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清:关于深化军队改革中的几件事
发布时间:2020-06-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防和军队建设也产生了质的飞跃。我亲历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在中央军委工作期间,正值改革开放深入时期,有几件事至今难忘。
调研军队改革
调研军队的改革问题,是我任军委副秘书长不久做的一件事。
1988年3月21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座谈会。会议内容只有一个:讨论中央军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参加会议的有军委领导、三总部领导和各大单位的军政一把手。
此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快10年了。军队改革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这一点,在头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和当年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军队改革成绩的具体表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
军队的整编取得重大成就,裁员10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
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新的进步,防卫作战能力有新的提高;
国防装备有了较大改善;
国防科技和工业部门认真执行军民结合的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果。
军队的改革虽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面临着需要加快步伐和继续深化的问题。因此,中央军委及时提出了《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草案。
在1988年3月21日的军委座谈会上,军队高层领导围绕《纲要》草案,讨论了一整天。
意见都很坦率,有的热切中肯,有的十分尖锐。“总部不带头,臃肿是解决不了的,关键是先砍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行动,看准一个,就出台一个”,“军队改革是高度集中,龙头怎么摆,龙身龙尾跟着来,关键在统率部门”,“改革不是跟哪个人过不去,不是对哪个人的否定”。讨论中,大家都意识到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认为军事战略、编制体制、干部制度、军事训练等等,都亟待改革;
另外,也谈到了地方改革和军队改革的关系、区别等许多问题。
这次会议总的精神是,军队改革是军队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改革也是全军广大指战员的呼声。不经过大的改革,矛盾会更多。虽然难度大,但不改不行。军队更应该解放思想。首先是在座的领导同志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还是照老框框办事,很多事情就办不通。要论证设计一个好的改革方案。过去的改革往往是就某一问题来改,改了一方面,另一方面又照顾不够或者不全面,以至于有些改革相互抵触,前后矛盾。现在,必须有一个纲,有一个方向。军队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既有宏观规划,又有微观的具体实施办法。改革方案还要几上几下,反复论证,集中全军智慧。
座谈会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调研论证改革方案。为了加深对情况的了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去了二炮、空军、国防科工委以及成都军区等单位,广泛接触了从大军区到团一级的干部,以及离休的老同志,开了多次座谈会。在成都军区,我还专门把辖区的集团军、省军区、军区空军、昆明陆军学院等10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请来座谈,就中央军委《纲要》中提出的问题,广泛听取意见。
调研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我对此作了归纳:
首先,对体制编制意见最多。
机关编制,虽经几次简编,但越减机关人越多。大家认为,总部、大军区、集团军直到师这4层机关,工作职能、任务、领导制度、工作方法基本一样,上下一般粗,工作重复交叉,互相内耗,不仅使基层工作忙乱,还影响工作的落实。4层机构每年都分别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召集会议,派工作组,开总结会,写总结报告;
各级业务部门也都分别布置任务、开会。这是会议多、文件多、工作组多的根本原因。大家认为,这4层指挥机构能弱化两层最好。
部队对后勤供应体制的意见也较多。例如总后武汉指挥部所属重庆第三基地,由川东管到川西峨嵋山脚下,而驻重庆部队的物资,却是由川西向川东供应,造成物资倒流,损失浪费大,部队不方便。
第二,生产经营难搞,副作用大。
有些部队,靠少量干部战士,带领大批民工开矿、办工厂,虽然有收益,但是小打小闹,局面不大。真正要将生产经营搞好,还要认真研究。现在各部队各有一些生产收益,用以给部队补助,解决各种困难是必要的,但都分散使用,浪费不少。部队拿公家的设施和装备搞生产经营,收的钱,却基本不用在设施装备的维修上,设施装备搞坏了又要公家拿钱修理。这种不搞核算、不计成本的干法不行。要立制度,有人管。
生产经营收益,在一定基础上需要集中起来使用,除解决部队的补助外,还要改善部队的装备,进行其他建设。为此,需要尽快制定全军生产经营管理法和各种制度、收益使用分配原则,不然难免造成大的浪费,又使许多人员犯错误。
第三,干部的后顾之忧影响军心。
各级都反映,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大家都拥护,但现在的干部工作,最难解决的是转业安置问题。不少干部现在不是想评什么军衔,也不是想提级多拿点钱,而是在想第二次就业时的后路。干部转业后,本人就业、住房、孩子上学、家属工作等一系列问题,都困难重重,难以解决。飞行员更难安置。为了解决转业干部的某些实际困难,公家和个人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要靠请客送礼,走后门。这一实际状况,使大批干部产生“还是早走好”的思想,扩大了波动面。一线边防、守备部队干部不安心的比例更大,而且不只是基层干部。这个问题需尽早立法,制定干部转业安置法,稳定人心。
干部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也缺乏科学性。一会儿重文凭,一会儿重年龄,一会儿重实绩。院校培养与使用脱节,毕业就转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第四,担心装备建设赶不上现代战争要求。
大家普遍担心我军装备与国外军队的差距,怎样打赢现代化战争,战法还不多,基层部队希望更新装备。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我军经费短缺、研制费少、订购费少、修理费也少,对新研制定型的一些先进装备,只能少量订购。另一方面,装备工作的分类多头管理相互掣肘,使本来就有限的经费又内耗掉一些。武器装备造价大幅度上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若有战事,部队将面临装备滞后的被动局面。
