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台球界恭迎丁俊晖|台球准度图速成法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自从2005年丁俊晖勇夺中国公开赛冠军以来,台球运动在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而且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街头台球潮相比,目前台球运动在民间的开展,更规范、更文明,参与这项运动的人素质也越来越高。
  为推动这项运动在武汉的健康发展,由《大武汉》杂志联同武汉龙泰置业发起、武汉新一代别墅典范“龙泰?北郦湖”冠名的“‘龙泰?北郦湖杯’大武汉斯诺克挑战赛”将于6月13日在龙泰?北郦湖会所举行。受《大武汉》杂志与龙泰置业邀请,台球国手丁俊晖届时将亲临现场,与武汉地区的台球高手进行友谊切磋。
  鲜为人知的是,台球运动在武汉,实际已经发展了近60年,最早从事这项运动的王春柏老先生今年已经74岁了。虽然不能上场打球,王春柏老先生也对即将到来的丁俊晖充满期待。而他的后辈――目前活跃在武汉台球坛的高手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目前,“‘龙泰?北郦湖杯’大武汉斯诺克挑战赛”前期阶段的武汉台球高手选拔赛正在武汉4大台球俱乐部进行。究竟谁能获得挑战丁俊晖的资格,答案即将揭晓。
  
  兴衰沉浮60年
  武汉台球江湖
  
  □ 记者 马人人 实习生 吴文静
  
  2010年6月13日,武汉台球界将迎来一个“大日子”――当天,台球国手丁俊晖将亲临江城,与本地的台球高手进行一场挑战赛。活动由《大武汉》主办,武汉新一代别墅典范“龙泰?北郦”湖冠名支持,比赛也选址在龙泰?北郦湖别墅清幽、高雅的会所内举行。(6月20日出刊《大武汉》将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那么,丁俊晖即将面对的武汉台球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江湖?
  
  上世纪60年代:不为人知的辉煌
  
  今年74岁的王春柏老先生是武汉台球界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堪称江城台球运动的开山祖师爷,被台球界的晚辈们称为“武汉台球运动活化石”。台球江湖的故事,要从他讲起。
  1948年底,解放前夕,11岁的王春柏随父母举家迁往重庆。之前在武汉他就偶尔听大人们聊到过台球,但从来没打过,甚至见都没见过,一直心存好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重庆的基督教会里接触了台球,并对这项运动一见钟情。
  当时的台球桌是没有球袋的,台面上四个球,两红两白,通过不同的击球方式来得分。这种打法叫开仑,和现在的台球比起来可能“很没意思”,但对当时的王春柏来说,这种西洋运动已经“很有意思”了。“那时看到大人们打台球,都穿的西装革履,皮鞋擦得锃亮。对于他们来说,打台球是一种身份的体现。”
  在重庆生活的短短两年时间里,王春柏接触台球的机会并不多,但已经成了个“小球痴”,整天琢磨台球。1950年,一家人搬回武汉,小王春柏就开始四处找地方打球。当时的台球室叫做“弹子房”,是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地方,“打一个小时要2毛5,相当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天的饭钱。”即使对于家境还算宽裕的王春柏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他每天省吃俭用,把攒下了的钱全部花在了“弹子房”。
  1957年,球技已经小有名气的王春柏随父亲回上海老家探亲,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他结识了不少一流高手,球技也突飞猛进。当时流行的打法叫比利,结合开仑加入落袋计分的规则,难度也比开仑大很多,“基本技巧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斯诺克了”。
  回到武汉之后球技更加成熟的他,和当时外号“陈和尚”的陈毅老先生一起,并称武汉台球界的两大天王。
  1960年,王春柏又来到了上海滩,并首次接触到了斯诺克。凭着过人的天赋,他很快就适应了斯诺克的打法,3天之后,他就在陆安区一带找不到对手了。又一举创下了单杆47分的记录,从此轰动上海球坛,成为了全上海斯诺克好手想要挑战的对象。
  同年,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斯诺克锦标赛,王春柏和陈毅以及汉剧名角陈伯华的弟弟陈碧园准备代表武汉市参赛,可惜错过了报名时间,未能成行。当时武汉的台球水平在全国来说,究竟排在一个什么水平,谁心里也没底。
  无巧不成书,1年后,王春柏在上海的一间球房与那次锦标赛的全国十强选手之一相遇,两人交手打得难解难分,“这说明当时武汉的台球选手还是相当拿得出手的。”
  
