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10-11 来源: 读后感 点击:

 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为进一步摸清我市乡村人才队伍数量、构成及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市人才办选取**区、**县、**县、**、**以及所辖的部分乡镇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这几个县区及所辖乡镇在地理地貌、区域经济等方面各具特色,能够总体反应我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概貌,在人才的开发、引进、使用及面临问题等方面在全市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一、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在同步小康和国家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振兴乡村、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迫切任务。实现乡村振兴,县域协调发展是关键。因此,我们主要调研的是县、乡、村三级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县区层面 1.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情况。截止**年底,调研的**区、**县、**县、**等四个县区的人才总量为 35.4 万人,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才 6203 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 13 名,省管专家 2 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5 名;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12 名;市县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 560 名,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 4752 人。

 表略

 人才规模总量小,人才总量、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比例、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等衡量人才发展主要指标,都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2.服务类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表略

 从统计数据看,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系统中,专技人员仅有 918 人,占总人数 4048 人的 22.7%,大量的岗位被非专业人员占据;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占比低,服务水平不高。**县水产局共 30 名工作人员,没有一名是全日制专业院校毕业生。队伍出现老化,35 岁以下人员占比为 24%,36 岁至 50岁占比为 37%,51 岁以上占比为 39%,近三年专技人才处于净减少状态,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县农业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 306 人,40 岁以下的仅有 8人。

  3.保障类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表略

 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占 2.9%,本科学历占 35.6%;过去转正的民师在近几年集中退休,近三年四县共引进教师2338名,减少 3668 名,队伍处于净减少状态。

 卫生系统人员分布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城区医院编制不够用,自聘大量工作人员,乡镇医院普遍编制未满。

 (二)乡镇层面(以**千斤乡、**县金刚台镇、**县付店镇

 为例)

 1.党政人才队伍。三个乡镇机构主要有党委、政府等行政机构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编制共 230 名,其中在编在岗 199 人,空编 31 人。各乡镇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略

 三个乡镇 35 名党政领导中,研究生学历 1 人,大学本科24 人。30 岁以下 7 人,30~50 岁 23 人,50 岁以上 5 人,平均年龄在 42 岁以上。

 总的来看,党政人才空编较多,政府部门运转较为紧张。

 2.教育系统 表略

  付店镇近三年教师退休 16 人。千斤乡近三年教师因病不能上班 3 人、退休 19 人,借调到县城 12 人,**年调出 4 人。金刚台镇近三年教师因病不能上班 2 人、退休 25 人,**年调出5 人。

 三乡镇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少,中专和大专学历占48.6%,30 岁以下占 32%,31—49 岁占 40%,50 岁以上占 28%。有省级骨干教师 3 人,占 0.5%,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7人,占 5.3%,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9 人,占 7.6%。年龄结构老化,中老年教师数量多且知识陈旧,不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从调查情况看,入学儿童减少,很多边远山区村小学生数不足 30 人。现行教职工配置标准是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初

 中为 1:13.5、小学为 1:19。但是,山区村小学学生少,需要开足规定的课程,教师的需求大大超过正常标准,导致各地现有教师总数虽然超编却依然紧缺,很多教学点需聘请代课教师才能维持教学,一名教师教 4-6 门课程,甚至包班、全天候教学。同时,乡村学校普遍缺乏体、音、美、艺类教师,限制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县金刚台镇中心学校,上级配备的 2 台钢琴等设备长期闲置。

 近年来乡村小学合并,三乡镇 43 个村共有村小 13 个。付店镇 4 个村小,最远的学生上学为 4.3 千米。千斤乡 2 个村小,最远的学生上学为 6.3 千米。金刚台镇 20 名学生以下的村小有 3个,最远的上学为 3.5 千米。走读生每日 6 点就得起床,冬季放学回家天色已晚,需要家长一日四接送;三个乡镇小学有住校生57 名,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3.医疗卫生系统 表略

