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最感动的一段_模拟一段知青岁月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眼前是一片田地,种着茶和各种蔬菜。穿红色T恤的男生,一边用铁锹在田里翻腾,一边唱着歌。他是大声歌唱的,“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你说”,一首曲调熟悉歌颂毛主席的老歌,看见我们一拨人走过去,嗓门儿依旧。
这是一家有主题的农家乐,田埂边和道路旁依次插着小红旗,红旗上印着不同的知青队名,毛主席语录随处可见。农家乐的主人想要让来客模拟一段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是吃苦耐劳的年月,也是激情澎湃的日子。所以不同于其他农家乐、度假山庄的空调包厢、舒适大床,这里让人体验生活,吃农家饭、睡木板床、唱红色歌、看样板戏,还能冲到田里当采茶女。
知青年月里,抹不掉的痕迹
山庄的主人当年被下放到蒲圻羊楼洞茶厂,这是他知青生活的开始。后来回到武汉,却总是想起“那几年的红色生活形态”、“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知青中的人、事”,最后决定修建这个80亩的山庄,用自己的方式留住过往。
进入知青岁月的大门,六、七十年代的气氛随处可见了。一把铁锹直插在书本雕塑之上,书名是《工农业基础》,当年人人必读。再往前走,看到不少墙壁上都刷写有毛主席语录,就连厕所的外墙上都应景地写着“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外表是破旧的平砖房,里面是整洁的原木结构。
山庄中有一首知青赋,写在小路边,原创、执笔不是一人,却都是知青。他们为知青做赋,只因为有值得赞颂的人在其中。
知青赋旁边雕塑上的人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知青英雄”。他叫金训华,上海人,曾在黑龙江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爆发特大山洪时,他为抢救国家物资而牺牲。
他的生命在第19个年轮定格,却给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注入了悲壮的色彩。在他死后的3个月,六九届毕业生下乡了,并纷纷要求去逊克县插队。
而与他一同抢救物资的陈健活了下来,并永远留在北大荒,为他守了一辈子墓。
山庄的那位工作人员五十多岁,给每个往来于此的人讲这段故事,眼中总是泛着晶莹。
知青赋对面是一本大大的日历,高六米宽九米,永远停留在一九六八年,只有月份和日期会每天更换。因为从那一年开始,有了“知青”。
看一场特别的展览
展览厅做成怀旧的模样,瓦片房、红板砖,也是为了给那些老年画和老照片增加场景感。
展出的是1966年至1976年间的历史。没有文字评论,都用图片的方式。
整个展览厅有几百张作品,其中一个区域中展出的镜头市面上都少见,可称珍贵,是山庄主人奔波全国所收集到的。为了收集这些老东西,他花费不少,光是那张巨幅画的运费就花去8000元。
平时展览厅是锁上的,游客走到跟前,管理员会来开门。这是山庄中管理比较严格的地方,只因展览的东西价值不菲,失窃过一次。
吃大锅饭、看样板戏、睡木板床
走这一圈儿,已经绕到了厨房跟前。厨房门口挂着一块铁,上面写着“请勿乱敲”。这是吃饭的钟声,哐当一响,准备就餐。
饭菜单挂在门口,有黄陂三鲜,清蒸南瓜,菜品不多。从窗子里看到厨房中的一口口大锅,有点儿吃大锅饭的架势。这里的青菜自己种,辣椒茄子苋菜就从田里拔起来。
餐厅是搭着棚子下的木质板凳桌椅,没有包房,能听见别人吧嗒筷子的声响,倒叫人吃得更香。客房区都是木板床,房间以地市州命名。单人床、白床单,铺得整整齐齐。
每逢周五、周六的晚上,这儿要上演一场大戏,从七点半开始。台上唱的都是革命歌曲,演的都是样板戏,《白毛女》、《红灯记》、《洗衣舞》、《抬头望见北斗星》。轮到中场的互动环节,演员走下来邀请大家一起跳起了忠字舞,每首歌曲都变成了大合唱。
演出完,还有客人扒拉下演员的服装,冲上舞台照相。
去知青岁月可以过一个朴素的周末,看看那一辈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怒哀乐。
不论是为了了解还是为了回忆,他们的青葱岁月和激情时代中都会有让你感动的时刻。■
相关热词搜索:知青 岁月 模拟 模拟一段知青岁月 那一段知青岁月 一段历史我们的知青岁月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