这次调研,用一个多月时间,广泛接触各级干部,面对面交换意见,了解到许多在上面了解不到的情况,听到了许多有质量的意见。
回到北京,我整理了一份材料,综合部队对《纲要》的各种意见,送给了负责《纲要》起草修订的军队改革办公室,同时报告了当时的军委副主席杨尚昆。
这段时间,军委和三总部的其他一些领导,也都分头下到各大单位征求意见,带回了广大官兵的反馈意见。工作中,大家既有一股热衷改革的高昂情绪,又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精神。这使我想起了过去战争年代,打仗时,制订作战方案总是反复斟酌,统筹考虑,全军一盘棋。现在的改革,事关人民解放军的前途命运,同样需要周密地总体论证,科学决策,配套改革,决不能零打碎敲。
经过几上几下修改,《关于加快和深化军队改革的工作纲要》于6月17日正式颁发。
《纲要》指出,当前,国际形势趋于缓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美苏等国都在竞相调整国家战略和推行改革,为争夺21世纪的战略优势做准备。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军队的建设和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就军队本身来说,历史积累的问题很多,面临的困难不少。解决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同我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矛盾,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军队既要“忍耐”,更要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当前,要从改革入手,解决军队存在的紧迫问题。
《纲要》提出军队改革的总任务,就是要建设适应国际战略环境、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防建设需要、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我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确立了军队改革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国情军情的实际出发,服从国家大局,积极而慎重地把军队改革推向前进。
《纲要》还对军队改革作了具体部署,明确了主要内容: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
进一步改革体制编制;
改善党委领导制度;
改革教育训练;
改革干部工作和人事制度;
改革和加强科技装备建设;
改革后勤工作;
改革和发展生产经营;
改革基层建设工作;
加强军队的法制建设;
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纲要》的颁发,军队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快了,但我知道,军队改革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和艰巨。
制定军队“八五”计划
1990年,进入了本世纪最后10年。元旦过后,中央和国务院组织力量开始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与此相对应,作为国家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也需要作出“八五”计划和10年规划。
3月17日,军委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军队建设“八五”计划和10年规划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总参迟浩田总长和总后赵南起部长为副组长。成员有总参副总长何其宗、总政副主任于永波、总后副部长张彬、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怀国模、军事科学院院长蒋顺学、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李际均。
3月22日,我主持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了计划和规划的基本依据、工作步骤、完成时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总参作战部、装备部、军务部、军训部,总政干部部,总后司令部、财务部,科工委综合计划部,军委办公厅等单位,抽调一批素质较高的干部组成精干工作班子。
对于规划的制定工作,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和杨副主席指示非常明确。江主席提出“要考虑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
杨副主席提出“要把建设和改革结合起来”。这给规划制定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研究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判断国家安全环境。
对于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必须十分准确。只有形势看准了,才能心中有数,知道到底该养多少兵。当时的分析是,国际形势总趋势继续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但由于东欧的政治动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原来那种中苏美大三角的格局有了新的调整,加之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世界格局中的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一些局部地区也出现了新的紧张、动荡和分化。总之,整个世界形势正经历战后以来的一次深刻变化,今后5到10年,将是国际形势发展和战略格局演变的重要转折时期。
我们研究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军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七五”期间,我军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八五”期间的继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部队也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
一是摊子过大,结构不合理。过去按照“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需要,军队铺了很大的摊子,包括各种机构、设施及布局等。部队精简后也没完全减下来,建制单位多,架子大,部署散,成为军队建设的沉重包袱。部队中,机关、院校及保障单位的人员,远远超过作战部队的员额。官兵比例也偏大,居世界主要国家之首。指挥层次多,效能不高。
