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亚文:美国缺少希腊精神

发布时间:2020-05-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日本和田大学教授岸田秀,不久前在日本《追求》杂志发表文章《“绝对正义”的荒谬》,指出在美国的历史中,由于曾经有过“通过暴力建国”——即一边屠杀印第安人一边建国的精神创伤,美国人实际上集体无意识地患有“正义病”,这种“强迫性人格障碍”使美国人容易把世界想象成“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并通过不断制造敌人、“将敌人赶尽杀绝”的重复体验,来缓解自身的精神紧张。

  

  岸田秀先生的说法值得人们仔细体味。在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日拙作《后911时代凸显美国传统世界观》一文中,笔者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正义”一词常挂于口的美国因为其历史传统上的痼疾,可能实际上也会陷入“邪恶”吗?大概不会有多少人相信这一点。我所尊敬的剧作家沙叶新先生,日前在一场对上海大学生的演讲中,就直言不讳地谈到,美国人的诚信和道德自律都大大高于世界其它地方,如果要他来选择,他宁愿还是生活在美国。美利坚民族具有高度道德水准的说法,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多年的阅读思考经历告诉我,这里面的确有真实的成份,不可以一味否定,然而,事情其实还有另外一面。

  

  有人说是执著的宗教热忱、对“上帝”的虔信,铸就了美国人讲信用、重责任、厚秩序的优良品质。这话没什么大错。可是,还是那个“上帝”,却也使美国人处理起国际关系时,形成了非彼即彼、“搜歼敌人”的宗教性思维方式,并使美国从来不吝啬于暴力和滥杀异已者,恰如笔者小文《后911时代凸显美国传统世界观》所说的那样。一个“上帝”生产两种相背反的道德后果,有这种可能吗?

  

  这个问题应该去请教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一位活跃于19世纪中叶前后、富有影响的英国绅士、文化论者,在他所著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Culture and Anarchy)中,就曾经细致精密地分析过这种可能性。

  

  阿诺德心目中的“上帝”是文化,在他看来,任何偏差都可归结为文化上的偏差,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上出了问题,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它方面生出病状,那就没什么好奇怪。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人性体现的文化,才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偏离、并有助于人类生活的完美呢?阿诺德认为人类的文化精神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希伯来精神,一种是希腊精神。

前者深藏于宗教信仰中,注重行动,导向于“至高无上的责任感、自我克制和勤奋,得到了最亮的光就勇往直前的热忱”,后者掩映于理性追问中,热爱思想,是“对于随着人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的变化着的思想组合的敏感,欲彻底弄懂这些思想并作出完美调适的不可遏制的冲动”。如果细作分别,希腊精神最为重视的理念是如实看法事物之本相,主导思想是意识的自发性,希伯来精神中最重要的则是行为和服从,主导观念则是严正的良知,“两大精神准绳,一个注重智慧,另一个注重顺服;
一个强调全面透彻地了解人的职责的由来根据,另一个则力主勤勉地履行职责;
一个慎之又慎,确保不将黑暗当成了光(这又是威尔逊主教的话),另一个则是看到大的亮光就奋力向前。”

  

  阿诺德区分人类文化精神的两个维度的用意,是要说明思想与行动的和谐统一、相互协调,人类文化才为健全,人类生活才为完美,反之,突出某一方面而淡化另一方面,都会使人类生活充满缺陷。以此为线索,公元1世纪前后基督教出现后的希腊精神的没落、希伯来精神的过度兴盛,是人类文化发展不健全的一个表现,后来所谓“黑暗的中世纪”,也才因此产生;
而15世纪文艺复兴后希腊精神的复活,又使欧洲人重新恢复了理智的健康,欧洲文化才从偏执和蒙昧中得以解脱。

  

  阿诺德的文化研究很适用于分析当下的美国。作为一个以清教徒为主宰建立起来的国度,美国深受新教伦理的影响,有着深厚的希伯来精神底蕴。还是一百年前的阿诺德看得清楚:“英国非利士人最强壮、最活跃的部分是奉行清教和希伯来精神的中产阶级,正是这种希伯来化的倾向使他们离开了文化和全面的发展。同样,人人知道美国人来自英国中产阶级,他们将后者的偏颇也搬到美国去了,只会十分狭隘地看待人的精神领域和那不可少的一件事......我指的是,当美国人的精神振奋起来、付诸行动时,他们唤起的一般只是宗教那一面,而且还是狭隘意义上的宗教。社会改革者到摩西或圣保罗那里找教义,他们根本不知道还能从其他地方得到指引。”

  

  就象托克维尔以及不少对美国历史深有研究的人们所说的那样,在美国,“知识分子”多半是一个贬义词。美国社会对从事思想创造的人并不是很尊重,这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因为希伯来特性在美利坚民族身上是如此鲜明,而同时希腊精神往往抑而不彰,我们应该说,美利坚民族不是一个特别善于对自身进行反思的民族,它倾向于简单化地去看待和处理包含着复杂性的现实问题,习惯以片面化的道德宗教戒律作为判断问题的指南,而对完美与光明不屑一顾。这当然是危险的,危险就在于“自以为掌握了那知会他unnm necessrium——不可少的一件事——的标准。至于这条标准究竟是什么,知会他的又是什么事,他的脑子里只有很精糙的线条,但他已十分满足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从今以后只需干起来就行了。”美利坚民族的文化,从整体来说因此是有致命缺陷的,对“上帝”的忠诚造就了美国人的道德心也驱动了美国人的犯罪欲。

  

  “有热忱和慰勉的宗教仍不免会走火入魔;
有坦诚和良知的宗教也仍可能失之平庸。”宗教精神只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个部分,当这一部分被视作为必不可少,人性的这一个方面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人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被置于一旁时,苦难便在无知中诞生了。四百年前美洲大陆的近300万印第安人,被屠杀到今天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便是这种苦难的一个沉重注脚。当然,我们同时还要意识到,美国的病症并不只是美国的,它是世界所有过于注重宗教情感的人群的通病。幸运的是,注重世俗情感的东亚国家、以及曾经深深浸染于宗教偏执情绪的欧洲,都不在此列或者已经走出这个行列之外。

相关热词搜索:希腊 美国 缺少 精神 程亚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