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乎大学座次:座次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盛夏7月,又到一年升学季。高考录取工作拉开帷幕,高校之间的暗中较劲也因为高校排行榜的纷纷出炉而更加风起云涌。   6月,武书连的高校榜单硝烟未散,英国老牌大报《泰晤士报》发布的“2011亚洲大学排行榜”便又投下一枚重磅炸弹。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亚洲一哥”,这份榜单不单让近年来饱受大陆学生和家长青睐的港大屈居亚军,更让北大、清华这样的老牌名校跌出了前十。而在武版榜单出尽风头的浙大仅排到第27位,与北大清华相差10位有余。
  榜单的战争远没有结束,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两岸四地排行榜”和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发布的“2011中国大学50强”也在6月相继出炉。各种网络媒体的教育频道甚至热心网友都做起了给高校排座次的工作,本该一目了然的榜单,却让人们更加糊涂了。
  然而,与一时兴起的网友不同,许多研究机构和媒体近年来开始关注并热心于给大学排座次,学者武书连研究大学评估标准、制定排行榜的热情更是持续了近20年。一份排行榜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
  
  高校:爱恨交加
  2010年12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2009年教育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中共有普通高校230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796个,这就是我们一般理解的高校。
  给数量如此庞大的高校排座次引发的争议可想而知。排行战争在十几年前就早已开始,单是争夺第一把交椅,就足够让北大和清华的支持者辩得不亦乐乎。然而,此次武书连的排行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浙大打破了北大、清华在高校中的统治地位,更有媒体认为,这预示着高等教育“三足鼎立”时代的到来。
  但浙大似乎并未因自己划时代的突破而感到兴奋。记者致电浙江大学新闻办公室,希望浙大谈谈对此次排行的看法,只得到了“不接受采访”的回答。这一态度也似乎印证了教育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的看法:“我们都不太当真,也就是看看,一乐便罢。”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高校以及高校教师对于大学排行的回应大多比较平淡,这与2008年高校迎来本科教学评估时的尽心尽力形成鲜明对比。2006 年入校的学生小晨清楚地记得,就在刚入校那年,也就是本科教学评估的前两年,学校就为迎接评估对校园环境、教学资料、软硬件设施等进行了建设和完善。为应对这次大考,学校调动了各个部门,动员了师生。到临近评估的时候,更是严肃纪律,提高要求,就是希望能“考”个好成绩。
  即便是一个合格与否的评估都让高校如此紧张,充满了竞争的排名真的没人在乎吗?
  清华大学新闻办公室曾对表示,高校从来不去了解这些,都是排名机构的事,科学性也难以保证,而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项。
  事实上,高校并未缺位对榜单的关注,记者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官方网站上均能搜索到有关高校排行的新闻。但大多援引媒体报道,也并非只挂捷报,更多高校选取了探究高校排行意义与建立、完善评估体系的报道。
  杨东平教授的话代表了一部分高校人对榜单又爱又恨的心理,“有些高校是这样的,如果排名排的好,就会看看,宣传的时候也会说说;要是排名不好,就会质疑榜单的权威。” 高校对排行的纠结或许不能仅从网站的新闻得出,但从高校与学界“不必当真”的态度来看,高校排行确实有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味。
  去年,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一行来访北大时,曾对高校排名做出回应,“把它当作一个标准和指标来参照,但是不应该被它牵着鼻子走,否则就会走上一条没有实际追求的道路。”
  
