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人生|金庸 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咖啡时光?鹿包专栏 咖啡时光,刚好用来读书,画画,弹吉他,以及说坏话。 deercake@gmail.com。 有人问我最近读了什么好书,我答,《杜尚访谈录》。
对方说,哇,这么文艺……
我打断他:不是文艺,是生活。
太多人对“文艺”、“艺术”这类词抱有偏见,缺少平常心。比如读书这件事,对我来说,就类似一些人要画画,仅仅只是一种精神需求,就好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从实用性的角度看,读书也是在为身体提供营养(心理健康)。
经常在某一刻,当我从埋头了一个小时的书中无意抬起头,当我从他人的人生里无意抽离出来,突然对眼下的生活溢出新的感知。我学会了审视自己、他人和周围的世界,而原先困扰我的那些问题,逐渐变得不再是问题。读书,常常让我感到的是一种接近神性的愉悦。
其实往往,我们被一个人影响,不是因为这个人强大到某种程度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被他影响。而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有你的影子、你的价值观、你的个人取向,或许他更加全面地诠释了它们,或许他叫隐形的它们变成显性,于是你难免会视他为升级版的你。
被我们称作知己的人,可能不在我们身边,而是在西半球,在上个世纪……但你知道,时间和空间并不会成为真正的障碍。(闭上眼睛,试着想象,我们正身处浩瀚宇宙,我们看到一个小圆点,那是地球――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所有,看起来并没有任何区别啊,都是一样的渺小、微不足道。)
他人的人生,永远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因为那或许正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太阳底下无新事嘛。而一味埋头于自己人生的人,只会叫自我变得越发狭隘与软弱,还经常怨气十足。
我之所以推荐杜尚,因为实在喜欢他说,“如果你愿意,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存,在每一瞬间、每一次呼吸间都是一个作品,一个不露痕迹的作品,那既不诉诸视觉,也不诉诸大脑。那是一种持续的快乐。”
难免又想起安迪?沃霍尔的言论:“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是一种艺术,而赚钱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
我觉得他俩说得都对。非要作分析的话,杜尚出身中产阶级,他的家庭一直给他金钱支持;而沃霍尔出身平民,赚钱是他活着的基本需求。
艺术这玩意,你觉得它是什么,那么它就是什么。
作为一名举世公认的艺术家,杜尚作品很少,活着时甚至没有加入任何一个艺术团体,没有归类到任何一个派别,不党不群。他认为做艺术家跟做其他工作没有任何区别,都只不过是一个“事儿”,不值得特别被尊敬。(事实上,学过一点艺术史的人可能都知道,艺术家、建筑师、军人等词在英文中都是A开头,以示尊敬,那是因为这些职业的最初功能都是为国家服务。)
而杜尚成为了艺术家,或许只是因为他懒得去干别的,反正也不用为生计发愁。况且他还早早认识到了:“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和做太多的事,不必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所以,他觉得“自己很幸福,没生过什么大病,没有抑郁症,没有神经衰弱。还有,从没有感到非要做出点什么来不可的压力。”
比起绘画和创作,杜尚把人生的更大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下棋上。他曾经结过一次婚,但最终发现“婚姻和其他事一样没劲”,半年后与妻子和平离婚。
不过不同于沃霍尔认为自己缺乏“责任化学物质”,杜尚却一直给身边人积极的影响――他的一位朋友说:“我每年都要去见杜尚三到四次,我把这个称为给电池充电,不然我会信不过自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汗颜。”他的另一位朋友说:“杜尚身上带着一种力量很大的平静,这种平静使所有沉默的时光都十分美好。”从这点看,杜尚其实比任何人都要成熟和富有责任感。
杜尚活到81岁,最后愉悦平静地死去。
《杜尚访谈录》的中文译者王瑞芸这么评价杜尚:“在他的前进过程里,我们孜孜维护的艺术和生活的界限、美和丑的区别、高和低的价值取向像皮屑一样脱落,他的生命因此像一朵清新可喜的白莲……让我们看到力量的真正品质:无言,甚至无意。”
读完《杜尚访谈录》,我忍不住又翻出《安迪?沃霍尔的哲学》重读一遍。沃霍尔的一生,看起来的确不如杜尚那么“清新可喜”,但同样真实可爱。
我着实喜欢他的“那又怎样”游戏:“我妈不爱我。”“那又怎样。”“我丈夫不跟我上床。”“那又怎样。”“我功成名就却依然孤独一人。”“那又怎样。”……
“我自己”这玩意,实在不重要,正如整个人类都不重要一样。或许只有一个人明白了这点,他才有可能总结出自己真正的哲学。而一个人拥有了自己的哲学,不是为了像那些艺术家一样写成书,或者被别人写成书。
成熟的个人哲学能够帮助你内心更加强大,在这个世界活得更加自如,同时不那么容易被伤害。■
相关热词搜索:人生 他人的人生 他人的人生音乐 他人即地狱下一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