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汉变脸]京剧变脸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不久,以武汉人谭志道为首的汉调艺人也北上京城,汉徽合流,广泛吸收汉、秦、昆曲各调之优点,逐渐形成了京剧。“调是汉调,班是徽班”。武汉自此流入京剧的血脉中,不可剥离。
   之后的100余年间,武汉京剧一路跌宕起伏,名角大家陆续粉墨登场。但当上世纪50年代京剧“三鼎甲”(武汉与北京、上海共享京剧殊荣,称为三鼎甲)的荣耀不再,武汉京剧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界。到底是该坚守传统还是大胆创新?60年来,武汉各京剧院推出的剧目在做着一次次的尝试。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建安轶事》和《水上灯》两部无论从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截然不同的京剧同获一等奖。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有创新的亮点。虽然对台上的演员而言,“评论界与观众的胃口,永远无法同时满足。”
   武汉京剧未来的路会怎样走,我们无力判断。但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却意外发现:武汉的许多高校都有自发组成的京剧社;初雪的下午,湖北省京剧院的票友演出爆满;武汉远城区的小学里,7岁的小女孩发了高烧还要跑去上京剧兴趣班……
   也许,作曲家李连璧的一句话能表达我们对武汉京剧的心意,“京剧中最好听的地方还是湖广韵派生出来的旋律,京剧的根不会丢,京剧不会变老。”

相关热词搜索:武汉 京剧 变脸 京剧武汉变脸 京剧变脸歌曲 京剧变脸是怎么变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