  上世纪80年代:满街都是台球房
  
  从1964年开始,台球运动被明令禁止,这期间在街头巷尾,也有痴迷台球者用木夹板凿出来球台偷着打,王春柏对此嗤之以鼻:“虽然心里很想打,但这个设备太难登大雅之堂了,台球再怎么说也是个高雅运动嘛!”
  1983年10月,民众乐园台球厅重新营业,摆出了4张斯诺克球台。由于在长时间没有得到妥善保管,球桌、球杆和球都已变得破烂不堪,但对于王春柏和他的球友们来说,“久旱逢甘霖”也就“饥不择食”了:“连巧克粉都没有,我们就用粉笔磨杆头……”
  之后,“花球”也就是“美式16彩”突然流行了起来。那个时候的球台和器械都很简陋,三夹板做的球台,扯一条毛毯就当了台布,球杆也长短不一,连球都是木头做的,有的甚至还不圆。但因为价格便宜,打一盘只要5毛钱,于是街边台球就迅速普及开了。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是露天的台球房,以滨江公园的球房最为出名。
  看着设备简陋的“16彩”台球房生意如此火爆,王春柏产生了开一间斯诺克球房的念头。 1987年,他远赴天津,以单张11000元的价格买回来3张斯诺克球台,“应该是武汉最早的专业斯诺克球台”。球房开在了蔡锷路的铁道工人俱乐部内,生意爆好,“每天早上9点开门,到晚上‘转钟’都还有人打球。”
  同年5月,武汉市台球协会成立,王春柏出任了这个民间组织的副主席。协会旨在推广武汉市的台球运动,组织了各种台球比赛,奖品颇丰,“我记得奖品最高的一次,冠军得到了一张斯诺克球台,上面雕龙绘凤的,2万多买的呢!”1993年,因管理不善,这个协会就慢慢解散了,至今,武汉市也再没有过自己的台球协会。
  1986年,“16彩”台球盛行武汉,在滨江公园的花球圈子里,有一个16岁的小毛孩风头正劲,号称“江城无敌”――这个人叫王崇刚。在别人的引荐下,他见到了听闻已久的王春柏。在和王春柏老先生切磋过一盘之后,王崇刚下定决心要拜师学艺,改打斯诺克。王老从没收过徒弟,本想拒绝,“可没想到这孩子这么懂事,自己凑钱在解放公园对面的春明楼摆了一桌拜师酒。”一餐饭下来,师徒关系也就确定了,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这餐饭同时也拉开了武汉台球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大起大落的10年
  
  天赋过人,又得到了名师指点,王崇刚的球技进步得很快,成为了武汉市公认的“第一杆”,也就是最厉害的球手。在1990年至1992年,他多次代表武汉参加全国大赛,并一度获得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那时武汉的台球氛围很浓厚,高手辈出,整体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武汉台球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也是斯诺克最好的时代。
  跟花球相比,斯诺克袋口更小、球台更大、球杆更细、规则更复杂。所以越来越多的花球球手,为了挑战更高更精的台球技术,跟王崇刚一样,纷纷改练斯诺克。每个球房、每个学校、每条街、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第一杆”。“第一杆”们会四处走动,相互挑战,来来往往之间,球技提高了不说,也结交了朋友。每逢“第一杆”交手时,场面都颇为壮观:双方的支持者围在球桌边,时而屏气凝神,时而高声喝彩。在他们眼中,那是“为荣誉而战”。
  1996年,在车站路老火车站对面,开了一家中英国际台球会馆,在当时被誉为武汉最好的斯诺克馆。即使收费比其他地方贵许多,但中英依然门庭若市,几乎随时都有人排队等球台。后来一家开在惠济路的小台球馆,只有不到20张台,一个月的营业额也可以达到8万元以上。
  那时武汉的台球室也与高雅运动场所渐行渐远,里面往往鱼龙混杂、烟雾缭绕,成为了“是非之地”的代表之一。最致命的是,赌球之风愈行愈盛,球台上经常堆着像小山一样的赌资。当一个运动沾染上了铜臭,就会引来帮派之争、假球之风,能从台球桌上能获得的快乐,也就自然变少了。此番种种,不提也罢,详见中国足球。
  总之好景不长,到了1999年以后,武汉的台球开始走入低谷,球房也不盈利了,纷纷关门大吉。很多优秀的球手都被迫到外地谋发展,比如1997年的全国斯诺克冠军高峰,之后就一直在深圳打球。
  
