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在中国]历届亚运会中国获奖牌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1990年初,《人民日报》在一期报纸中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找亚运第一捐款人”。 15岁的江苏盐城建湖县小姑娘颜海霞由此被找到,她没有想到自己在1987年寄给“张百发叔叔”的信,并在里面夹了1元6角钱,会成为全民资助亚运会的第一笔捐款。
  1990年9月,颜海霞被邀至北京,亲耳听到了满大街高唱着“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树都根连根、云也手握手”,她觉得“词真美,调子真激昂”。而这首宣传曲,因为脍炙人口,也超越了真正的主题曲《燃烧吧,火炬》。以至于到现在都有人相信,那一年的北京亚运会主题曲就是刘欢和韦唯演唱的《亚洲雄风》。
  1990年9月22日,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当时的国内作家们以“等待了五千年”来描绘中国民众迎接北京亚运会时的心情,而此时的日本和韩国都已经举办过世界性的奥运会。恰恰是两年前的汉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仅收获5枚金牌。
  
  为汉城雪耻
  1988年9月,第24届夏季奥运会在韩国汉城开幕。
  赛前,由于上届未参赛的前苏联及一批东欧体育强国悉数亮相汉城,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60个,使本届奥运会成为东西方体育强国自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后的第一次全面较量。中国体育部门知道很难再现洛杉矶奥运会金牌总数第四的辉煌,不过仍有望收获10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六左右。而中国的一些体育媒体则进行了更大胆的预测:由于中国队这几年在游泳和赛艇等项目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也得拿个15枚左右的金牌。更有甚者:如果只拿此数,就意味着这几年没有进步,得拿到20块金牌才算满意。反正没有一个人估计在10枚以下的。
  大家期待许海峰可以再次打响夺金第一枪,李宁夺标不在话下,女排冠军非我莫属,乒乓球机会多多,何况还有举重、游泳、跳水,东方不亮西方亮,应有意外之喜。甚至足球也有可能小组出线,坐四望三……
  所有人都忘记了《强国梦》的“危言耸听”, 《中国体育报》还在奥运军团出征前发表文章,称赵瑜写《强国梦》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汉城奥运期间,一家媒体开设“奥运金牌猜猜猜”栏目,但几乎没有人猜中。最后,猜测中国能得五枚金牌的一名北京工人赢了大奖。记者问他如何猜中时,他说,因为看了《强国梦》以后,觉得是这样。
  汉城奥运会的赛果让国人目瞪口呆:上届为中国夺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实现零的突破的许海峰,这次只取得第28名的成绩;中国男子体操队完全失去了四年前的优势,“体操王子”李宁的表现大失水准,男子团体居然跌出了前三名,幸亏楼云拿到了男子跳马冠军,否则中国体操队真的无颜见江东父老了;享有“五连冠”殊荣的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国人的骄傲,但在输给了秘鲁队之后,又以0比3惨败给前苏联女排,其中第一局的比分居然是0比15;女剑客栾菊杰,连决赛的门都没进;曾创造过世界纪录的男子跳高选手朱建华,在及格赛中就被淘汰出局。
  所幸本届大赛将乒乓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男子双打选手陈龙灿、韦晴光及女子单打选手陈静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外加跳台跳水选手许艳梅、跳板跳水选手高敏,总共5枚金牌。
  朱建华和男女排队员坐头等舱去的汉城,回国时他们被安排在后排座,这些大个子运动员弯着长腿窝在后面,头等舱则留给了金银牌选手。
  国家体委决定“调整运动项目布局,集中力量把奥运会和有重大国际比赛的项目搞上去”,冲刺两年后的北京亚运会。当时体委主任伍绍祖向全国人民保证:“要保证金牌第一,金牌数必须超过100块”。副主任袁伟民则让中国亚运集训队“必须紧急动员起来”,中国体操队主教练黄玉斌激励着自己的队员“用血汗向亚运目标冲刺”。
  
  意义非凡的亚运会
  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在汉城投票,北京获得1990年亚运会举办权。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说:从1976年起,中国人就有心了,直到1990年才遂了心愿,其中准备时间长达14年。
  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也是亚运会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举办,所承载的国际意义非同一般。
  机场是进入中国的第一门,也是离开中国的最后印象。针对当时机场由几个部门分管,缺乏协调统一,临时选派了一个全权者,负责当机立断处理问题。
  在亚运村住处的分配问题上,既要贯彻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又要考虑小国的自尊心很强,稍有疏忽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还有政治上的因素、宗教上的因素,总不能让朝鲜、韩国住进同一个楼层。
  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是熊猫“盼盼”,寓意是“盼友谊,盼和平”。名字刚一公布,日语专家提出了异议:这与日本在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时期对军妓的称呼相同。于是由发言人在新闻会上专门说明“盼盼”是雄性熊猫,以免误解。
  1990年1月10日,北京市解除自1989年5月20日起生效的戒严令。经历过一场政治风波之后,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急需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来重新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对内也急需一个积极热烈的事件消除风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北京亚运会正好从体育的角度满足了这个政治诉求。
  当9月22日,世界关注的目光紧紧盯着这片土地时,体育承载的意义已经超越它自身的价值,而肩负着夺标任务的中国运动员更是责任重大,压力沉重。
  开幕式后的第二天中午,数千名观众涌进北京地坛体育馆观看举重比赛,19岁的邢芬为中国代表团拿下了首金。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夺得总共310枚金牌中的183枚。由于金牌数量巨大,电视里的体育转播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联播。
  北京街头,人们为了辉煌的体育成绩欢庆着,自豪于民族和国家的胜利,完全忘记了过去一年的肃杀气氛。亚运会成功地调动了国民回归到步伐一致的状态中。
  同年12月,电视连续剧《渴望》播出,它与亚运会成为全国性的民众话题。在压抑之后,人们渴望新的生活,渴望去弥补过去的遗憾与创伤。
  闭幕式上,当亚运圣火缓缓熄灭,观众席上出现一条横幅标语:“亚运成功,众盼奥运”。1991年2月22日,北京市政府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正式申请书。两天后,中国奥委会做出决定,同意北京市为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候选城市。4月1日,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
  
