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艺平:故人如故
发布时间:2020-06-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做报纸的人,能够把职业做成事业,是一种幸福。
感谢那些曾经在《南方周末》一道共事的朋友。他们给了我这样的念想,也让我目睹了这样的幸福。
说是“目睹”,不免有点儿腆着脸在说话。毕竟这张报纸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而我只是为它服务过短短的五六年。扳着指头数下来,真正陪伴它走过25年并且至今仍然和它一起朝前走的,也就只有向春了。
25年前,向春只是老总们眼皮底下安静腼腆的一名报社子弟,一个“资料室酷爱美术的年轻工人”(《南方周末》前主编左方先生语),《南方周末》开办在即,老左在报社内东找西找,找来七八个人,向春是其中一个。谁也没想到,这个酷爱美术的年青人,居然让《南方周末》“酷”极一时,在那个千报一面的年代,率先以天马行空的版式宣示了这张报纸的与众不同。
后来,市场的潮流变了,随着各种类型的组版软件、视觉总监的出现,做惯了传统报纸的美术编辑们开始有了岌岌可危之感。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向春,一定也有过不为人知的落寞吧,不过他似乎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转向了新闻制图。再后来,我离开了《南方周末》,虽然和他依旧在同一幢大楼进出,偶尔也会留意他在《南方周末》上的制作,但也只限于感叹他还原新闻现场的丰富想象力,以及对三维空间的逼真的呈现而已。直到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节后上班,收到他的赠书《向春CG兵法》系列教材之《新闻仿真制图》,才恍然惊觉自己的孤陋寡闻——这个二十年前名噪报界的版面编辑,今天已成为国内计算机仿真专业的领军者。从新闻制图的探索而一跃成为“新闻仿真第一人”,同时集软件开发、教材编写于一身,有出版社甚至要垄断他的所有版权。
中年版的向春,依旧安静而腼腆。过去做报纸的人,把向春这一行俗称“美术佬”,他们的桌面和衣袖大抵沾着油彩,蓬乱的发须,忙乱的神情……向春的小平头却25年不变,神情淡定而超然。这个“美术佬”,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在职业和事业之间,显然已经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5年,一个不算短的时间刻度,足以让躁动的青春老去,足以让沸腾的激情冷却,足以让澄明的心境蒙尘。对于把职业做成事业的人,时间纵然是滚滚东逝水,在风雨沙砾的冲刷之下,不管多么漫长,他们也终会等来“病蚌成珠”的一天。
一转眼之间,25年就如流水一般过去了。南方周末这座铁打的营盘,曾经的同事亦如流水般来来去去,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天南地北各奔东西,在一个变动不居的年代,这种聚散成为了职场的常态。聚散之间,一些人渐行渐远,甚至音信杳然,却又每每在你不经意的时候,让你突然有了电石火光的感觉。
同样在这个牛年春节,我收到方迎忠回复的一条短信:“谢谢。悲惨、忙碌和幸运的一年!”这是在回应我的祝贺——他所领导的成都商报摄影部,有两张图片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和《体育画报》2008年度十佳图片,内容均与汶川大地震有关。记得九年前,烟台海难发生后的一个夜晚,方迎忠从海难现场给我打来电话,这个被外国同行评价为“总会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在适当的地方”的摄影记者,在电话中数度哽咽不能语,为了他从未见过死伤这么多人的一场旷世之灾,也为了《南方周末》在处理海难报道中出现不该有的疏漏和延误。在我的印象中,方迎忠总是乐呵呵的,甚至有几分玩世不恭,那天他在电话中大放悲声,突然令我感到自己的几乎不可原谅。这是一个视新闻如生命的人,别人任何对待新闻的轻慢与不屑,对他都是一种痛苦,一种践踏。这也是他的职业宿命——在离开《南方周末》后,他和他的团队依然在用最出色的新闻表达对生命的尊重。这令我肃然起敬。
我很想见见他,中年版的方迎忠。听说他依旧理着小平头,爱穿牛仔裤。和在报社大院长大的安静腼腆的向春不同,在军队大院里长大的方迎忠,骨子里躁动着青春叛逆的气息,如今青春不再,但他不肯安于现状的那份执著,追求“职业新闻摄影”的那种坚定,依然如故。
(作者系《南方周末》第六任主编)
来源:南方周末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