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恩施土家族民歌
发布时间:2018-06-2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恩施土家族位于湖北西南部,这里民风淳朴,风俗浓厚。恩施土家族人素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土家族民歌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其内容展现了世代土家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土家族民歌的悠远记忆和未来发展,值得一代又一代土家族学者来挖掘与传承。
关键词:土家族;土家族民歌;演唱特色
一、前言
湖北西部的清江水系,发祥并繁衍着一个古老悠远的民族——土家族,他们是山与水的子民,自称毕兹卡。位于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居住着大部分不家族,这里民风淳朴,风俗浓厚。恩施土家人素有会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土家族民歌似诗性一样符号一直传唱至今。其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土家族古为巴人,巴人善歌舞。春秋战国,伐纣。周武王与商纣王两军对垒。战场上杀气弥漫,时光似乎凝结,听得见战马的鼻息和将士的呼吸。忽然一声鼓响,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宁静,周武王的阵列前,一队高举戈矛的士兵,赤裸上身,唱着雄浑的歌调,踏着狂野的舞步,乌云一样席卷过来。殷军惊悚,阵型大乱,周武王的兵马一下子士气大振,在这种歌声如潮、舞步如风的鼓舞下,整个军队狂飆般锐不可挡。这就是《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那些“歌舞”于阵前的勇士就是巴人。恩施土家族民歌历史悠久,种类浩繁,山民歌的内容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砍柴放牛要唱歌、姑娘出嫁要唱歌、生了孩子要唱歌、老人去世要唱歌、薅草有薅草锣鼓。民歌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民歌体裁各异同时又具有共同特征。
二、恩施土家族民歌的分类
(一)题材分类
土家族丰富多彩的民歌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类为:山歌、田歌、灯歌、风俗歌以及号子。
1.山歌旋律悠扬,有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之分,高腔山歌又分为唢呐腔、五句子等。平腔山歌有茶山歌、放牛歌等。唱时触景生情,即兴性强。
2.田歌是人们在田忙时节以锣鼓伴奏形式演唱的一种长歌。有消除疲劳、崔工催场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田歌有讲述男女情爱或者历史故事,句式有板有眼,词曲通俗易懂易于传唱。
3.灯歌始于明末清初,是对清江流域龙舟竞赛的艺术再现。是对安定祥和、丰收之年的祝贺和祈祷。具代表的作品有《六口茶》、《龙船调》、《黄四姐》等,歌词内容多为方言演唱。
4.风俗歌有哭嫁歌、陪十姊妹歌、跳丧歌、孝歌等。土家族风俗歌音乐特征明显,以小调、山歌和盘歌体裁最为常见。风俗歌主要涉及土家族文化、爱情等方面。
5.号子在演唱时伴随着劳动节奏,一人领唱,众人帮和,石工号子也称岩工号子、抬工号子、歌唱方式为“领、合”式。其节奏有时紧凑、有时平缓、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二)题材内容
土家族民歌题材内容丰富,有的表现土家族人反抗旧社会、有的表现土家族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的反映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建始县志》记载,早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高坪、三里坝和红岩寺就已开始出现市肆,商铺、客栈业曾相当繁荣。清代末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专门贩卖各种物品的汉帮客商,他们每年春、秋两季从沙市、宜昌、武汉等地贩来针线、丝帕、头绳等商品。丝帕子在恩施出现大约就在这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给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和灵感。歌曲《黄四姐》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隋故事,原名《货郎歌》。货二郎手摇货郎鼓,担着货郎担叫卖,身穿翠花红布衫的四姐儿走出来买针线毛巾,货郎看见四姐儿天生丽质,顿生爱慕之心的货二郎想博取四姐儿欢心,便以低成本价钱给四姐儿卖了许多小百货。四姐儿渐渐对货郎的英俊和坦诚有了好感。最后两人相爱成婚,成就一段爱情佳话。《黄四姐》中女主角的名称正是土家族姑娘的标准名称,给“黄四姐”赠送丝帕子、玉镯子、丝光袜子的可能是土家人、汉族人或其他民族的人,其内容呈现了改土归流时期汉族迁入,土家族与汉族文化有了交流与发展的景象。
三、土家族民歌的演唱特点
土家族民歌演唱风格大致可分为原生态唱法,通俗演唱和真假声混合演唱。
1.原生态唱法是比较早期的民歌演唱方式,这种唱法旋律高亢音域宽广,用淳朴的方言咬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听来震撼人心。发声呼吸方法为胸腔呼吸。因呼吸位置浅,音色接近自然声音,浓郁的恩施地域特色显著。比较典型的歌曲有张明霞演唱的《土家迎客歌》和菜呈演唱的《花咚咚姐儿一朵花》。
2.通俗演唱是常见的土家族民歌演唱方法,主要用于一些赞美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抒情小歌曲。这种唱法以真声和气声为主,旋律婉转优美,如土家族歌曲《哭嫁歌》。
3.真假声混合演唱其歌唱特点是呼吸的位置加深,以前的胸腔呼吸加入腹式呼吸,这种唱法是近年来被确认为比较科学的演唱方法。典型歌曲有《山里的女人喊太阳》、《峡江情歌》等。
土家族民歌体现了土家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词曲内容歌唱方法随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作为一名土家族人,衷心期盼土家族民歌能随时代发展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