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2
重症监护是值接收各类病危病人,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监护抢救设备,对患者进行救治和护理,延续患者生命[1]。本文针对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0至70岁,平均(50.12±2.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9至72岁,平均(50.32±4.3)岁。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础资料进行对比,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对患者身体机能进行检查记录,患者纳入标准:患有有重症疾病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及神志不清者;(2)智力障碍患者;(3)严重视力、听力及语言障碍患者。患者知识水平和收入均不相等,所有护理人员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注意病情变化等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非语言沟通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表情、触摸、手势、语气及其他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2]。由于患者患者病严重不能说话,医护人员可通过微笑、按摩等方式给患者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3 指标观察
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患者抑郁及焦虑情况,焦虑和抑郁的评分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越严重,记录并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详情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满意24(60%)例,一般满意10(25%)例,不满意6(15%)例,护理满意度为85%,对照组患者满意10(25%)例,一般滿意15(37.5%)例,不满意15(37.5%)例,护理满意度为62.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详情
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为(48.24±7.82),抑郁自评表评分为(50.23±7.61),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为(55.12±9.43),抑郁自评表评分为(58.23±9.52),实验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非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表情、动作及空间利用等方式进行沟通,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表达[3],针对病症严重暂时性不能说话的患者,通过非语言沟通方式可缓解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树立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4]。良好的沟通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加强,有利于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工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满意24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6例,对照组患者满意10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15例,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明显大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2.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表评分,实验组患者抑郁自评表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表评分,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穆金智, 李雄伟. 分析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50).
张雪, 李发娟, 任金翠.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7):152-154.
彭素近, 胡小薇, 罗飞旦,等. 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110-112.
刘金艳. 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4):8818-8819.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