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感;朗读;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1—0094—01
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加强朗读训练,以多读促语感
l.初读课文,感受语感。在激发了学生爱好,营造了学习氛围的前提下。请学生初读全文。初读,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范读或录音,自由读,出声朗读等途径来进行。这时的“读”要充分,先要正确练读,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词句及全文所表达的意思,也可适当安排复述、讨论、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等环节,让学生把自己的初步感受表达出来。
2.品词析句,体悟语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品蕴涵的情趣和意旨。运用增、删、换等方法充分感知课文正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3.通过美读,积累语感。美读是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朗读内容的完美统一。美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美读可以使学生的聪明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一遍接着一遍地读,让学生通过读,跟着语感把所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好,可安排多种形式的读法。如:默读、诵读、引读、带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诵读等。
4.想象朗读,练习语感。语感和想象是紧密相联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闭眼感受,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书本中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这样,语感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5.读写结合,运用语感。有所感方能有所言,正所谓“由感而发”。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促写,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创造性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写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语言的神妙,把握语言的精髓,也使课文的主旨得以深化,自身的语感得以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景,以形象促语感
阅读教学中常遇到一些抽象的、曲折委婉的、意味深长的内容,学生很难领会、理解。只有使概括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学生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词句有具体感受,进而达到领悟。因此,在教学中,要借助导语、演示、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受、体会字里行间的情韵气势,为学生的想象、领会、说话提供语境,培养他们敏锐的语感。
1.精心设计导语。精美的导语可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从而拨动学生的“情弦”。往往教师娓娓道来的导语不但使学生从形式上、内容上感受知识,更能受到强烈的语感熏陶。
2.穿插多媒体演示。巧妙的演示也可创设情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用录音机可播放美妙的音乐,用投影片可展示文中的诗情画意,可剖析课文的内在含义。运用这些,能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兴味盎然,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进语感的培养。
3.积累生活經验。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相应的生活积累,可让学生自觉地将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逐渐具体,进而使学生达到领悟。
总之,语感练习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课堂教学是培养语感练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注重了语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文字练习落到实处。编辑:张慧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