  考生:仅供参考
  引发争议的排行榜真的没有意义吗?事实上,对于许多需要报考的考生,榜单是一本宝典。他们需要榜单回答报考的问题,需要一种指向和参考。
  宏宇今年18岁,今年参加高考。他一直想做体育记者或学习广告、传播类专业,填报志愿的时候,分数不太高的他却有点迷茫。
  宏宇翻遍了各大网站,研究了几个版本的排行榜,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武书连的《中国大学评价》。
  综合几个排行榜,宏宇先选定了几所学校,再进行筛选。他认为排行榜只是一个参考,“我看几个榜单,了解哪些学校的新闻专业好,然后再到学校的BBS上咨询学长、学姐。” 最终,宏宇在提前招生批次填报了北京体育大学,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分别填报了暨南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
  宏宇的妈妈告诉记者,除211、985这些国家重点院校外,并不知道哪些学校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排行榜能提供一些参考。但要最终选定一所院校并不完全由它的排名所决定,还要综合考虑社会的评价、学校的就业情况、校园周边的环境等因素。
  而暑假才刚刚开始,从一所语言类院校本科毕业的李皙便成了大忙人。她把自己qq上的好友认证这个环节去掉了,“最近有很多问怎么申请国外学校的学弟、学妹,我都能给他们写本择校攻略了。”
  一年前,李皙开始着手准备出国的事,那时起她就开始关注大学排行榜。因为已经拟定了去美国学传播学的目标,她当时关注的就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做的关于美国大学的排行榜,包括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考虑到要回国发展,李皙选择了综合排名比较高的乔治敦大学,攻读传播专业。
  排行榜对于李皙来说也只是参考,她认为,要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来选择不同的榜单。如果想回国,那要看综合排名的榜单;如果想做研究,最好还是看专业排名的榜单。除此之外,排行榜仅能有限反映学术、声誉等方面,对于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尤其是学传播的学生,学校的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还要综合考虑能够提供的奖学金等。所以榜单只是参考系,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李皙认为国内的一些排行榜往往忽视专业排名,而国外榜单对专业排名更加重视,除少数专业外,很多的专业排名都是要向查询者收费才能看到的。“如果国内榜单能够有这种向查询者收费的体系,可能会做得更加专业。”
  然而,无论何种榜单都难逃暗箱操作、以钱买榜的质疑,国内的高校排行榜是否也被注水?在这个问题上,董正伟律师认为如饱受诟病的本科教学评估一样,有些标准不明的高校排行榜无法提供公正、透明的数据,难保没有买榜的可能。但杨东平教授却认为,因为在我国,高校排行榜并未纳入官方评价体系,不能给高校带来教育投入、招生指标等的实质性影响,高校对于排行榜的热心程度也有限,买榜的意义并不大。
  “麻省理工,普林斯顿,耶鲁,谁先谁后我并不在意。我只需要知道他们是最好的,都很牛就够了,纠缠普林斯顿是第二还是第三没有意义。”李皙的意见代表了许多报考者的想法,榜单对于他们只是参考,第一第二的纷争与他们无关。
  
  社会:期待更科学的评价
  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评价》发布那天,徐正恰好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查资料,他并未在第一时间获知浙大夺魁的消息。
  2005年,徐正从浙江考入北京大学;2009年,他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现在,他留校读博。与浙大、北大、清华都有些缘分的他对于这三所学校有着自己心目中的排名。对于榜单,他认为正如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评价一样,有不同的评价体系自然会出现不同的排名。
  一份榜单是否有价值,要看它的科学性和目标。比如报考指南型的排行,可能要考虑学校的学术成果、专业水平、就业情况等,才能给考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但侧重学校声誉、学生活跃程度、科研水平的榜单就可能对校际交流、联盟、促进科研水平等活动提供帮助。
  杨东平教授指出,对大学教育的质量评估还是有必要的,重要的是要找到更科学的评估方法,像现在做的一些过于综合的榜单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综合排名的榜单,通常会掩盖学校的特色,反而有失公允。”徐正的话反映了很多专业性非常强的院校的心理。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建设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很有影响,却往往在综合排名中名次靠后。这类极具专业特色的院校参与综合排名,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同样,许多榜单的制定并未考虑因为学校规模、学生数量、文理特性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论文发表量、科研成果以及国际交流频率的不同,使得年轻的专业化院校与老牌综合型名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那么,这样一份被考生需要的榜单如何才能更具公信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认为,我们应该参考国外排行榜的细化方式,并且要看到学校对社会的贡献。
  而国外的榜单与独立的教育调查机构、媒体合作的方式也被人们所肯定。英美等国比较权威的榜单的数据都来自汤森路透社、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数据相对透明。此外,遇有高校提供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还会登报说明,重新调整排名,这样的做法也为榜单的信誉增添了保障。
  编辑:尹丽丽 美编:王迪

相关热词搜索:座次 谁在 大学 谁在乎大学座次 谁在乎英语 谁在乎英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