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中共对台政策调整揭秘:从风雨如晦到柳暗花明
发布时间:2020-05-2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4年,在「3.19」的诡秘子弹帮助陈水扁成功连任之后,台湾政坛的独派势力一度甚嚣尘上,两岸关系则跌落到历史新低。民进党针对年底「立委」选举发起的「割喉战」一旦奏效,则「公投制宪」与「法理台独」将不可逆转地接踵而来,两岸关系的前景更难预料。然而,就在2005年的春天,两岸关系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接踵访问大陆,重新打开了两岸交流的大门。两岸关系何以发生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又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北京著名涉台学者近日在小范围的吹风会上披露了其中的一些秘辛。(大公报记者 车治国)
关注「大选」 特设工作小组
从2003年7月开始,岛内大选就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造势活动。当时波及两岸三地的SARS疫情刚过,陈水扁利用「非典」疫情,借机提出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这是陈水扁的「一石二鸟」之计。一方面试图突破在国际社会的孤立现状,争取国际舆论,给大陆施加压力。而另一方面,台湾闯关世卫的受挫,又反过来成为陈水扁对选民指责「中共打压」,制造选举议题的煽情口实。
陈水扁并背弃其一年前所作的「四不一没有」承诺,在公开场合两次表示,要在2004年3月20日台湾「总统」选举投票日举行全民公投。这在大陆看来是相当严重的一件事。过去「台独」分裂势力经常鼓吹以「公投」的形式搞「台独」,但这毕竟还不是作为台湾执政当局的推动。台湾主要领导人有此表态,性质当然非常严重。这意味着一场「台独」分裂势力和大陆摊牌的危机。
中共高度关切台湾形势,涉台部门曾多次开会研究岛内大选选情。为了便于统一布置,中共在同年七月份成立了反制「台独」公投,因应台湾「总统」大选的工作小组。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是领导大陆对台工作的最高机构,但设立因应大选的工作小组则属临时性的组织,该小组由十多个相关部级单位组成,每个单位都由部级领导亲自出面,所有涉台司局级领导参加。最为重要的是,中共在2003年年中的一次会议上,首次表明,将在适当的时候启动对台特别立法,以法遏「独」首次进入了中南海的议事日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始终没有通过军事行动威慑来影响台湾大选的进程。
阻止摊牌 启动特别立法
2003年下半年开始,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几乎一个月就有一次大的动作,并明目张胆地提出「台独」时间表。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陆整个对台工作的重心就在于如何遏制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阻止「台独」公开与大陆摊牌的危机。《反分裂国家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上议程的。
2003年7月,中共决定将启动对台特别立法提上议事日程。12月,中央成立了对台特别立法的起草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全国人大、中台办等机构及部分学术机构。2004年初,《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初步拟定。这一阶段,中共就台湾问题屡次开会研究,这是胡、温接班后对台工作最繁忙的一段时间。2004年12月17日,大陆正式宣布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程序。
毅然决策 做好最坏打算
大陆宣布启动审议《反分裂国家法》是在12月17日。在此之前,12月11日的台湾「立委」选举刚刚得出了泛蓝过半的结果。为什么选在海内外普遍认为岛内「台独」势力受到重挫之后宣布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的审议呢?
实际上,陈水扁连任成功后直到「立委」选举之前,岛内「独派」势力嚣张,泛蓝节节退守,因此,大陆对台「立委」选举的评估一直不乐观,认为泛绿极有可能取得过半席位。大陆担心,民进党一旦实现了「全面执政」,失去政治平衡的岛内政坛将再没有其它力量足以制止「台独」时间表的启动。中共根据上述判断及针对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制订了在陈水扁连任期间对台政策的通盘决策,其中也包括了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这一重要环节。在当时,大陆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和准备。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中国的决策层从2003年开始反复向国际社会阐述的一点,就是如果发生「台独」等重大事变,中国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不惜经济倒退也要遏制「台独」的决心,是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背景。
虽然后来泛蓝最终在「立委」选举中微弱过半,台湾政坛「独派」的能量仍然很大,在野党对扁政权的制衡力仍然有限。在这种判断下,大陆仍有必要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向台湾当权者摊明底线,以遏制「台独」时间表的启动。《反分裂国家法》启动的时间,是经过相关部门认真准备和严密计算的,因此所有的程序一旦启动,也是不可逆转的。
扁宋相晤 美国背后导演
不可否认,两岸关系目前的缓和局面,很大程度上溯源于民进党在立委选举中的失败。国民党经过四年洗礼,学会了如何演好在野党的角色,更加上泛蓝阵营在「立委」选举中经历了成功的洗礼,使之在四年后夺回政权增加了自信。另一方面,陈水扁首任执政四年,在经济民生方面一无是处,民间啧有怨言。「立委」选举的失败,使陈水扁又要面对政府与「立法院」的对峙空耗而无所作为,他本人也不甘心如此。
陈水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提出岛内政党和解,两岸和解的主张。接着「扁宋会」就登场了。「扁宋会」实际上是由美国和李登辉连手导演的一出双簧,扁、宋主演,中国大陆和两岸民众是「扁宋会」的观众。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扁宋会」的根本目的是民进党的长期执政,民进党长期执政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只有通过「扁宋会」才能从根本上离间泛蓝。泛蓝团结,尚可跟民进党有一拚;