 三个乡镇医疗卫生系统中,本科学历的有 3 人,大专学历54 人,中专学历 51 人,中级职称 10 人,初级 86 人。受凡进必考所限,存在一定的空编,很多工作靠自聘人员解决,但自聘人员良莠不齐,大多数从事辅助工作。人才培养周期长,成长后容易流失,导致卫生院培养后备人才的意愿弱。村卫生室人员多为中专学历,大多是家族传承,年龄 40~65 周岁居多,医疗水平低下,大多只能胜任农村医疗保健等基础工作,且处于后继无人

 的状态。

 4.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表略

 实用人才总数仅为 1374 人,占人口比例为 2.9%;初中及以下 1267 人,高中及中专 512 人,专科及以上 108 人。普遍学历低、职称低;30 岁以下 165 人,30~50 岁 805 人,50 岁以上 917 人, 5.村干部情况。三乡镇 48 个村(街)共有村干部 206,其中,支部书记、村委主任 65 人。

 表略

 从调查情况看,村干部绝大多数都是高中或初中学历,对新思想的接受能力、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不强,村支部书记中懂电脑操作的仅有 6 人,其他村干部中也是屈指可数。

 二、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所调查县、乡党委、政府在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分析各类数据,可以看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服务乡村无动力、缺办法 1.工作无动力。由于种种原因,农业科技专门经费投入不足,农技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撑,开展专业服务没有经费、没有交通工具。农技推广需要下村到组到户,种粮大户的科技需求不分节假日,这让专业技术人员觉得付出与所得相

 差太远。同时,服务乡村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和鼓励,导致很多人宁可在办公室闲着也不下乡村服务,呈现出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同时存在的现象。**县农业局在岗人员 576 人,其中全供 27人,差供 549 人,财政供给部分仅够缴纳各种险金,很多人上班只是露一下脸而已。

 2.服务能力弱。由于近些年政策性安置的压力下移,大学生很少能进入县级涉农部门,造成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只出不进、青黄不接,专业服务水平极弱。一些地区为了农产品安全配备了一些先进检测设备,却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员,设备成了摆设。同时,群众包产到户后到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大大降低,导致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找不到服务的切入点,没有职业成就感。

 (二)乡、村干部组织力不强 1.乡镇党政人才组织力不强。一是自顾不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除了要做好自身的业务工作,还要参与扶贫、环保、信访、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可以说没有节假日、全天候工作,对乡村振兴的长远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引才、留才、用才无心思考。

 2.乡镇事业单位人才不忘初心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现有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过少。同时,有限的工作人员还经常被抽到各扶贫、环保、信访、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中去。**县金刚台镇农业服务中心10个编制,实有人员10名,只有2名专业技术人员,且都属于专科学历,服务水平不适应发展需要。

 3.村干部能力不足现象突出。一是年龄老化严重。调查的村干部平均年龄 55.7 岁,年龄最大的支部书记 71 岁,40 周岁以下仅有 11 名,年龄偏大、断层现象突出;二是新老更替的通道堵塞。长期以来,村干部很少主动离职。同时,待遇低对年轻人无吸引力,老干部难免,新干部难选,整个队伍新老更替缓慢。三是能力不足。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加上长期从事事无巨细的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行为和思维固化,在乡村振兴中难以发挥引领作用。

 (三)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优秀的乡村教师、医生大都被城里单位“吸”走,留在乡村的教师、医生老龄化严重,且普遍学历低、职称低、专业水平低。现有乡村教育、卫生人才总量短缺,中学教师人均周工作量 12 节,小学教师 16 节,教学点教师包班、复式教学,还有繁重的备课、批改、辅导及管理任务。乡镇卫生院一人多岗,导致乡村教育、医疗质量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村人才认为乡村没有前途,纷纷向城镇转移。**年 1 月 4 日,**县张集乡平楼村的孕妇龚长绘因就近的张集乡、伞陂镇等四个乡镇卫生院都没有接生条件,只好在在暴雪中历时 12 小时、穿越 4 个乡镇,通过公安、急救中心的配合,最后由县妇幼保健院派出专家赶赴没有接生条件的卫生院接生。

