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传统节庆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1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传统节庆文化正在复兴,它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文化需要的产物,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认同。但近年一些地方热衷于复兴传统节庆,甚至人为 “造节”,却并不一定是为了文化精神的传承,而是有扩大地方影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功利目的。如此一哄而起的传统节庆也因此出现困境与诸多问题。
一是神圣性问题。近年,对炎黄二帝、孔子的公祭,由一些地方政府主导,每年都在举行。但炎黄二帝是否还具有神圣性?现在的主流社会是否仍承认孔子的圣人地位或封号?天地是否还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事实上,公祭之时,往往突出的不是圣贤人文始祖的价值与意义,而是地方形象与主席台上的领导形象。譬如孔子追求的修身养性、仁爱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观等等,我们的公祭者有多少人去追求孔子所倡导的这些价值?或许,我们更重视他的“圣人价值”,而忽略了他毕生的价值追求。
二是将文化变成经济的婢女。许多地方热衷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文化变成经济的附庸。其实文化应该是人类更高层次的追求,如果一味将追求经济数字的发展当成精神追求,那与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没什么本质区别。正是在这种思维下,一些地方一旦有了一个文物古迹,动辄大兴土木,开口就是几亿几十亿。看看外面的世界——希腊政府没有兴建古代奥林匹克城,也没有修建柏拉图文化城或苏格拉底文化城。靠巨大体量的物质来让别人惊奇,那是古代人被迫为之,现在人类已进入数字虚拟世界,靠数字与技术就可以完成的创举,何必还要用土木工程去做呢?
三是儿童的优先与参与不够。传统的春节,儿童参与感很强,可以放鞭炮,有新衣穿,国外的圣诞节,从圣诞老人到音乐、图案、圣诞树等,种种气氛更多考虑的也是孩子们的喜欢。成功的节日,都应该让孩子们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会温暖他们的一生,他们也会持续地办好这样的节庆,既是为了自己回味,也是给下一代的美好礼物。
现在一些全国性的艺术大赛越来越同质化,孩子们画一样的画、看一样的动漫……丧失了文化多元性,就不可能成为文化大国。在节庆方面,每个地方都应该有自己的乡土教材,介绍各地的年节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创造节庆文化内容,让我们的地方文化多元起来。
四是原创精神与价值追求的缺失和行政力量干预的过度。各地节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行政力量的支持或干预,文化原创精神严重不足。人们更重视的是大排场大宣传,而难以顾及其中的经典性与原创内容。一方面我们古代的文化场面应该越古越好,原汁原味,另一方面,我们现代人加进去的内容,也应该越现代越原创越好。我们的文化节庆,应该有价值追求,应该与关怀、博爱、善良、信仰、平等、互信等价值相联系。比如,利用节庆能不能更多地关怀弱势群体、外地人员?能不能更多地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元素提炼出来,而不仅仅是热闹与场面?
五是民间力量过于被动与薄弱。现在许多节庆都是地方政府举办与主导,民间较少甚至没有文化组织参与决策,民间力量很难成为节庆主体。其实,国际奥林匹克组织本是国际性的民间组织,而传统中国年节也是民间组织所为。让民间组织更多地参与其中,政府成为支持者与协力者,这样的节庆才能持久长远。因为民间社会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民间力量也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容易从百姓生活中得到文化源泉。
节庆是一段生活的总结,是一段时间的完成,它具有多重价值与意义。它使我们的生活有了一种期待,有段落感也有高潮感,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记忆,更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净化与宣泄,既让我们的劳作获得一种奖励,也让我们有时间和理由与家人朋友相聚。
节日是一种期待,节日也是一种希望,正如民间所说:孩子盼过年,大人盼插田。过年是一种期待,而插田,则是播种新一年的希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