  体操的重新崛起
  2010年8月,湖南株洲举行了全国体操亚运选拔赛,执教中国体操队长达25年的金牌教练黄玉斌担任了这次比赛的仲裁。坐在黄玉斌身边的李敬是这次全国比赛的组织者,也是黄的第一批弟子。
  中国体操男队从汉城铩羽而归之后,老队员选择了退役、离开,“我们那个时候,很多同时代的队友都出国了,留在体操队的,都知道这是既不赚钱有异常辛苦的职业”,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中国男子体操第一位世界冠军选择了执教男队。一年后,李春阳、李敬在第25届世锦赛上夺得两枚金牌,“金牌少帅”的头衔便给了黄玉斌。
  作为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孙正平现场报道过七届亚运会和七届奥运会。他的回忆是:在1986年汉城亚运会上,我们和韩国最后拼得异常紧张激烈,让人窒息。我们终于多出一枚金牌,当然也只是在亚洲称雄,完成了任务,但却惊出了人一身冷汗。很多国外媒体就对我们重新审视说,在亚洲的运动会上赢韩国都这么困难,日本也是咄咄逼人,你到底是怎样一个水平。本来是想在1988年有一个充分证明,但没想到是那种地步,大家有一种失落感。在下一届亚运会上,我们要重新崛起,最起码在东方,在亚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竞技体育一定要凭借实力和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别无他法。国家体育总局体操馆内的墙上贴着“只有付出超人的代价,才能获得超人的成果”。1988年,黄玉斌将16岁的李小双招进国家队,黄玉斌对他说:你的目标就是北京亚运会。李小双与李春阳、李敬,国林跃,黄立平分在一组,这个组被取名“冠军组”,他们的任务就是要上场拿亚运会冠军,“时间这么紧,起初我们以为黄导开玩笑呢”。
  孙正平说:“中国体育全面地提升,要回忆起来的话,1990年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回忆,打下坚实基础的一届亚运会。”北京亚运会的第一天,黄玉斌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年轻队伍亮相赛场。李敬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带队伍打这种综合性运动会,他压力很大,我能感觉到,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了紧张的时候,脸色是黑的,不说话。”黄玉斌现在则觉得当时“没什么可害怕的”,“因为我特别相信自己的运动员,我带的这个队在亚运会上拿金牌是没问题的。”
  李小双认为自己“体操生涯是从1990年走上了世界”,而对于他们这一批新生代来讲,1990年也是中国体操男队重新崛起的开始。
  
  “现在淡化金牌”
  北京亚运会之后,黄玉斌担任中国体操队总教练。日复一日地重复教练工作,身后的那面冠军墙却在悄然变化。“我这辈子没白干,因为我教的很多运动员都上了墙,包括多名奥运会冠军”。
  中国竞技体育在20年的时间里飞速发展,连续四届亚运会位居金牌榜榜首,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井喷”之后,中国体育不仅真正成为了亚洲体坛的老大,更走向了世界之巅。
  中国体操队在香港的一次义演活动后,有媒体问黄玉斌对即将开始的广州亚运会有什么期待,是不是准备用一个接一个的金牌为国争光。黄玉斌的回答非常简洁:“现在淡化金牌。”
  义演活动在香港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多观众第一次看到了华丽和充满动感的体操表演。但中国体操队的表演还有更深的用意,黄玉斌说,让公众看到一场娱乐性很强的体操表演或许容易,但要改变人们对体操的“苦、累、伤”形象却绝非易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体操眼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苦、累、伤”的传统形象。
  2010年9月,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天津蓟县封闭集训,备战广州亚运会。50岁的黄玉斌已经不再从事一线的工作,“不单是我们竞技体育要发展,尤其是我们青少年,还有我们的少儿体操更要发展,那么如何发展,就是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训练理念和观念,就是说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练体操,快快乐乐地玩体操”。
  趣味、快乐、健康,这是黄玉斌希望中国体操未来所具有的新形象。“在传统的训练方式和理念下,中国体操虽然成绩辉煌且广受关注,但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苦、累、伤’的艰苦印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形象显然不利于中国体操运动的长远发展。”在黄玉斌的倡导下,目前中国体操队在国家队层面已经开始尝试新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并地方队和基层训练单位传达这一思路。
  体操管里,滕海滨正在做着准备活动,“1990年的时候,我才5岁,在什刹海体校刚学体操呢”。
  本文参考书目与文献:《百年中国奥运》 作者/王晓华、张庆军;纪录片《亚运在中国》 中央电视台录制。特此致谢!

相关热词搜索:亚运 中国 亚运在中国 80年亚运币 亚运中国代表团名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