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则短文
发布时间:2017-01-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甲乙两则短文篇一:松吉中学七年级语文9月份月考
松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和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__A.树杈(chā) 脸颊(jiá) 羚羊(líng) 意见分歧(qí) ____B.不禁(jìn) 撒谎(sā) 沉寂(jī) 絮絮叨叨(dāo) ____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侍弄花草(shì) _____D.蹲下(zūn) 霎时(chà) 攥着(zuàn) 尊君在不(fǒu) _:号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座_A.决别 并蒂 疲倦不堪 翻来复去 B. 委曲 感概 爆怒无常 恍然大悟 ____C.捶打 纠纷 形影不离 小心翼翼 D. 绽开 狡猾 浑为一谈 花团锦簇 _____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确的一项是()(2分)
____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_....而又和谐相处。 ___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_....
。 ____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名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姓....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__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_____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____B.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___: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级班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5、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B.《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C.《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的笔记体 作品影响很大。
D.《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用课文原句填空。 (6分)
① ,志在千里。《龟虽寿》 ②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
③万籁此都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7、综合性学习(4分)
班级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2分)
示例:①“灾”由“宀”和“火”构成。“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 “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②豕(shǐ):猪。
(2) 请阅读下面两个材料,概括“家 ”是什么。(2分)
材料一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 警察说让我送你回家时,富翁漠然地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 你的家吗?”“ 那是房子。”富翁说。
材料二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的一家有40口人,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 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经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时,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8. 名著阅读填空(6分)
(1)、冰心原名______ ,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__”。
(2)、《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的歌颂;二是 对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 。(3分)二、阅读品悟
1
(一)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回答9-13 题。(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⑧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bì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所收获的知识。⑧志:记得。⑨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9、解释下列几个加点的字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 (3)俱委而窃听( ) (4)言无遗失( ) ...
10、上面两段文言文中都有一个通假字,请找一个,并指出所通的字。(1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句子的意思。(4分)(1)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2、甲乙两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甲文侧重表现
;乙文则侧重于表现
(4分)
13. 结合选文,简单分析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2分)
2
(二)阅读《我的老师》,完成14-20题。(15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 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 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 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 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甲 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乙 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 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4、选文中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2分)
A:糊里糊涂 B: 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 稀里糊涂
15、节选文字所写的事件是_____ ,表达了“我”对老师的_______之情。(2分) 16、指出本段文字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时间:_____地点:_____
人物:_____起因:_____经过:_____结果:_____ 17、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中“他”和“孩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18、文中加线的词语似乎都与孩子的天性不合,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 这时觉得暑假“漫长”?作者这么写的目的?(3分)
19、本文全将对蔡老师的称谓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称“你”? (2分)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将文中最后一句改成“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行吗?为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21-25题(12分)
爱是那杯大红袍
①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带来些许凉意,那剩下的几片败叶在树上痛苦的摇曳,勾勒出无限凄凉。空中南飞的雁群不时撒下几声嘲讽,灰暗的乌云让我倍感压抑。考好,再考砸,人生的悲哀莫过于大起大落后的一蹶不振。
②推开家门的前一秒,我还在纠结是坦白还是抗拒。但当我看到爸爸正用阴云密布的眼神看着手机,我猜到“家校通”(指学校将学生的成绩用短信通知家长)已将我的耻辱暴露无遗。看到我回来,爸爸将他的目光从手机游移到我身上,用一种非常奇特的目光看了我许久。没有长吁短叹,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暴跳如雷。他只是很平淡地让我把茶具摆到阳台,要我和他一起品茶。
旷神怡,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爸爸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茶道如人生,一次苦涩阻止不了甘甜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品第二杯;一次失败阻止不了成功的命运,关键在于敢尝第二遍;你的一次考砸阻止不了之后的考好,关键在于敢迎下一次。现在,我们把这杯茶喝完,预祝你用最好的方式赢得下一次月考的成功。干杯!”