  2005年至今:丁俊晖带来的新高潮
  
  2005年,在常年被欧美选手统治的斯诺克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身影。年仅18岁的丁俊晖在这一年连夺两次世界冠军,“神童”、“东方之星”的美誉响彻全球。而在他的家乡中国,这个微胖小子的传奇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虽然在此之前,丁俊晖从未来过武汉,但他对武汉台球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用名仕台球的股东之一、武汉知名球手张蠡先生的话说:“他带动武汉台球迎来了90年代之后的新一波高潮。”
  丁俊晖的成功带给了国人几个很重要的信心:一个是中国人也能打好台球,另一个是重新树立了台球运动健康的形象。有了这样一个“德艺双馨”的好榜样,年轻人又开始爱上了这项运动,而家长也乐于送孩子去学台球,普通人也不再担心台球室里的“不正之风”了……群众基础有了,台球运动的行情也就看涨了。2007年开始,台球室的生意明显有所好转,打球的氛围也变好了许多。好像“停业整顿”了几年的感觉,武汉的台球室回到了那个本就应该属于它们的简单、快乐、优雅的跑道上。2009年以后,随着丁俊晖水平和战绩的日益稳定,台球室的生意也越做越好、越开越多。
  随着丁俊晖引来的新一波“台球热”,很多曾经一度落魄、远离台球的老球手,也回到了台球桌边,一边教学生,一边重新找回当年打球的感觉。这些10年前的斯诺克好手,至今仍是武汉范围内的一流高手,他们对本次“龙泰?北郦湖”杯也都充满了期待,希望能有机会和这位“中国最好的球手”过过招,找找差距,也找找感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过了自己最巅峰的状态,但心中对台球的热爱还没有磨灭,也都不愿意放弃每一个让自己“涨球”(行话,意味提高球技)的机会。
  就连年过古稀的王春柏老先生,在台球室接受完采访,说“不想打球”的他还是忍不住打了一局。现在的他,手也抖、眼也花,全然不复当年之勇。但他球杆一架起来,还是有当年“打遍江城无敌手”的魄力,从他的一招一式之间仿佛可以看到,武汉人的“台球魂”。
  
  谁将挑战丁俊晖?
  
  武汉台球圈子里,隐藏了很多民间好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10年以上的球龄,虽然没有像丁俊晖那样因为这项运动名利双收,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台球也几乎是一辈子的爱好,甚至事业。
  可以想象,如果能跟世界顶尖的斯诺克运动员交一次手,无论成败,都定会成为这些热爱台球的人心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就难怪“龙泰?北郦湖”杯的报名选手名单,几乎囊括了武汉斯诺克界的全部好手。谁将获得和丁俊晖同台竞技的机会,成为了近日来武汉台球圈子里最热的话题。
  承办本次活动的4间球馆,分别推出了自己店里的种子选手,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杆”。要想获得在6月13日和丁俊晖切磋的机会,得先打败了他们再说。
  
  张蠡:
  台球是我曾经的爱好,
  现在的事业
  张蠡(选送球馆:名仕台球俱乐部),35岁,球龄18年。大学时期就是校园里的“第一杆”,至今仍是活跃在武汉斯诺克圈子里的风云人物,经验老道,打法冷酷。拿到台球教练资格证之后,开了一间台球教室,也是目前唯一获得湖北省体育局授权的台球教学机构。
  
