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潜能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就看能不能唤出它们。而慷慨的赞美就是唤出它们一部分的一个有用方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自信为主要宗旨的赏识教育,就为教育者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赏识教育;激发;潜能
  赏识教育是以爱为名、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的“闪光点”随时会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表现出来,教育者若能及时有效地抓住这些闪光点,并发自内心地进行赏识教育,让学生充分树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起他们追求自我进步和完善的动机和勇气,就能不断激发他们的成长潜能,让他们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脚踏实地、自强自信地走好每一步,最终迈入成功的殿堂。但与此同时,赏识教育必须坚持基本的教育原则,对于学生在违背道德原则下的小聪明、有悖于社会文明的小伎俩,绝不能无原则地进行“赏识”。那种为了“讨好学生”不讲原则、图一时之快、求一时之效的赏识乃“温柔陷阱”,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
  一、赏识教育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正确的评价和赏识首先来源于对学生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家庭环境、认知水平及成就需要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将赏识转化为学生改正缺点、强化优点的动力。教育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使得学生一面从事着学习活动,另一面却通过其他违背教育的活动来实现自我满足。赏识教育应走进生活,用现实的赏识将学生引向人的真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积极构建个人完整的生活经验,进而使学生的理想规范与接触社会后的现实规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如果不能从客观生活和实际出发,只是一味地大而化之地去肯定:“你是最棒的”“你一定会成功”,却不去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弄不清自己的情况,也不知道自身究竟存在哪些問题,就会渐渐地在老师的一片赏识声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不切实际的过高或过低的赏识,犹如在学生纯洁如净水般的心灵注入了浑浊的污水,让学生受到污染,让学生失去客观的判断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赏识教育要遵循合理性原则
  赏识要合理,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并且要有实现的可能性。学生的需要各种各样,其中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即使是合理的需要,也有目前能解决的和今后能解决的。对于学习和品行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基础不同,可提高的空间和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也不同。如果想只是想通过赏识来一味地急于求成,反而会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的成绩是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绩,班主任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时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此外,赏识要具体。赏识越具体,就越能帮助学生准确辨别哪些是好的行为,因而也越容易找准今后努力的方向。而缺乏具体内容的赏识很难产生鼓动性和影响力,甚至只是给学生留下刻意取悦的感觉,失去了赏识应具有的作用。
  三、赏识教育要遵循平等性原则
  平等首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人格地位上的平等。有些教师常常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把表扬看成是对学生的一种恩赐。这种不平等的、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和理解的赏识,很难取得师生间的和谐与共鸣,因而也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成长动力。平等还体现在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赏识的机会。如果老师过多表扬优秀学生,就会使班级中的“后进生”受到冷落;而刻意赏识“后进生”,又会影响优秀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怀抱着真诚、尊重的态度,平等、开放地进行赏识。
  四、赏识教育要遵循针对性原则
  赏识教育要因人因时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赏识,并且要把握好赏识的“度”。有些学生表面上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较为缺乏,但实际上内心却极为敏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和赞美。因此,打开这类学生心灵之窗的最好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予他们“赏识”。还有一些学生家境条件较为优越,一向被父母、长辈视为掌上明珠,听惯了好话,受不得半点委屈。这样的学生,缺少的是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缺乏的是战胜困难的能力,如果教师还一味地“赏识”,就很可能起反面作用。因此,在赏识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情感需要、心理需要、动力需要等等),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上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还应激励学生不断提高需要层次和目标追求,使他们能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学生的心灵需要赞美的阳光。但赞美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以爱心为前提的及时、恰当、合理、有针对性和实事求是的赞美和赏识,才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鼓起他们前进的勇气,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孙京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誗编辑 张晓婧

相关热词搜索:赏识 潜能 激发学生 教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