⑥我学爸爸的样子,一口一口地呷,细细地品味那大红袍里的爱。它是苦的,却不像黄莲;它是甜的,却不像密汁。它先苦后甜,先淡后浓,清新淡雅,甘甜宜人。它正如我爸的爱,不华丽,不做作,却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
⑦秋风阵阵,寒意依旧,但那杯热气尚存的大红袍似一缕阳光拨开我心里的乌云,温暖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那一丝温暖,驱走了我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2、结合文中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23、第③段中“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③爸爸煮好一壶水,端着茶壶走了过来。深秋的上午没有一丝阳光,秋风瑟瑟。爸爸撕开一包大红袍,那是爸爸参加比赛获一等奖得来的。对于他而言,这包茶叶意味着三个月的准备和五个小时的对抗,他平时舍不得拿出来。在今天这个毫无庆祝意义的日子,我爸竟撕开了那包大红袍茶叶。
④一丝一丝的茶叶紧缩着,被打入紫砂壶中。在沸水中起起落落,翻滚不停。爸爸盖好杯盖,看着我。我低下头,避开了那双犀利的目光。“这茶啊,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式、方法,要心平气和,方能泡出一壶好茶??”我爸开始了给我讲授如何泡茶。见我不回话,他提起茶壶,一柱茶水冲出壶口,跃入茶杯,盘旋良久,几片茶叶也随之旋转。当最后一滴茶水溅起的水花冲上来时,我再也挡不住缭人的香气,吹了几下,便一饮而尽。没有想象中的甘甜与清新,只有一股温暖的苦涩,我喷了出来。
24、第⑤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2分)
答:
25、爸爸将深深的爱寄托在那杯大红袍上,因此作者认为爱是那杯大红袍,那你认为爱还可以是 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⑤爸爸看了看我,把那半壶倒了,又重新冲了一壶,倒上一杯,说:“再试试。”我摇了摇头,但又很好奇,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喝了一杯。这一次,后来之甜冲淡了先前之苦,这杯茶,令我心
3
三、作文(30分)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 请以"亲情"为话题,自拟题目(比如:“那一次,我懂得了真正的亲情”、“ 亲情的味道”、“ 让沉默的亲情闪光”??),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4
参考答案:
1.C2. C 3..D4.B5..B 6.略
7. 。“宀”是房子,豕(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又有猪,就象个“家”了。“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 2 、家不等于房子,仅仅有亲人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8.略
9、约定 离开 偷偷地遗漏、忘记的地方
10甲文中的“尊君在不”和乙文中的“尔颇有所识不”句中的“不”都是通假字,通“否”。11、太丘说:即然这样,只吃稀粥也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12、元方善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应对思辩之才 元方和兄弟季方两人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
13、一是父亲陈太丘的言传身教,二是元方自己聪明好学。
14、B C15、“我”梦中寻师依恋、思念
16、时间:一个夏季的夜里 地点:在家里的当屋 人物:我“和母亲 起因:想老师经过: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要去找老师,让母亲喊住了结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17、“我”18、“默默地”一词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漫长”看似反常,
更显得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更能突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19、这是由于抒
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你”,如同直接同老师对话,直接抒情,更加亲切,可以抒发真挚的感情。20、不行,原句感情深沉含蓄,换后感情平淡,显得空乏,表达效果较差。
(二)(12分) 21、“我”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心情低落,(1分),爸爸邀我品茶(或爸爸通过巧妙的方式),(1分)让我重拾勇气与信心。(1分)(共3分)
22、爸爸是一个聪明、讲究教育方式、关爱孩子的人。(讲到一点即可得1分)从文中当爸爸得知“我”考砸后,没有直接批评或直接说教,而是用一次泡茶的的经历让我感悟到勇气与信心的重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得当得1分)(共2分) 23、景物描写,(1分)烘托出“我”还存在考试失利的悲伤心理(1分))(共2分) 24、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1分)关键在于不屈服困难,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1分)(共2分) 25、例:爱是一杯温牛奶。(1分)每当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完了回家的路,用钥匙打开家门,总会看到桌子上摆着一杯温牛奶,那是母亲帮我准备的,并且温度与时间都计算得如此准确。(2分)(爱是一把遮雨伞,爱是一碗清香的面条,爱是一句温暖人的话中,爱是一个肯定的眼神,爱是一个淡淡的微笑??)(答案为开放性,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共3分)
作文(略)
聆听亲情的声音 品味亲情 感动·亲情
5
甲乙两则短文篇二:初一上学期12月月考
2007—2008学年秋季学期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含1-6小题共19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2分)
A、陛.下(bì) 赏赐.(cì) 钦.差(qīn) 倔强.(jiàng) B、缥缈.(miáo)模.糊(mū) 澄.澈(d?ng)迸.溅(bang) C、女娲.(wā) 庇.护(bì) 掺.合(sēn) 湛.蓝(zhàn) D、嬉.戏(xī) 潺潺..(cán)证券.(juàn)沉淀(dià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更胜一筹 变化无常 海枯石烂 返老还童 B、德高望重 花枝招展 豪不犹豫 遥遥在望 C、历历在目 恍然大悟 各得其所 千恣百态 D、苦心孤指 随声附和 骇人听闻 神通广大
3、将语段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
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味自娱,深尝陶醉。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③④ 4、下列句子没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受教育。 B、商店里摆满了萝卜、苹果、香蕉和水果。
C、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 D、我们把教室里的课桌椅擦拭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5、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 (2分)
例句:①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
②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①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 ②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能买到 。 6、根据提示默写 (8分)
①、《论语》十则中强调尊重他人的接物待人之道的句子是 , 。 ②、春节将至,调动你的积累,写一句关于“春”的诗句吧。如 , 。
③、杜牧《泊秦淮》中,讽刺唐王朝封建统治者不顾国家安危肆意荒淫享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体现游子思恋故土、思念家乡的一个名句,可以是诗、词、曲句:, 。
二、语文综合运用 共6分
7、目前,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一是种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的特点是简明、得体,好的还要富有文采。我们很快就要放假了,春节即将来临,请给你在外地的亲戚朋友发一条60字
8、根据下列提供的五部名著,回答问题。 (3分)
《西游记》 《水浒》 《昆虫记》 《鲁宾孙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1)以下句子分别是上述名著中哪位人物的写照?请将相应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 ①“长嘴大耳顾好吃懒做,肥头呆脑不失憨厚淳朴” 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不守戒律花和尚,好抱不平真英雄”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③“孤胆硬汉自坚毅,寂寞荒岛也顽强”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共45分)