二是武器装备建设严重滞后。我军主装装备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因投资不足,加上军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新研制出的武器装备无法大量装备部队,补不抵退。我国空军现有部分主要作战飞机性能落后。海军水面战斗舰艇中小型舰艇较多。现代作战需要的一些重要装备,如武装直升机、空中加油机、战略预警系统、航空母舰等,目前还是空白。对未来军事技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仍是主要薄弱环节。
三是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面临很大困难。“七五”期间,国防科研投资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呈连续下降趋势。军工企业的设备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制造的,多年来未进行技术改造,生产高新技术武器比较困难。军品生产能力虽已大大压缩,但每年的装备订货量仍然不多,一些骨干军工企业生产任务减少,国防科技和工业生产的综合水平难以提高。
四是各项经费短缺,欠账较多。工程建设经费保障水平和实际需要差距很大。军用机场超寿命使用、码头失修的现象严重,尤其是部队训练,受经费、弹药、油料等限制,加之征地和赔偿费急剧上涨,部队实装实弹演练大幅度减少。空军飞行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也因费用保障不足不得不减少训练时间。大量的钱财用于养人和保摊子。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军目前的建设水平与我国的大国地位、军事斗争的需要以及世界军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还不相适应。军队建设任重道远。当然,分析研究中我也看到,现在的国际国内环境对我军建设非常有利,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只要上下一条心,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乐观,就能战胜各种困难。
规划研究中的第三个大问题,是军费投入的可能性。
这是最为头痛的问题,也是反复来回不定的问题。当时,根据军队建设现状和将来可能担负的军事斗争任务,以制止军队建设滑坡、维持正常运转和主要方面略有改善发展为目标,总后勤部的有关同志提出了“八五”期间“基本军费需要量”“基本需求案”和“最低需求案”。我和总后勤部的同志一起,多次向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财政部的领导反映,现代化军队的建设投资,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高水平高质量的武器装备系统,不仅研制周期长、投资强度大,而且维护保障复杂、耗费多。在全部军费构成中,装备发展费应当大大超过生活维持费。
我请专家计算过,要彻底改变我军武器装备现状,全面提高质量,没有两倍、3倍于今的经费是不可能的。无论海军、空军、二炮还是陆军机械化部队,要改变现状,花的都不会是小钱。我还认为,我们的军官、士兵待遇低,与地方的反差很大,基层干部有很多实际困难解决不了。我们理解国家的难处,按照中央安排,“八五”头一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仍以治理整顿为主,国家财政有较大赤字,很难大幅度增加军费。我们一直是争取中方案,立足低方案,强调再忍耐,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我们研究的第四个大问题,是军队建设的指导原则。
首要的是确定了“八五”期间我军建设的基本目标:进一步提高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着重增强打赢局部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建设一支组织精干、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有效地履行宪法赋予我军的对外反侵略、对内反颠覆的神圣职责。
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我把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指导原则概括为“六个必须”:
必须继续贯彻稳定部队的方针;
必须重视军队的质量建设;
必须下决心收缩摊子;
必须突出建设重点;
必须加强集中统一;
必须坚持勤俭建军的方针。
我们研究的第五个大问题,是军队改革的具体内容。
这个问题,议得最多,议的时间最长。各大单位都表示,应该改革,支持改革,可一旦问题落到实处,就难办了。
比如“减人收摊子”,谁都拥护。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时,党中央就曾提出“精兵简政”。毛泽东主席当时要求全党全军,“需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现在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只有下决心舍弃一部分,才能保障重点。适当压缩军队规模,不会有大的风险。问题是,一旦具体到撤销哪个单位,麻烦就来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协调统一。
又比如,全军100多所学校,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领导管理多头、工作效率低等弊端。院校调整问题,反复研究过多次,可是,部门所有制的影响根深蒂固,调整计划无法统一,方案迟迟不能出台。
无论如何,军队的体制编制问题不能再拖了。一点不想动,继续维持摊子,是根本不行的,一定要重新调整。现在不动,今后10年,肯定还得调整,而且难度会更大。因此,对进一步改善部队编组、改革后勤供应体制、理顺后备力量建设关系、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强化军事科学研究、提高管理水平、抓好教育训练、干部管理等问题,我们逐一作了研究。
“八五”规划工作,前后进行了10个月。整个工作班子兢兢业业,不断征求意见,不断修改,一遍遍完善方案。讨论研究中,民主气氛很浓。经过大家的辛苦努力,形成了《中央军委关于“八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草案)》。
我意识到,实现军委的决心,关键在高级干部。在很多场合,我反复向大家宣传军委意图,告诉大家:调整改革必然会引起思想波动,涉及一些单位的利益变动,触及一些同志的个人利益。我们一方面要教育部队树立全局观念,服从大局需要;
另一方面,必须强调组织纪律性。我强调说,军委在决策前应该充分研究论证,尽可能地听取各方面意见。一经决定,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不允许有丝毫的含糊。从严治军,从高级领导机关严起,从高级干部严起。我相信广大官兵是有觉悟的,部队是听指挥的。通过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消除消极因素。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军委关于“八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此后,《纲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始实施。军队改革在一步步深化。