 (四)引才难题尚未破解 近三年,我市考入专科以上院校 14.8 万人,但回来就业创

 业的不足 2.2 万人,处于严重失血状态。

 1.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才引进难。受凡进必考和“缺三补一”的限制,乡镇公务员长期配备不齐,有编无人,并且由于考试方法单一,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很难入围,队伍中管理型人才多、技术型人才少,结构不合理。乡镇事业单位由于机构改革遗留的存量以及复退军人的政策性安置,长期处于满员状态,难以补充新鲜血液、改善人员结构。

 2.教育、卫生人才引进难。按照要求,新补充的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分别以研究生、本科为主,但实际上只能降格以求,最能留得住的本县、本乡人才没有加分因素。**区二高属重点高中,**年到郑州大学等三所高校只引进了 4 名教师,更不用说乡村的学校了。乡镇卫生院只能招到专科、中专学历的。**年,我市实施的引进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双千工程”,卫生系统共引进 841 名,没有一名本科生。**县城区医院引不进人才,就从乡镇卫生院借调、遴选,两年共“吸”走 95 人,导致乡镇成熟的人才留不住,新人才引不来。目前,乡村教师中 50 岁以上的占34.75%,村医中 30 岁以下的没有一人。

 (五)留才措施尚待完善 1.人才待遇偏低。乡村体制内年轻人才收入普遍在2000-3500 元,县城房价在每平方米 6000 元左右,乡镇在每平方米 4000 元左右,成家立业、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比较困难。偏远山村工作的人才生活、出行成本更高,课余生活单调,导致人

 心不稳,特别是外地籍人才更不稳定,“在岗不在状态”。乡村教师还存在“高级后职业倦怠”现象,评聘高级职称后就没有动力,不愿在一线教学,属于隐性流失。同时,乡村教师性别以女性为主,**年“双千工程”招聘的教师性别比为 11:89,女教师婚恋难问题突出。

 2.人才投入不足。县、乡镇都是“吃饭财政”,村级靠转移支付,对人才投入偏低,很多工作靠感情、靠情怀。**县鄢岗镇把乡贤能人、外出成功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选聘为“名誉村长”,帮助开展乡村治理,这些人没有任何报酬,就是靠感情、靠情怀。

 3.人才容量偏小。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导致乡村的劳动力短缺、创新力下降,市场越来越小、产业越来越单一,人才容量也越来越小。同时,乡村人口流失也伴随着资金、资源流失,加上金融机构热衷于扶持“高大上”的项目,乡村创业被冷落,导致乡村创业艰难、创业人才留不住。

 三、对策和建议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振兴,更是现代农民在职业技能和职业身份上的再提升。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城镇化潮流,通过定政策、建机制,打造宜居宜业的新乡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形成人才汇聚、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更高质量的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一)抓关键,选优建强乡村干部队伍 1.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坚持“从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优先考虑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素质好、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年龄结构。二是坚持按编制员额及时补充人员,在全县区乡镇范围内对乡镇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调剂使用。新招录人员时注重结构优化,可以设置专业限制,实现由重管理型人才向管理型和技术型并重的转变。对艰苦边远乡镇可降低进入门槛。三是建立关爱激励机制,关注乡镇干部的成长进步,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建立交通、通讯补贴,使他们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干头。

 2.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选好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建强后备队。拓宽选拔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精准选派第一书记,把精兵强将选出来、派下去。打造一支经得起事业考验、能得到老百姓信赖、让组织放心的农村干部队伍 (二)兴产业,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 1.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一是发展三产融合产业。围绕信阳毛尖、油茶等特色产业

 和境内自然风光,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自然、风情、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多彩田园综合体,形成“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互联网”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人们在乡村体验农事耕作之趣、感受景区之美,最后还买走各种深加工的特色农产品。二是创新“互联网+乡村”模式。借助“互联网+”将乡村产业进行改造,实现“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通道。

 2.大力实施“头雁工程”。一是实施信商回归工程。建立在外人才库,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信商回归创业,吸引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人员、退休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回乡村发展。二是实施乡贤治理工程。把乡贤能人、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户长选聘为乡贤委员会成员,解决基层组织解决不了的“难”事和公益建设中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困”事,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同时,对政治素质好、有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优先推荐为地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三)聚人气,建好保障型人才队伍 加强乡村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卫生事业质量,是乡村引得进、留得住人才的重要保障。

