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型合作社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畜禽养殖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畜禽污染也随之增加。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与污水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畜禽粪便运输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一些地区粪肥运输合作社经营案例以及区域养殖与农地类型进行介绍进而从根本上分析影响粪肥运输合作社发展的前端与终端因素,指出区域畜禽养殖结构、土地承载力及粪肥施用用途是影响粪便运输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新型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方式;耕地可达性
合作社是一个全球性概念,关于合作社的定义1995年召开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将其定义为:合作社是人们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而自愿联合起来的自治性协会,用以满足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共同的抱负和需求。关于农業合作社的作用,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之一,在新型经营主体中农民合作社起到核心或引领作用。,农业新型合作社发展方向既要发挥其原有功能,又要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型农业合作社
(一)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定义与办社原则
定义:新型农业合作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不改变家庭财产关系和以农户或农场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前提下,农民通过自愿联合组成的,由入社农民共同所有、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助、自治、自立的经济组织。
办社原则:第一,追求效率原则。第二,保障公平原则。第三,民主管理原则。第四,产权清晰原则。第五,自愿、自治、自立、开放原则。
(二)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的组织体系
1.新型农业合作社。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的新要求,新型农业合作社在类型上主要有综合型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型农业合作社。
2.新型农业合作社联合组织。农业合作社联合组织,是农业合作社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发展和维护合作社的价值和原则,促进农业合作社之间的互利关系、推动农业合作社在互助和民主的基础上发展,由各类农业合作社自愿联合组建的社团法人。
3.产业一体化的合作社联合控股企业。所谓产业一体化的合作社联合控股企业,是指处于合作社农业产业链条中并由合作社组织控股的龙头骨干企业群。
(三)农业合作社的作用
①农业合作社是农业科技服务的有效载体。②农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服务的骨干力量。③农民合作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供销基地。④农民合作社是解决农村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二、畜禽粪肥运输合作社的发展
基于上述一般意义上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介绍,本文接下来分析粪肥运输合作社的组织模式、影响因素,以期找出运输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抽粪合作社产生原因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抽粪合作社模式
1.组织模式,合作社服务的前端与末端分别是以养殖—沼气采集—蓄粪池发酵为主的养殖业与茶园、蔬菜、果园为主的种植业,本文观点认为研究粪肥运输合作社应跳出合作社本身来考虑养殖和种植等影响因素,对于合作社的发展可能找出新的一条道路。
三、影响抽粪合作社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养殖业空间分布与畜禽粪便适用耕地可达性
1.①畜禽养殖空间分布特征。②畜禽养殖与居民点距离关系。③畜禽养殖分布与距道路距离的关系。
研究显示,畜禽养殖与道路的距离也呈现有规律的分布特征,在距道路700m内,分布着北京市70.6%的畜禽养殖量,并且随道路距离增加降幅明显。
2.畜禽粪便施用耕地可达性。施用耕地可达性是指畜禽粪便产生地与施用耕地的空间距离,反映了畜禽粪便到达施用耕地的难易程度,它可以用来衡量可施用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的可能性或潜力。①北京适宜施用畜禽粪便的耕地可达性②北京市畜禽粪便施用耕地可达性指标的空间格局
(二)基于农地消粪能力的畜禽养殖承载力
概括而言,当前相关研究多以耕地作为消纳畜禽粪便的载体计算承载量和承载力,而少有考虑果园、林地等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基于此,本文参考该区内农用地的畜禽养殖承载力及耕地和果园承载的污染负荷情况,找出粪肥的空间利用分布,为有机肥运输合作社经营决策提供建设性启示。
1.农用地负荷分析
2.各乡镇农用地畜禽承载潜力分析
四、粪肥运输合作社发展建议
由以上影响粪肥运输合作社的前端和末端因素的分析看出,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导致了粪便区域农田承载量不均。鉴于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是可以突破行政界线实施。因此,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加强农地承载力大的区域与小的区域中的运输合作社区域间合作,及时共享各区域粪污量信息,以及充分了解本区域农地利用情况,增强粪肥运输的效率与针对性,改善合作社的运营能力。
参考文献
[1] 苏振峰.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需处理好八大关系.经济纵横,2017.
[2]刘燕妮,任保平,高鹏.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评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
[3]陈训波,朱文.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基于四川的调查分析.农村经济,2017.
[4]黄继鹏.发展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浅析.经济研究参考,2003.
[5]陈金龙,李思庚.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开放论坛,2014.
[6]林坚,王宁.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经济组织.江西农业学报,2002.
[7]陈建华.农民合作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中国合作经济,2013.
[8]袁迎珍农业合作组织历史变迁和制度演进--推进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2004.
[9]孔祥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合作社的角色定位.中国农村经济,2013.
[10]李帷,李艳霞,杨明,董云社,韩伟,张风松.北京市畜禽养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粪便耕地施用的可达性.自然资源学报,2010.
作者简介
李嘉梁(1994.10-今),男,汉族,山西长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