也为第二部分描述乌托邦的社会制度作了陪衬。正是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莫尔得出了若干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

 在第二部里,莫尔将自己对人类美好国家制度的憧憬投射在他所假想的乌托邦岛上。在这部分里,莫尔用了八个不太引人注目的标题,系统地为我们规划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在政治方面,莫尔主要涉及了乌托邦人民实现民主的最高形式、乌托邦的官员、乌托邦的社会分层,以及乌托邦的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最主要的是农业,它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除农业之外,每个乌托邦人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一门手艺,通常人们所选择的也是一些必要的职业,包括毛织、纺麻、瓦工、冶炼、木工等行当。在科学文化方面。首先,乌托邦人注重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且他们还很注重学习外来文化,并有着惊人的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

 在乌托邦的国度里,一切都是平均享有的。所以那儿达到了普遍的幸福。不用担心公有的鱼是无刺的,人们会毫无顾忌地挥霍这种情况。因为那儿的公民都是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他们享受收获劳动果实的幸福滋味,他们只拿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这样就达到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完美搭配。

 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制度医生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杀,自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

 信仰自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性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在那里,人们感恩造物主的恩赐,他们格外注重保护他们的生活环境,精心设计花园了美化环境。城市是雄伟壮丽的,乡村是难以言语的纯净。他们高兴地领受来自大自然的任何好处。按照大自然的旨意,去追求人类所独有的耳、眼、鼻、耳之乐,在静静的夜晚体会星空的璀璨,闻扑鼻的花香和食物的味道,听美妙的音乐和鸟儿的歌唱。为了大自然对人类特殊的恩赐——矫健的身体,他们不过度的装饰外表和节食。不因小快乐而妨碍大快乐,不因快乐而引起痛苦的后果,这就是乌托邦人对德行和快乐的看法。

 乌托邦社会乌托邦思想是对人类完美社会的理想设计,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思想本就是超越现实的。后来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努力都燃烧着乌托邦理想的熊熊火焰。然而,理想的火焰燃烧的正是理想本

 身,但这些运动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尽管乌托邦本身期许着和平﹑自由﹑平等﹑幸福的未来,却没有一种乌托邦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告自身达到了这种状态,而在一次又一次将乌托邦思想转变为现实的实践中,我们却不幸地看到一次又一次失败。它让我们看到人类努力追求福国乐土的高尚,也看到追寻“空中楼阁”的徒劳无功,似乎乌托邦思想注定无法与政治现实相容,注定只能寄托在远离现实的理想世界中。之所以出现这些困境就源于乌托邦构筑的基础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把希望单纯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不免流于空想。二是建立在极度集体主义基础上的乌托邦无法实现其制度目标。三是乌托邦思想首先立足于对人性善的基本预设,以先验理念为起点去假设或推导出一种单线递进的近乎完美的理想社会模式 。

 从语言文字上来说,《乌托邦》这本小说语言优美流畅,小说的前后两部分形成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让人震撼。语言真实而有条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莫尔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乌托邦》真实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世界,使我在读书的同时引起思考和想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从内容上说,《乌托邦》这本小说主要从六方面谈乌托邦这个国家的:财产公有、生产劳动、务农为本、城市规划、卫生健康和学术研究。每方面又从多个小的方面深入乌托邦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在当时,这是一个满足小生产者的理想国度,犹如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虽然很多行为是我们当前社会的人无法理解的(如:乌托邦是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需要东

 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他们的镣铐是金子做的,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但是却不影响我对她产生向往,反而引起我的更多思考,现在的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答案不得而知,不平等的利益。所以,这篇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政治学著作,更是一部启发人性的哲学著作。

 乌托邦“表现了人的本质、人生存的深层目的;它显示了人本质上所是的那种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就在于人类不是完全顺从于自然的安排,并且不安于既有的生存现状,始终对未来怀着崇敬和希望,总是没有停下追寻最终精神家园的脚步。它表达了人类能够自我完善的信念,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达到最终的解放,是人性最深处的本质诉求。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它彰显了人类无限的想象潜能,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和批判,是对正义、自由、美德等一系列政治价值的向往,是对优良的政治秩序与和谐的公共生活的追求,将人类带入一个更新、更高、更广阔的思想状态。乌托邦之为乌托邦,在于其根本精神度,乃是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正义永无止境的追求。托马斯·莫尔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乌托邦这个国家,但他宁愿相信乌托邦就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同样,我也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乌托邦这样的国度,但我相信乌托邦就是未来的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读书笔记 政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