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上海的唇印】唇印

发布时间:2020-04-0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不可思议的是,在上海的每个角落,Art Deco的元素与痕迹比比皆是,它早已渗透到上海文化的血液中,奇怪的是我们居然熟视无睹了几十年。   “如果你打开Google搜索一下ArtDeco,我们可以看到500多万条相关的信息。”摄影家兼收藏家尔冬强在谈起他所关注的艺术现象时,以一贯的激动语调告诉记者:“Art Deco风格从它发轫和诞生的那一刻起,将近百年来,始终有一批狂热的推广者和追随者沉醉在这种风格所营造的优雅、永不落伍的摩登氛围中。你再跑到街上看看吧,Art Deco无处不在,在历经多次改天换地的运动之后,它仍然骄傲地挺立在上海大街小巷的某处建筑或某个家庭之中。”
  尔冬强说得没错,在美琪大戏院、百乐门舞厅等建筑上,在石库门房子上,在西洋古典家具和大量的日用器物中,都可以看到Art Deco的鲜明印记。最近几年,Art Deco的审美价值被重新发现,比如在新天地周边的新建筑中,这种艺术元素得到了应用并空前强化。
  不过,新天地的建筑师们还是比尔冬强慢了好几拍。早在20多年前,尔冬强在梳理和拍摄上海老建筑时,开始迷恋上Art Deco,并从对建筑的关注逐步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他逐渐发现ArtDeco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风格,更是与上海近代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0年来,尔冬强的照相机镜头几乎锁定了所有上海的Art Deco建筑,还采访到多位著名建筑师或者他们的后人,并收藏了各种Art Deco风格的器物和家具。这位勤奋的摄影家在游历世界各地的同时还与世界上Art Deco风格的研究者共同探讨并汲取其他城市Art Deco建筑保护的经验。经过不懈的努力,由他编撰的大型画册Shanghai ArtDeco(《上海装饰艺术派》)面世了,上海的Art Deco遗存也闪亮进入国际视野。
  2006年春天,尔冬强收集的藏品作为上海Art Deco的代表参加资生堂在东京举行的《生存于都市中的装饰艺术》展览:2007年1月,他还将携带画册及此次展览的照片于美国迈阿密举办《上海一迈阿密双城Art Deco摄影展》:4月在墨尔本举行的世界Art Deco大会也将出现尔冬强打造的上海Art Deco的魅力形象。
  在上海田子坊尔冬强的工作室内,与此同时,一个Art Deco建筑照片展已经拉开了帷幕。尔冬强也许是这个风尚的最后一个深情的回望者,更是敏锐的价值发现者。现在我们可以说,尔冬强通过对ArtDeco的追寻,留住了上海流金岁月的风尚,并且为上海这座城市赢得了应有的荣誉。
  记者:Art Deco是如何进入上海并影响这个城市的风尚流变的?
  尔冬强:大约是在上世纪30年代,席卷世界的Art Deco风潮登陆上海,上海总是得风气之先的。这座城市以其飞速发展的自由经济和永无止境的消费热情呼应和张扬了Art Deco的精神与个性:摩登、时尚、激进、丰沛、勇往直前……,Art Deco其所蕴含的现代意识和自由精神为上海这座城市投下了巨大的身影和永久的回响,并在上海人的心灵空间里,植入了明代主义自由勃发的激情。
  记者:30年代的上海,在今天文化人的演绎下,成了一个流淌着暖意的流金岁月。但历史又提醒我们,上海的繁荣不能逃避一个大背景:兵荒马乱、时局动荡的旧中国。那么Art Deco又怎能在上海奇迹般地繁荣起来?
  尔冬强:其实,近代上海的发迹在世界城市史上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在丧失部分主权的情况下,由英美合并的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组成三方共治上海的格局。随着外国资本的渗透和中国民族资本的壮大,中国各地的移民和外国侨民大量涌入,人口迅速膨胀,上海经济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大规模的现代都市营造开始进入高潮,上海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记者:如此说来,上海接纳Art Deco是有文化基础的?
  