  1992年,台球运动在武汉的高中生之间风靡开来,张蠡的台球生涯,就要从那时说起。当时17岁的他,正就读于市12中,“全校男生几乎都在打台球,我也不例外。”那时张蠡他们私底下最长讨论的话题就是斯诺克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戴维斯,“那几年是戴维斯最辉煌的时期,虽然电视很少转播斯诺克比赛,也没掌握多少这个人的资料,但光是戴维斯这个名字,就给了我们无数的话题。”
  后来高三那年,迫于学业压力,同学之间打台球的少了,而张蠡依然没有离开球台。因为着了迷也用了心,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他的球技突飞猛进。后来他考入了水运工程学院(现在的武汉理工大学),从高中到大学,他一直是学校里当仁不让的“第一杆”。
  可以说在走向成人最关键的几年中,台球一直充斥着张蠡的生活。“我的人生跟台球的联系最大。”他说,“我以前比较循规蹈矩,是台球激发了内心的狂热,也改变了我思考问题的方法。”性格平静的他,在接触了这项运动之后,变得更加平静,尤其在球场上。朋友这样形容他:“看起来挺温和的一个人,一走上台球桌,脸上就写了两个字――‘拒绝’。拒绝一切外界的干扰,眼睛里只有球。”
  在2008年之前,于张蠡而言,台球还只是他的爱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后来,台球竟然变成了他的事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接触了两位来自台湾的朋友,世界9球冠军赵丰邦和台湾9球运动的重要推手张明雄。两个人在台湾合作开办的台球培训机构,生意红红火火,也极大地推动了本地的台球运动。这次经历给了张蠡很大启发:“台球培训这个行业,大有前景。”而在当时,台球培训在武汉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他毅然辞掉了之前的工作,考了台球教练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职业台球教练,还亲自编写了一本教材。
  他说:“我们那一拨球手,都是靠自己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没有机会接触专业的训练。即使在坊间再厉害,也离职业的水准有相当大的差距,最大的问题就是,基本功不扎实。”打台球和其他运动一样,基础要从小抓起,丁俊晖从8岁就开始接触系统的台球训练。“我错过了打基础最好的时间,只能把自己的台球梦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了。现在有天分的好苗子,经过专业的基础训练,成为下一个丁俊晖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蠡的台球课程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部分。初级练姿势和直线球击打,到了中级,就要学习旋转球、解球以及更精准的击打训练。经过1~2年坚持不懈的学习,完成了中级课程之后,就基本可以达到准专业水准。“没有高级课程,中级以后就要看各人的天分了。”
  张蠡对于本次“龙泰?北郦湖”杯丁俊晖挑战赛期待已久:“丁俊晖是个天才型的选手,技术全面、攻防兼备,很少出现纰漏。虽然我们的水平肯定是不在一个档次的,但如果有机会能跟他过招,肯定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还可以找到自己球技方面的缺点。”
  
  朱涛:
  一上球场就觉得
  自己是明星
  
  朱涛(选送球房:奥旭体育健身运动中心),32岁,球龄19年。进攻型球手,擅打顺风球。16岁时便在武汉台球圈小有名气,当时最年轻的“台球三剑客”之一,人称“汉正街第一杆”。
  
  1991年,13岁的朱涛开始接触台球,很快就体现出在这项运动上的过人天分,“我打球从来都没有人教的,都是靠自己琢磨,从完全不会打到可以上台比赛,我前后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当时的同龄人去打台球,多数会遭到家里的反对,朱涛则比较幸运,从一开始他就得到了父母的支持。15岁不到,朱涛就没有继续上学了,因为“想做一名职业的台球运动员”。
  1996年,朱涛在武汉市的“16彩”界已难逢敌手,他改打斯诺克。打斯诺克不到一年时间,就参加了一次全市的比赛,进了前8,也是八强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个。在1998年的那场声势浩大的全省斯诺克大赛中,朱涛一举杀入四强,半决赛中,他输给了自己年轻时的偶像――王崇刚。
  20岁以前,朱涛一直刻苦练球,每天都会练球5到8 个小时。可惜他一直没有实现自己心中的“职业球手梦”,“那时大环境不允许,国内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职业化’的概念。”
  虽然“职业梦”没有实现,但台球还是带给了朱涛很多快乐。“我现在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打台球认识的。”年轻时身为“汉正街第一杆”的他,经常会遇到武汉市内的各路高手主动找上门来向他挑战,每逢“单挑”,球场一定会被围得水泄不通。“主场作战时的感觉最爽了,所有人都为你呐喊,一上球场就感觉自己是个明星。”
  除了球技好,朱涛仗义的性格也是吸引大家跟他交朋友的原因之一。有朋友跟别人打球打输了,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他立马就会赶过去帮忙打球。回忆往事,他笑言:“现在很少这样了,年轻时候要面子嘛!”
  2000年以后的几年,台球运动处于最低谷状态。有几年时间,朱涛淡出了球坛:“打的人少了,自己对台球似乎也没有那么热爱了。”随着丁俊晖潘晓婷的出名,中国学习台球的风气重新兴盛起来,他又重新开始了练球,最近两年也开始担任正式的台球教练。
  提到对本次“龙泰?北郦湖”杯丁俊晖挑战赛的看法,朱涛表示他很欣赏丁俊晖的球风:“他是个很稳定的选手,风格类似于希金斯和亨得利,技术很全面。球我肯定是没他打得好,但是大家对台球的热情是一样的。”
  
  熊楠:
  比球技更重要的,
  是斯诺克的精神
  
  熊楠(选送球房:武汉星空台球俱乐部),30岁,球龄20年。曾在上海潘晓婷俱乐部举办的斯诺克比赛获得第四名,刚回武汉工作一年,几乎对于所有球手来说,都是一个神秘的对手。球风稳健,心态平和,颇具黑马之姿。
  
