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赏识理念下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赏识理念作为一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赏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爱上语言、爱上语文的作用。文章基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从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孩子们爱上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理念;低年级;朗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将赏识教育融入课堂,让每位学生自觉地参与朗读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本学期单位所在二年级语文在集体备课中以“聚焦新教材,多重策略进行朗读指导”为主题,让学生自觉愉快参与朗读,教师应针对不同文体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赏识鼓励,让学生读得有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赏。”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语文课上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孩子,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赞赏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大拇指,都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教师和同伴的赏识评价,会让学生敢读乐读。例如,李晖娜老师在执教《妈妈睡了》对学生的朗读,多次给予赏识的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个妈妈真漂亮。”“你的朗读被同学点赞,多光荣。”“你轻柔地读,把小作者对妈妈的爱读出来了。”笔者执教《寒号鸟》一课时,学生对同伴的朗读评价也多是给予肯定和鼓励。“他慢慢地读,我好像看到了那只特别无所谓的寒号鸟。”有了赏识鼓励的评价,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课堂上书声朗朗,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 适时范读,让学生有样可学
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基于低年级学生其自控能力差,且注意力集中时间偏短,若教师一直采用单一的某种朗读方式必然令孩子们感觉疲劳。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中,教师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因此,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習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和情感美。例如,洪晓晨老师执教《田家四季歌》时,教师需要将这首儿歌的节奏感给朗读出来,教师需要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结合文章讲授,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教师的范读,让朗读能力强的孩子范读,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朗读时,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所强调重音,进行语速处理,增加表情动作,都能提高朗读的表达效果。
三、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感而读
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例如,洪晓晨老师执教《田家四季歌》时,在具体朗读时,基于小朋友们已经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再结合教学课件滚动秋季里稻谷丰收,农民喜悦的照片,学生身临其境,再读句子“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可以让小朋友们在情绪感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这样的朗读自然具有强烈的感情。再如,笔者在教学《寒号鸟》课中,播放漫天飞舞的雪景配上狂风怒号的音效,把孩子带入课文描述的情景,学生进入有感情的朗读情境中,体会到寒号鸟的寒冷,再读寒号鸟的哀号就很有味道。
四、 引导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
指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前的提示语,想象人物说话前会做的表情动作。毕竟在学生朗读时,其耳、口、脑多种感官是密切配合,在这个密切配合中学生需要有效地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需要能开拓思维,激发想象。例如,笔者在执教《寒号鸟》一课时,引导学生从动作词“躺,伸伸懒腰”感受寒号鸟得过且过的态度,在让学生想象喜鹊和寒号鸟对话前还会有什么表情动作。从学生的回答“喜鹊着急地说”,“喜鹊急得直跺脚,不停地劝”,“寒号鸟眯着眼慢悠悠地回答”“寒号鸟翘着二郎腿,笑嘻嘻地回答”……加上这些想象,再读人物对话,学生们一次比一次读得精彩。学生在精彩的朗读中,作为学生而言其对文字的理解已经不言而喻了,最终文章教学情感也是水到渠成了。再如,黄春华老师执教《大禹治水》一课,引导学生想象大禹为了治水到处奔走。他可能到过哪里?遇到什么困难?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故事,体会大禹的辛苦,再读课文时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便从朗读中流露出来。
五、 巧用对比,让学生读出真滋味
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因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感悟的前提,特别是对于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抓住了文中重点词句,读出韵味,才能领悟篇章。例如《妈妈睡了》这一课,李晖娜老师让孩子区别“睡”和“长”,哪个词用在句子中更好。孩子们反复朗读,在对比中在体会到用“睡”更能表现孩子对妈妈的爱。再读句子时,孩子们带着爱意轻柔朗读,仿佛她们就是作者笔下那个看着妈妈睡觉的孩子。由于课文中有的词语本身带有感情色彩,在读前教师不妨注意启发学生理解词语,体会词语所含的感情,做到正确朗读。
综上所述,教师有效地以赏识为前提,利用多重策略进行朗读指导,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而且还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于低年级语文而言,在基础学习阶段就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朗读活动,开发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春红.在赏识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J].成才之路,2012(21).
[2]刘春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4(10).
[3]包旭菁.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J].快乐阅读,2016(14).
作者简介:
傅伟宏,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