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人格·人际·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引子

  

  2000年的夏天,在1996级同学就要毕业的时候,我作为班主任,应邀参加了他们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聚会,他们把这个离别前的聚餐称为“散伙饭”。“散伙饭”上免不了要说一点惜别的话,劝勉的话。这一班是我留校任教之后最早接触的一班学生。我和这些可爱的“小朋友”们相隔的年龄并不太远,在很多时候,他们会把我当作“大朋友”,“大朋友”与“小朋友”的交流丝毫不象师生之间的对话,而更像是朋友之间的炉边闲话。在毕业前夕的这次聚会上,我问了一个可能与“散伙饭”的热闹气氛不太协调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每一个在北大度过或将要度过大学时代的朋友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

  我们究竟能在北大学到什么?北大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刚刚走进燕园的朋友而言,回答这个问题将意味着他从此可以奠定自己未来四年的生活方向,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以不辜负自己一生中最值得珍视的美好时光;
而对于将要走出燕园的朋友而言,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意味着对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进行一番深切的梳理和全面的反省,而这种宝贵的反省将使他们未来的人生旅行更有方向感。

  我当时试着以我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我所能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在北大,不仅仅应该学习好专业知识,而且更应该学习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心灵的发展以及事业的发展)非常有益的三种知识,那就是人格知识、人际知识和人文知识。

  

  人格

  

  我以为,我们在大学时代最重要的知识是人格知识。人格知识似乎是虚无缥缈、不可把握的,但是在很多时候,人格知识又是实实在在的,在我们生命里面的一些重要时刻,决定我们成功的,也许并不是那些专业知识,而是我们自身的人格力量,那是来自于心灵的力量,而不是头脑的力量。我们往往自称是“读书人”,实际上,真正重要的读书不是那些纯粹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的的“读书”,而是心灵与人格意义上的读书,是古人说的“从无字句处读书”。中国人将“修身”置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包含着深刻的涵义和巨大的奥秘。我们看到,如果没有完善的健康的人格作后盾,我们的学术研究本身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前一段时间大家所热衷讨论的“学术腐败”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学者“学术人格”的问题。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一些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学者,他们在“头脑”方面的工作成就无疑是优秀的,但是他们在“心灵”意义上的工作却是有巨大缺陷的,这种缺陷最终导致其学术生命的萎缩。相反,在许多经济学大师身上,卓越的学识与卓越的人格在他们那里相得益彰:学术上的成就映照出人格的伟岸,而人格上的光辉也昭示出学术的真正意义所在。北大经济学院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楷模,已故的马寅初先生、陈岱孙先生,都是将卓越的学识和卓越的人格完美结合的典范。

  大学时代是我们的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判断力开始觉醒,我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应对许多事情。大学时代也是我们整个的价值观念和人格体系得以成熟的时代,我们在这个时代所接受和学习到的人格知识,将影响我们一生。我们要学习时刻反省自己,而这种宝贵的反省的习惯将使我们终生受益无穷;
我们要以一种诚实和谦逊的姿态面对周遭的一切,在一切事物上去学习、去隐忍、去完善自身;
我们不要忘记询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读书和治学的漫长过程中,始终应该贯穿着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我们不应成为单纯工具意义上的学者或者企业家,而应首先成为人格上健康和完善的“人”。

  

  人际

  

  我们还要在大学时代学习宝贵的“人际知识”。在我的随笔集《燕园拾尘》中的一篇文章里,我曾经说:“北大校园中积淀已久的幽雅、孤独、沉郁、特立独行的气质给予处于青春期的年轻的灵魂的渗透是难以估量的。这种气象造就了自由、果敢、卓然不群的心性,也极容易流于孤僻、狂躁、失落与荒疏,使得这些年轻的生命游走于尘世的边缘,不知道如何与广大的世界相融合。”确实,北大学生最不缺乏的品质也许就是自信和独立,但是自信不是傲气,独立也绝不等于孤僻。对于每一个北大学生而言,意识到这一点绝对是必要的。人际知识对我们的事业的成功和心灵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你将来从政还是作企业家,只要你与他人存在着合作,你就要时刻学习这种人际知识。学习人际知识,不是让我们学习如何逢迎,如何谄媚,如何结派,而是让我们学习与周遭的世界和人们保持一种宝贵的和谐。人际知识教会你如何把自己的内心的工作与外界相联结,如何在自己的梦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寻找一种有益的妥协和均衡。

  孤僻与骄傲阻碍了我们从别人身上学习,阻碍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良好沟通。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对外界存在着敌意,使我们保持一种与外界之间的不友好的姿态。我们往往怀着嘲讽、拒斥、批判、冷漠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人们,而不知道如何与广大的世界达成一种和谐,不知道珍视自己与外界的友好关系。我们应学着以谦逊的姿态面对他人,努力从他人身上学习和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我们应学着感激别人,感激一切为这个世界工作和为你工作的人们;
我们还要尝试着“换位思考”,学着站在别人的立场和地位上去思考问题,学着努力理解别人;
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别人,而我们的包容的胸怀越大,我们所得的回报也就越丰厚。一个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从不会感激、不知谦逊、不会理解、没有宽容的人,永远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当我们与这个世界保持一种和谐和友好的时候,我们就拥有了一种从容、平静的心态,我们仍然可以保持我们的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但我们也同样珍视与周遭的这种宝贵的和谐。

  

  人文

  

  北大是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的学府,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幸运。许多学经济学的朋友以为,学习经济学,只要弄好数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就足够了,其他学科对经济学的学习没有什么用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事实上,经济学的研究与历史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与对话,是未来经济学发展的潮流之一。现代经济学发展的许多灵感和成就,都来自于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开放与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所以,在我们的大学时代,在我们的精力最为旺盛、求知欲最为旺盛的时代,如果能够以沉潜的精神,广泛涉猎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著作,必将对我们以后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工作大有裨益。这中间的道理不必细说。社会科学知识的贯通和相互渗透,会提供给我们出人意料的灵感和素材,这些思想的源泉,对于我们从事经济学研究以及从事其他有关的经济实际工作,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还应该具有相当程度的人文修养。经济学家应该将经济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紧密结合,一方面具有冷静的客观的理性解析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具有深远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生,关注人类的普遍的景况与命运。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是一个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匠的分界线:真正的经济学家,不光具备经济学的专业学术能力,而且应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深远的人文关怀,否则,他就只是一个工具意义上的“经济学匠”。因此,我想对正处于大学时代的朋友们说,你们如果要成为精神上圆满、人格上健康、人生里温润的经济学者或者经济工作者,你就要时刻亲近那些能提升你精神境界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东西似乎看起来是“无用”的,可是它们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是对你的一生都有大用的东西。我希望修习经济学的学生不应该仅仅做一个只会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人,一个没有生活情趣和人文修养的枯燥无味的人,一个在陷于功利主义的计算而忽视了真正的生命价值的人。

  

  结束

  

  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代。我所说的学习,是广义上的学习,不仅仅指学习专业知识。我们应该时刻以谦逊的姿态,向周围人们中那些优秀的人格学习,从他们那里汲取力量;
我们还应该向生活在我们以前的那些卓越的心灵学习,在不断的阅读、思考和体验里,不断充实和丰满我们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种学习几乎是终身的,而且适用于一切人。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比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人格知识、人际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我们首先应该努力做一个人格上和精神上完善而健康的人,其次才能够做一个有成绩的学术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

  

  2003年6月1日于北大畅春园

相关热词搜索:曙光 人际 人格 人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