(一)、阅读比较下甲乙两则短文,完成9-12题(14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A____,则是无信;_____B_____,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______C_______。”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______D_____。”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9、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句填入文中 A、B、C、D四处。(4分)
A、 B、 C、 D、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相委而去.去: (3)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少: (4)卿何以不汗. 汗: 11、翻译下列句子。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
(2)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2分)
12、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海市蜃楼》,完成13-18题,共15分。
海市蜃楼
①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这种现象奇妙之极。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形象的描述:“??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壁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又过一
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清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来的岛屿又在海上现上来。”实在太奇妙了吧!
②海市蜃楼究竟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揭示了它的奥秘: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上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③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两个地区:一是沙漠,二是海上。
④骄阳当空,沙漠炎热,沙子被太阳晒得很烫,靠近沙漠表面的空气因膨胀而变得稀薄,可上层空气冷的,还比较密。光线通常是直接传播的,但在空气密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发生折射。因此,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的空气进入稀薄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
⑤这是沙漠里常出现的现象。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则成为一大景观,被旅行者啧赞。
⑥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一样。 ⑦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曾发生一次海市蜃楼。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电视台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现场实况,可以使从未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人大开眼界。
⑧现在,海市蜃楼只被作为一种奇景来观看,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呢?
1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1分)什么是海市蜃楼?用一句话概述。(1分)海市蜃楼是
14、文章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海市蜃楼? (3分)
首先介绍其次介绍再次介绍
15、第①段引用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描述的“海市蜃楼”片断有什么作用?(2分)
16、文章介绍海市蜃楼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1分)
17、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至少说出两种,并各写出一个例句。 (4分)
18、第⑦段“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一句中的“左右”和第⑧“??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呢?”中的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三)、阅读《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完成(16分)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A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B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
了青草、绿叶、小花。C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9、文章开头画线部分描写初春户外的景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0、“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 “第一抹春色”具体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2分 21、根据语境,在备选词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括号内:1分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了。 备选词: 萌动涌动 蔓延 洋溢
22、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分 第②小节:第③小节:第④小节: 23、文中写到了哪四次笑?这些笑中蕴含着人物怎样的思想和情感? 4分
24、为什么说“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谈谈你的理解,也可以用原文回答。2分
25、文中有A、B、C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均采用了哪种修辞,任选一句,作简要的品析。2分
四、作文 (二选一)50分
1、自选角度,将所给半命题“人生不能没有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填补的写作角度可以是朋友、爱、感动、快乐、书籍、理想、拼搏、尝试、挫折??。
2、人生有许多“第一次’’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以“第一次”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
2007-2008学年秋季学期七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A 2、A 3、C 4、C
5、漂亮的礼物真诚的友谊 药品 健康 (表达通顺、贴切即可)
6、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含“春”字,或关于“春”的诗句都可以。)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④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夕阳西下,断肠任在天涯。”只要表达思乡主题的诗词曲句均可) 二、语文综合运用
7、(运用排比,主题符合即可)
8、①猪八戒 ②鲁智深(鲁提辖或鲁达) ③鲁宾逊 三、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9、A、日中不至B、对子骂父 C、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D、战战粟粟,汗不敢出 10、(1)约定(2)离开(3)小时候 (4)出汗
11、(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歉),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2)钟毓、钟会13岁时,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您的儿子一齐到大殿上来。”
12、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 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意对即可)
(二)、海市蜃楼
13、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能大概把握住海市蜃楼的特征即可)
14、首先介绍什么是海市蜃楼。其次介绍海市蜃楼的形成。 再次介绍海市蜃楼经常出现的地区——沙漠和海上。
15、具体描绘海市蜃楼,给读者以形象的认识,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趣味性。 16、逻辑顺序
17、作诠释 如: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作引用 如第一自然段引用作家杨朔作品中的句子。
举例子 如文章第⑦自然段
