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实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07 来源: 读后感 点击: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质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实质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俄...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程中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俄国农奴制由来已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俄国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伴随着国内农奴起义反抗不断,国际环境恶化的现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开始着手推进农奴制改革,但是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解放农奴,那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农奴制改革的推行不仅是为了应对国内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国内农奴主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鼓励推行改革是必然的,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维护自身利益的一场改革。尽管农奴制改革规地主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赎金,并且解除农奴主与农民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农民可以自由到城市的工厂打工参加生产,这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但是这些都只是改革带来的积极正面的效应,由于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土地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地主所有权,农民并没有
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更加遭受农奴主的剥削。
所以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沙俄政府与农奴主勾结起来对农奴的新一轮剥削敲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为了维护沙皇统治,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良。但是由于其本质只是对农民的奴役由土地剥削变为工役剥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是这样的。19 世纪前中期,资本主义逐渐在俄国农奴制社会中发展起来。同时,俄国城市人口普遍增加,人民对粮食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量远不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
为了提高产量,许多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替换手工操作,改进耕作制度并雇佣劳动者。在当时的俄国,大工厂逐渐将手工工场替代,自由雇佣劳动逐渐将农奴劳动替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呈现瓦解之势。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必须打破农奴制束缚的局势。
1853~1856 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将农奴制度的腐朽彻底暴露在人们面前。这场战役使俄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处境,一时间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愈演愈烈。
但是,究竟是以革命还是改革的形式,是当时斗争的矛盾所在。以农民利益为主的革命民主派坚持用革命方式来废除农奴制,而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自由派则试图用改进旧制的办法废除农奴制。在当时的俄国,已渐渐有以革命方式废除农奴制的趋势,但是,农民运动最后并没有掀起革命的浪潮。
在 1858~1860 年期间,共爆发农民暴动和起义近 290 次。但是由于当时俄国并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因此最终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于 1861 年正式废除农奴制。这就是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法令,正式宣布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终结。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规定了农奴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并且有权合法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能够担任公职和工商业;买卖农奴的行为被禁止。
地主对农奴的生活不得干涉;土地虽然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是农奴可以出钱向地址赎买,以此得到一定数量的分地;农民依然归村社统一管理。
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鼓励地方自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俄国于 1864 年颁布并实行《省,县,地方机构法令》,依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纷纷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
司法:改革将旧的等级审判制度统统废除,并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对于一般的案件将实行公开审判。
教育:对办学大力支持和表彰,加强了大学自主权,同时对于西方文化加以肯定,允许各校及图书馆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影响俄国社会,越来越多的俄国百姓看到了农奴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差距,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们纷纷要求改革,以资本主义形式来实现社会的发展。
经济:改革增加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同时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改良政策,使得俄国经济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得到飞速发展。
猜你感兴趣: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