 1.建好医疗人才队伍。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特岗计划;每年在高校毕业生毕业之际,主动组团到高等院校

 联系引进乡村急需专业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定期组织乡村医疗人才提供到县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学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同时,强化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卫生医疗硬件环境。解决村医的养老、医疗保险。

 2.建好教育人才队伍。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特岗计划;通过考核招聘等方式主动到高等院校引进乡村教育所需的全科教师和外语、艺术类教师。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深化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将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四)建机制,鼓励人才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1.增强县级涉农人才服务乡村的动力。一是优化人员结构。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30 号)文件要求,严把人员进入关,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县区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 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 80%。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加涉农部门经费投入,让农技人员有钱从事专业工作。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对农技推广实行合同制管理,根据承担

 任务的情况以及后期评估的成效给予专门资助。允许农技人员针对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开展培训、授课、技术指导时收取适当的费用。同时,建立农技人员服务乡村目标责任制,每年服务乡村必须达到一定的次数和效果,对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处罚。

 2.从制度上体现基层导向。一是从职称上体现。对乡村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放宽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评审时以实际业绩为主,放宽论文、论著、成果等条件要求。坚持评聘分离,保持职称的持续激励作用。二是从发展上体现。市、县部门补充新人原则上面向乡村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遴选,让乡村人才看到希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定期为乡村人才提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级对口单位学习实训的机会,结合专项短训、学术交流、派出深造等方式,促使他们知识常新、成果常有,提升职业成就感。

 3.实施乡村人才专项计划。一是整合人社、教育、农口、商务等部门培训资源,实施乡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培育一批种养殖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文化旅游人才、非遗传承人、电商物流经营人才,实现特色农业干起来、群众带起来、乡村富起来的目标。二是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到乡村兼职挂职、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基地共建和离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专家教授、企业家、技能人才等为乡村提供精准服务。三是开展教育、卫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乡,实施高校毕

 业生“三支一扶”、三区人才计划,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促进人才向乡村、向艰苦地区流动。

 4.解决乡村人才的实际困难。加大投入,改善乡村生活、工作条件。建设人才周转房,适当发放交通补贴、生活补贴,帮助乡村人才降低生活、工作成本。提高评先评优指标分配比例,增加乡村人才评先评优机会。评选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时,优先选拔扎根乡村的人才。建立市、县、乡领导联系乡村人才制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困难,让其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定政策,优化引才留才环境 像“信阳英才计划”激励产业人才一样,建议出台《关于促进信阳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乡村人才编制、安居、流动、激励和创业资助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构建人才安心乡村、扎根乡村的长效机制。

 1.完善引才政策。一是设立人才专项编制,按照“实名编制、人走编收”方式,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对专业性强的岗位,可以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人才补充渠道,边远山区的可以考虑户籍、性别限制。二是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对县、乡医院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推行“四自”管理办法: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和下属机构、自主设定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聘用、自主选人用人、自主薪酬分配。三

 是建立专业技术岗位购买制度,通过政府购岗方式,从在外人才中聘用一批真正懂农业的亟需专业技术型人才,补齐乡村专业技术人才短板。

 2.完善留才政策。一是重视小食堂、小浴室、小阅览室、小活动室建设,安装宽带网络,定期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营造“家”的氛围,让乡村人才安心。二是建立乡村创业孵化组织,完善扶持政策,通过多元化融资支持、创新激励、创业场租补贴等方式,为乡村人才创业提供覆盖初创期、成长期的支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贷款及贴息,对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就业和林下经济创业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三是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形成重能力、重业绩、重品德,按劳分配为主,按效率、按贡献分配共存的多元分配方式;允许企业采用股权、期权、分红、绩效奖励等激励手段,让乡村人才名利双收。三是抓好优秀乡村人才的评选表彰,宣传返乡创业先进典型事迹,为乡村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