提出新的工作思路
1992年10月12日至l8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继往开来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召开了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政治局常委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同时,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迟浩田、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为军委委员。
1992年10月20日,我第一次参加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江总书记明确由我负责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军委副主席,我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全力实现军委意图,在军队和国防建设上有成效地多干实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我的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国家安危,我不敢丝毫掉以轻心。对下一步军队建设问题,我经过反复思考,逐步形成了明确思路。在第一次主持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几条工作意见: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既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保证。几十年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都高度重视对部队进行革命理论和党的路线教育,使全军对党的领导、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和政治风浪考验面前,都能自觉听党的话,跟党走。
改革开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在这一艰难而重大的历史进程中,我军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委的集体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要选拔和培养大批年轻的优秀干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要使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与党的十四大作出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相适应。
第二,真正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突出“四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我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思想;
必须坚持军事训练的中心位置;
必须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
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抓好院校建设。
第三,强化部队管理。主要有3条:一靠教育,二靠条令,三靠纪律。管理中,还要特别重视发扬我军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
第四,加强武器装备建设。既要立足现有装备,研究应对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法,又要发挥我国国防工业优势,抓紧时间,尽最大可能发展新装备。对此,要采取强有力措施:一是突出重点。我军装备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面改善,必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把握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和技术。三是重视武器装备的配套建设。四是进一步做好装备管理工作。
第五,完成好重大任务。可以预想的就有几大项:一、抓好驻港部队建设,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和平交接和非和平手段接管)都能使我国政府按时对香港行使主权。二、遏制“台独”,加强威慑力量建设。三、防止边疆民族分裂分子闹事。四、继续完成精简调整的各项任务,理顺关系,优化结构,走精兵之路,质量建军。五、抓好应急机动部队和两个机械化集团军的建设。
第六,努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在军费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处理好“保生活”与“保装备”的关系。在保证生活的前提下,保障重点装备的购置与维修,保障重要方向和重点部队建设。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逐步建立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制。
第七,改进领导作风和方法。要克服形式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从提高部队战斗力出发。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按科学规律办事,不图形式,注意实效,扎扎实实促进部队建设。
第八,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执行党的纪律,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坚决查处,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按照这几条思路,我在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几年中,紧紧结合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在军委领导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军队的基层工作、军事训练、装备建设、后勤改革、军事外交、立法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全面建设有了很大进步。
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解放军要建设成为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就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开放是强军之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