  在武汉台球圈,熊楠几乎是个“圈外人”。有固定职业的他,打球纯粹是出于爱好,也很少参加比赛。“对国内的台球热爱者而言,丁俊晖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如果能跟他过过招,那是非常荣幸的事情。”于是,跃跃欲试的他报名参加了“龙泰?北郦湖”杯。“只为丁俊晖,至于奖金,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熊楠10岁就开始打台球,那时的台球室还属于所谓的“三室一厅”,学校和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到这样的场所。“但我就是喜欢,我个性比较冷静,对足球、篮球之类的运动没什么兴趣,唯独台球让我很着迷。”于是他跟父亲商量,只要自己在班上考了前三名,每周就要让他打10个小时的台球。为了争取打球的时间,他学习也更上心了,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考到班上前三。求学期间,风雨无阻,熊楠每周都至少要打10个小时的台球,“从学生时代,斯诺克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相较球技的上升,熊楠更感谢斯诺克运动带给自己心境上的变化:“这是一种认真、严谨的态度。斯诺克是一项很绅士的运动,对我而言,输赢在其次,风度是第一。比如当我击球时,有的对手会主动退出我的视线之外,很小的细节,就能说明他对台球文化的理解。另外,我认为叼着烟打球的习惯也不是很好。”出没台球厅20年时间,熊楠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一个原则――绝不赌球。“最多赌过啤酒。其实找我打球的,无论水平高低我都愿意打,但是只要一提赌钱,就绝对不行。”
  1997年他自己攒钱买了第一支球杆,回忆当时的感觉,有说:“特别开心,因为感觉它是属于我的。”后来在上海,潘晓婷的父亲亲手帮他挑选了一支球杆,他一直用到现在。“爱台球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球杆。但是第一支球杆的价格不能太贵,免得对这项运动产生错觉,以为它是用来炫耀、攀比的。”
  谈到比赛,他认为,打斯诺克是一个让自己静下来的过程,心里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手上的发挥。所以最近熊楠跑台球室特别勤,“希望能加强自己的稳定性,免得在比赛的时候‘掉底子’。”
  
  魏亮:
  要是打“16彩”,
  丁俊晖不一定赢得了我
  
  今年5月,在武汉的一场“16彩”比赛中,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小伙魏亮从200多名球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决赛中,他的对手是武汉“16彩”的传奇人物严志刚,这是两人初次交手,魏亮就将前辈挑落马下,从此一战成名。
  跟那些小学时期就开始打台球的球手不同,魏亮接触台球的时间较晚,一直到16岁才开始打球。“南方打斯诺克的比较多,而在我们东北都是打‘16彩’的,高手也多,所以刚到武汉就获得好成绩,也不觉得意外。”
  魏亮并不像其他高手一样有很长的球龄。初中毕业之后,16岁的魏亮进入当地一所中专学医,这时才接触台球,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与台球的渊源也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5年还在读大专的他,认识了曾经获得全国“16彩”比赛冠军的老乡刘闯,见识了国内一线球手的球技之后,魏亮决定拜他为师。没有正式的拜师仪式,魏亮仍然以老师崇敬有加,主动给他做球童,借机向他讨教。“那时候两人的球技太悬殊,完全没法儿打比赛,我就只能借给老师摆球的机会,向他偷师。”在刘闯的点拨和指导之下,魏亮的球技进步神速,也打出了一些名气。
  大专毕业之后,因为太难割舍对台球的热爱,魏亮放弃了自己的医学专业,瞒着父母南下武汉,担任职业台球教练。从此,对他而言,台球从爱好变成了职业。
  魏亮身上有着东北人的爽朗和直率,球如其人,台球场上的他也是个犀利的对手。“只要有机会进攻我就绝不防守,我这个人不喜欢拖拖拉拉的,这样自己打得比较爽,看球的人也看得高兴。”
  现在的他,在“16彩”方面显得有些“高处不胜寒”:“感觉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可是在武汉这边还没遇到比我厉害的人。我个性比较倔,看到比我球技厉害的就会一直找他打球,一直到打赢为止。”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练球方式,工作再忙,每天他也要花三个小时自己练球。“就打基本球,练基本功,因为我从小没接受过系统训练,只能靠自己不断练习。”为了提高训练难度,他把“16彩”的球放到袋口更窄、球台更长的斯诺克球桌上打,甚有成效。
  对于本次“龙泰?北郦湖”杯丁俊晖挑战赛,魏亮也有自己的期待:“要是打斯诺克我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但是如果能打一场‘16彩’,他还真不一定打得过我。”■

相关热词搜索:恭迎 武汉 台球 武汉台球界恭迎丁俊晖 台球奇才丁俊晖 台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