如果泛蓝分化,民进党长期执政的悬念也就不大了。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搞所谓的「颜色革命」、「天鹅绒革命」等,就是通过非政府组织支持反政府势力,然后颠覆现有政权,建立亲美政权。加上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加强军事同盟关系,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围堵中国崛起,台湾正是美国大战略的一颗棋子。
审时而动 大陆顺势操作
然而,「立委」选举的失败和「扁宋会」,却又使岛内出现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局面。没有这个局面,连、宋就不敢到大陆来,更不会公开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实际的情形是,2003年底,连、宋不仅不敢公开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甚至连「中华民国」的国号都少有提及。国民党内部有本土籍人甚至喊出了「台独也是选项」的论调。当时大陆对岛内各派政治势力而言,是「破鼓人人捶」,民进党骂,泛蓝为了选票也在攻击大陆。
「立委」选举结束后,风向大变。连、宋终于公开表示想来大陆访问,甚至民进党新任主席苏贞昌也提出可以到大陆来。以胡、温为代表的中共新领导层看准了岛内局势的这种积极变化,果断调整了原定对台战略,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灵活主动的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中共一改过去在春节包机上的保留态度,主动释出善意,令2005年春节包机皆大欢喜成行。接着,「双亚」赴台吊唁辜振甫、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十周年讲话宣示大陆对台新政策、胡锦涛3月4日更对「扁宋会」予以了正面评价并发表「四点看法」,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中共对台政策进行果断调整的结果。
橘绿走近 加速连战登陆
据消息人士称,在2004年大选中若连战胜利当选,中共会更早向台湾提出允许农产品在大陆销售、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等「大礼」,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解冻。然而事与愿违,由于陈水扁在选举中胜出连任,大陆不得不采取了有所保留的态度。在两岸形势的新变化下,中共对民进党的政策也开始作大幅度调整。以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十周年的讲话为标志,大陆表明既往不咎,愿意在「九二共识」前提下与民进党发展关系的态度。而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四点意见,更表明愿意跟任何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政党进行联系,即使对那些一直不肯接受「一中」原则的台湾政党,只要它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大陆都愿意给予正面响应。
在这一系列积极的推动下,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表示希望来大陆访问。熟悉国民党的人士都知道,连战早有访问大陆的想法,但碍于当时的局势,计划一再搁浅。「立委」选举结束后,连战公开表示,想在2005年6、7月份来大陆访问。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后来一再提前,并最终定在4月底对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
加速连战访问大陆的因素,除了大陆灵活的两岸政策之外,还有「扁宋会」的因素。「扁宋会」使国民党相当被动。在此之前,国、亲虽然有矛盾,但总体上是合作的。「立委」选举结束后,亲民党把选举中失利的一些怨气撒到国民党身上。客观来说,亲民党也的确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如果再没有大的动作拉抬人气,前景堪忧,这才有了「扁宋会」。宋楚瑜想在两岸互动上有所作为,并借此重新聚集人气。
「扁宋会」的结果,台湾媒体给予正面肯定。一时间,国民党陷入被动,批评也不行,附和也不行,左右失分。不过,「扁宋会」虽然达到了离间泛蓝的目的,却也给连战走出困境提供了一个契机,因为它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陈水扁摆出回归「新中间路线」的姿势,而且送给宋楚瑜「真诚」两个大字,因此他要再退回到「急独」路线上就不那么容易了。民进党也不能再对国亲两党乱扣「联共卖台」的帽子了,否则就面临政治信用破产的局面。
连战此时终于公开表示,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公开反对「台独」,他到大陆来的障碍也就得以消除。
连先宋继 两岸揭新一页
总的来说,连、宋在访问大陆的问题上都非常积极,甚至宋楚瑜比连战更加积极。因为亲民党的发展的确面临很大生存危机,宋楚瑜需要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拉抬人气,提高亲民党的地位。再加上宋楚瑜有「扁宋会」的「十点共识」作为背景,因此他来访大陆,对于岛内政坛及两岸关系的影响相当微妙。
据透露,中共高层之前曾多次讨论到底对连宋让谁先来的问题。后来大家认为,应该让连战先来,因为国民党是岛内最大的在野党,影响大,而且国民党的政策比较稳定,不容易改变。而宋楚瑜敢走险招,变数较大。
连、宋来访,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两党之间达成多少共识,而是通过海内外传媒前所未有的报道,宣传了大陆,介绍了大陆,使台湾民众逐渐能够客观理性地了解大陆。在此之前,台湾当局对民众的大陆教育完全是扭曲的,妖魔化的。几十年的反共教育加上十七年的反中国教育,台湾民众根本不可能客观了解大陆对台政策。大陆的政策通过连、宋的访问使台湾两个最大的在野党接受,也使台湾民众了解到大陆的变化,使岛内民意、民众的观念逐步朝着客观理性的方向发展。连宋登陆后,两岸关系较以前大大缓和了,两岸交流的大门再也难以关上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