  尔冬强:是的,上海是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翻开《1930年的海关贸易总册》。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江海关在“海关税课”的比例占到全国海关税收的47.97%。上海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中心,报刊密集,在传媒业、广告业推波助澜的作用下,有产阶级斗富比阔,中下阶层群起而效仿,在时髦消费主义的主导下,上海又迅速成为消费之都、娱乐之都和远东地元性和艺术和谐感,展示了前卫的审美模式和惬意的现代生活哲学。对于上海大多数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职员阶层以及庞大的市民社会来说,Art Deco艺术风格所营造的现代生活方式,一如好莱坞梦工厂制造的梦幻场景。一场现代主义城市生活的戏区最大的不夜城;华洋杂居、五方杂处,东西方文化在冲突交融中,形成一股现代城市文明的潮流。正是在这样一个当口,以Art Deco为代表的世界风尚裹挟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轰鸣和美国爵士音乐的鼓点登陆上海,Art Deco以其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多剧在30年代的上海隆重登场了。
  
  记者:Art Deco在上海的亮相通过哪些载体?市民们持何种态度?
  尔冬强:主要由美国制造的一系列新鲜玩意,带着现代城市文明的理念大举入侵上海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的客厅、卧房(起码在职员以上的阶层),在生活起居和视觉、听觉上占领了主导地位。ArtDeco风格的设计者们带着他们对几何图形交错排列的迷恋和对动感、曲折、圆滑、线条和细节的狂热,将装饰派艺术极度优雅化和时尚化,这种带着Art Deco精神符码的设计思想,犹如一道阳光,照亮了那个时代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层面,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建筑的设计,到室内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生活器皿、服装造型,到音乐、绘画、戏曲、电影等文化生活。
  上海造就了这样一个市民社会,不管他的出身是资本家、职员还是工人、农民和军人,他的骨子里对现代文明、时尚生活的认同度都是其他城市市民不一样的。由此也一度使上海人对拥有上海户籍身份产生了狂妄的自大,仿佛上海城市以外的人都是“乡下人”。可以说,Art Deco艺术风格彻头彻尾地左右着当时上海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记者:建筑是不是Art Deco风格的最重要体现?
  尔冬强:不错,上海Art Deco建筑的设计主要来自于最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和洋行的贡献,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和法国设计师P.费色尔也是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人物。在上海的这一拨Art Deco风格的建筑浪潮中,中国建筑师同样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我们城市设计了一大批时尚摩登的建筑,如美琪大戏院、百乐门舞厅、恩派亚大楼、聚兴诚银行、大陆商场、大上海大戏院等等,至今这些房子依然是我们城市各个角落的地标之一。   记者:我们发现,在上海很不起眼的马路上都可以看到Art Deco的身影,比如正在扩建的河南南路,这一带过去是贫困人群集中的老城厢,当沿马路房子拆除后,我看到了后面石库门山墙上的ArtDeco的装饰物。你统计过吗,现在,我们这种风格的遗存在上海还有多少?
  尔冬强:很难统计,可以肯定的是上海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Art Deco建筑。大多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大量漂亮的Art Deco公寓和别墅坐落于法租界,而办公建筑和银行则位于老的公共租界。它不像美国迈阿密、澳大利亚墨尔本、新西兰纳皮尔、北非阿斯马拉等城市将Art Deco建筑都集中在一个区域。
  记者:今天我们重新梳理并评价ArtDeco与城市的关系,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尔冬强:在长达40年的封闭岁月里,上海的这些Art Deco风格的摩登建筑以它现代主义的精神气质感召和观照上海人,并逐渐融为上海现代城市精神的一部分。虽然这座城市失去了数十年的发展机会,但是当改革开放的时代来临时,上海人得天独厚的现代主义精神和与生俱来的自由创新、文明进步的活力再次得到前所未有的勃发。更令人欣慰的是世界城市建筑的潮流几度更迭,在发展变迁中许多大都市的Art Deco建筑已经走出人们的视野时,上海的这些Art Deco建筑却以不变应万变,得以整体地幸存下来,成为历史给予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感性地比喻一下,在快餐式消费大行其道、国际风尚各领风骚的今天,Art Deco是风韵犹存的徐娘,还是丰姿绰约的少妇?
  尔冬强: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浦东开发的新时期来临时,上海标志性的建筑金茂大厦和时尚地标的新天地,Art Deco的建筑语言和元素如幽灵一般在一系列新建筑中复活了,这一奇特的建筑现象不能不让人陷入沉思。
  我们还要看到,Art Deco风格在上海已经拥有了众多“粉丝”,他们热烈地谈论它并跃跃欲试,准备将Art Deco这出传奇的戏剧重新搬上上海的城市舞台,看一看上海时尚的地标建筑和那些高档昂贵的楼盘,你会发现许多新建筑已经贴上了Art Deco的标签。
  我还要说一句,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那一轮大规模的城市营造中,我们收获了上海Art Deco这个至今仍然可以为之骄傲的艺术风格。今天上海再一次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在城市的大规模改建和营造中,我们能不能给世界再贡献一个真正的上海风格?我们有理由做出期待。(本文图片由尔冬强所摄)

相关热词搜索:上海 Art Deco Art Deco:上海的唇印 artdeco建筑风格图片 artdeco风格效果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