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或许是只“纸老虎”_有句歌词像只纸老虎是什么歌曲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热钱”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阴影似乎变得越来越庞大。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中国短期外债余额达到2367.25亿美元,占到外债余额总量的60.30%,创有史以来新高。短期外债,属于兑现压力极大的流动性债务。出于债务结构稳健考虑,通常认为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衡量,我国的短期外债兑现风险已经出现明显偏高迹象。调控部门所关注的真正核心是隐藏在短期外债背后的“热钱”。热钱因其投机性和流动性特征,因此往往体现在短期外债的财务科目中。
  在各类国际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着数万亿美元的逐利资金,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热钱”。这些资金的运作特点有两个形象的比喻,一是如同“猎犬”,二是如同“飞贼”。前者是指热钱投资嗅觉敏锐。十余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表面看来是热钱在兴风作浪,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东南亚各国本币高估。当时东南亚各国往往都采取盯住美元的策略,由此导致币值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脱钩,币值虚高。而热钱的本事就在于它们利用猎犬般的嗅觉,率先洞悉了这一套利机会。至于“飞贼”,则是描述热钱的进退迅速。数千亿的资金在投机机构的操作下,能够迅速展开一系列的套利行动,涉及目标地的外汇、股指、金融衍生品等市场,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暴利目标。一旦目标达成,热钱就会迅速撤离。而其经过之处则如同台风肆虐一般,留下一片狼藉。
  各部委对于出口结汇核查管理也表明热钱的规模,有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企业的外贸结算中也极有可能存在大量的虚假贸易,从而掩盖了热钱的流入。果真如此的话,就表明之前有关热钱的计算都低估了实际的资金规模,而热钱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也随之陡增,据此而加强风险监控和资金紧缩也就成为必然之举。
  然而笔者要给出的是一个不同的看法。事实上,中国的热钱问题与海外市场存在很大差别,在经济状况和管理制度的共同制约下,热钱带给中国的实际金融风险不宜被盲目高估。
  如前所述,热钱绝非随意搅乱国际金融市场的无赖,它们的套利活动也是要经历缜密的测算分析。实体经济运行的漏洞、金融市场定价的扭曲,才是热钱得以肆虐的前提和温床。据此来看中国经济,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尽管当下的中国经济受到通胀问题困扰,但是整体经济基本面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变化的只是增长速度的高低,但绝不存在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事实上,目前海外热钱集中投机中国的目标是“人民币升值”,而本币升值的背景恰恰是一国综合实力提升。这一点,与十余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完全不同的。
  从热钱的操作方法看,其惯用的伎俩在中国境内也不具备实战空间。汇率制度方面,国内实行资本项目管制,尽管这一制度无法完全杜绝热钱的流动,但至少大大提高了资金进出的难度。而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上,调控部门拥有无法超越的现实影响权力,这就让热钱的投机无计可施。因为即便其资金规模再庞大,也无法透过外汇市场买卖去干预汇率价格,从而让热钱彻底失去了进行投机操作的可行性。据此来看,进入中国境内的热钱宛若“被砍掉翅膀”的“飞贼”。它们只能是被动地等待人民币汇率逐步向目标靠拢,却无法主动操作和干预。
  一个矛盾的现象是,一方面国内股市持续暴跌8个月,股指缩水一半以上,楼市也处于低迷状况,交投淡尽;而另一方面,相关测算却表明,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不在断放大。两者之间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关联性,那么数千亿美元的热钱究竟去哪里了?
  唯一能够上述现象的答案就是,进入中国的“热钱”大多老老实实地趴在银行账面上,无奈而又耐心地期待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稳定回报。而据此来看,这些入境的海外资金其实很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 “热钱”,反而倒像是可以为经济发展所用的低息借贷资金。从这个意义上说,短期外债的增长未必意味着风险的积聚,中国的“热钱”或许不过是纸老虎。因此,需要尽快厘清的是真正的“热钱”究竟有多少,而不仅仅是面对着看似庞大的数字过度担忧。

相关热词搜索:纸老虎 热钱 许是 热钱或许是只“纸老虎” 热钱在中国境内 就是一只纸老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