摹状貌 如: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
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说明方法1分,例句1分)
18、不能去掉。(1分)因为“左右”是对时间的大概估计,具体还不明确。“说不定”是表示对将来的情况作估计,还不确定。连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科学,去掉则表示肯定和绝对化,与实际不符。(2分)
(三)、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9、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
20、一张课桌的缝隙里的一撮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的小草芽。(1分)特点: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或淡到极致。(1分) 21、 萌动蔓延(每空1分)
22、 第②小节: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第③小节: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第④小节: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23、四次笑:①坐在位子上的男孩,仰脸望着老师的笑。②老师的笑。③学生
的欢呼大笑。④学生们的一阵击掌大笑。(2分)
四次笑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学生对老师的爱和师生对春天的热爱。(2分) 24、因为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25、比喻(1分) 理解:(只要能大概分析出本体和喻体和蕴含的
四、按中考标准评阅。
甲乙两则短文篇三:初二期中试卷校对稿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八 年 级 语 文 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人:包玉美 审核人:钱玉蓉)
一、基本积累与运用(23分)
1.本题不需直接作答,由阅卷老师根据全卷书写质量和卷面整洁程度酌情给分。(3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①—③题(5分)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hé xié__▲__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huò dá__▲_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 ▲ _,__ ▲ _。”
(选自《多一些宽容》)①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②在文中方框内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应为:__▲_(1分)
③将横线上的对联补充完整:__ ▲ _,_ _▲ _(2分)
3.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④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陋室铬》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 。⑥鸟是人类的朋友,请写出含“鸟”字的两句古诗:
▲ ,▲ 。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
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需要。
第句,修改意见: ▲
第句,修改意见: ▲
5.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2分) 【 ▲ 】
A.《海燕》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英勇善
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敬业与乐业》的文章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C.《白扬礼赞》一文指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白杨树”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
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感情的线索。
D.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口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时,必须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说话要有明确的中心,要言之有序,规范得体。
6.经校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校刊第三期主题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假如让你负责这一
期校刊,请你完成下列工作:(3分)
①校刊有固定栏目“本期热点讨论”。这一期你准备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
话题: 1分)
②前两期校刊在文字校对上都存在疏漏,请你就这个问题向校刊编辑部钱老师提出建议。(2
分)
▲ ▲▲
▲ ▲▲
二、阅读理解(3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阙 题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①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7.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在这样的
环境中读书,作者的心境是“ ”。(请分别用诗中的一个字作答)(2分)
8.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2分) ...
▲ ▲▲
▲ ▲▲
阅读《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选段,完成9~11题。(7分)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
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这里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
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农历端阳节,
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隆的巨响,
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
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
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
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
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9.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2分)
▲ ▲▲
10.划线句中的“约”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 ▲▲
▲ ▲▲
11.“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 述其作用。(2分)
▲ ▲▲
▲ ▲▲
阅读《亲亲麦子》,完成12~15题。(13分)
亲亲麦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地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
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12.文章抒写了麦子生命过程的美丽,请按要求将下表内容补充完整。(2分)
麦子落入土地的美丽→麦子
美丽 →麦子美丽→ 麦子成熟收割的美丽
13.文中划线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①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
▲ ▲▲ ②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
▲ ▲▲
14.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说说第⑦段的作用。(4分)
▲ ▲▲ ▲ ▲▲
15.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主张“亲亲麦子”。(3分)
▲ ▲▲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②,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③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④,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⑥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 岳飞《论马》
相关热词搜索:短文 甲乙 两则 短文两则ppt 短文两则陋室铭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