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一个小时【浓缩在三两个小时里的真实】

发布时间:2020-03-2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这世上有两种工作最有意思,一个是演员,可以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经历不同的人生;另一个是记者,可以亲眼见证不同的人生和命运。总之,你是选对职业了!”   听这番话的时候是两年前刚到“人物”,那还是个初涉社会不到一年的雏儿,正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坐着现实的过山车。所幸,“人物”从来没有让我感到失望。
  以统计学的方式来给我这两年采访过的那些商界风云人物画个像――90%中老年男性为主,意志坚定、精明强干,多少带点偏执狂的气质,翻腾过无数的筋斗,人生阅历、江湖经验丰富。要在短短两三个小时,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且把握准,真是mission impossible。
  当湖南广电领军人物魏文彬的目光第一次落到我身上,直觉有些不妙。果然,他似乎没什么心情和一个小朋友浪费时间,我说的每句话都被他打断,我提的每个问题都被他纠正,开始几十分钟气氛尴尬之极,连陪同人员都为我感到不安了。
  其实,我很高兴,因为看到如此鲜明有力、甚至懒得和外界应付的人物,感谢种种机缘巧合,还是拿到不少鲜活的料。写第一稿的时候,我很直接地把自己在采访中的感受写了进去。
  后来,传真过来魏文彬本人改过后的稿子,是他用手写的,他说还记得我满脸稚气的样子,文章开头什么都不删改了,因为那是事实,并提出想再找时间和我好好聊聊。
  几个月后,我和同事再次奔赴长沙。“你明摆着是调侃我啊。”魏文彬一见面就笑着和我嚷嚷:“好,我们这次什么都可以谈,百无禁忌。”在接下去的几个小时里,他谈起了自己失败的婚姻、自己的痛苦、青年期的抱负……
  基于多种考虑,这些很多不能写出来的。但我被这么一种真实感动着,很想哭,正是这些大大小小在现实和理想中挣扎前行、充满矛盾的行者们,在推动着中国旧有体制的艰巨变革。
  人生总是有所缺憾,哪怕这些有钱有事业有地位的人,甚至还有年轻的富豪。到“人物”第一个采访的是江南春。这个头脑精明的上海人简直就是一台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美国上市归来,面对围满一张圆桌的记者,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据说,当年他曾对一桌风投人士五六个小时演讲没有停息,中间没喝一口水。
  专访时,他疲态尽现了。于是,我们聊起了文学,谈起金庸笔下的男男女女,他说自己喜欢的女角色,“一个人可以爱对方爱到献出生命,觉得很美”,那一刻,这台“工作机器”神情有些恍惚起来。看着他提着刚出差回来的拉杆箱,走向电梯去赶另一个公司会议的孤独身影,忽然,对这个曾想当文学杂志编辑的年轻富豪萌生了一丝同情。当成功成为一种惯性,就只能不停地往前奔跑。
  牛人们总是很忙。2007年春节快临近的时候,终于盼到了回国过年的段永平。排来排去,他只有二月十四日那天有空见我,“不行,这天我不能见你”。这是什么理由啊?我傻眼了,不会,不会,我试图说服他,你看我们可以选择当天一个最阳光的时段,这样不会给人有任何暧昧的联想(我说的都是什么话啊)。
  于是,在深圳街头被玫瑰簇拥的日子,我们的采访在一片健康纯洁积极向上的氛围里进行。这是个头脑很敏锐的人,谈锋很健,然而紧要之处守口如瓶。当问到敏感话题,他猛一抬头,眼光直逼过来,神情很警觉。我们聊到了下棋,他是围棋迷,津津乐道于石佛的棋风,“棋如人生”,感到那就是他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虽然,他密不透风,我还是感到了他的痛苦与不得已。记得,段永平曾在采访结束感慨,快乐,其实不容易。
  感谢上帝,在大多时候,我这个远距离的记录者还算得上快乐和平静。

相关热词搜索:浓缩 两个 真实 浓缩在三两个小时里的真实 两小时的电影浓缩成三分钟 是多项选择题的浓缩与变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