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彤:更爱白葡萄酒】 刘思彤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第一次见到刘思彤,是在一场武汉葡萄酒圈内人的聚餐上,席主这样介绍刘:“他是武汉最早一批做葡萄酒生意和玩葡萄酒的人。”和其它酒商的精明善言相比,刘话不多,说话温和如上海人。
  第二次见到刘思彤,是在香港路上他的办公室,满桌满柜的进口葡萄酒,千姿百态。若有朋友来,他会精心选一瓶葡萄酒,到楼下那家不错的江南菜馆吃饭。
  刘思彤嗅觉很灵敏,曾有人带来一瓶国产的解百纳,刚开瓶他一闻,皱着眉头说“这不是解百纳,这是玫瑰香”。他和朋友们常聚在一起玩一种葡萄酒游戏,比如开瓶解百纳,开瓶西拉,把两种单品种酒尝试按不同比例调一下,意外收获不错的混合味道。在法国波尔多,几个酒庄主都是他的好朋友。
  最近电视里有一则红酒广告,一个男人举着杯子问:“哪里有真正的葡萄酒?”刘思彤耸耸肩说,“这句话问得很没趣,什么是葡萄酒?葡萄酿的酒都是葡萄酒。”他家种有四株葡萄,是不错的卡本纳,每年等到葡萄收获季,他会亲自动手酿葡萄酒,“可惜武汉的气候不行,成熟太快”。
  
  进口酒的“黄金时代”
  
  刘思彤是地道的武汉人,1981年随父母去深圳“拓荒”。
  他开始对葡萄酒产生兴趣是1996年,不是被某瓶酒惊艳,而是被一家公司的业绩吸引了。当时有个朋友在武汉开了家商场,想卖一些进口的葡萄酒,他帮着做了一下市场调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武汉有一个酒商,只卖5款来自波尔多的红酒,一年的销售额就有3600多万。很快,刘思彤也开始尝试做进口葡萄酒生意,主打法国酒。
  1996年到1999年,是进口葡萄酒在武汉的“黄金时代”,那时市场上还没有国产干红葡萄酒,商场、夜总会、酒楼里卖的都是法国红酒。
  1999年,他的第一家酒铺正式在武汉新民众乐园开张,叫“红酒屋”,规模不小,和现在流行的酒窖是差不多的概念,而当时在中国,仅仅只有几个专业红酒铺而已。那时的民众乐园也不是时尚小青年的聚点,而是以卖高档名牌服装服饰为主,和进口红酒相得益彰。
  但好景不长,2000年英国一场疯牛病,有武汉媒体说,法国有的葡萄酒的澄清剂里用了牛血粉,说进口葡萄酒要下柜。新闻一出,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了进口葡萄酒的身影。
  刘思彤清楚,波尔多地区都是用蛋清做澄清剂,只有罗纳河谷地区还有很少酒庄用了牛血粉做澄清剂,但其牛血粉的来源也是本地的,不是英国疯牛病疫区的。为了挽救进口葡萄酒在武汉的生存,他还掏钱和媒体打了一场官司,但效果甚微,“很惨啊,进口酒在武汉几乎全军覆没。”
  冷清的局面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呈现一个巨量的增长,海量的资金投入进来,国产红酒的“井喷时代”开启。夜总会、商场、酒楼,三大主力销售渠道纷纷改卖国产酒,这让刘思彤等传统酒商的日子举步维艰。
  放弃一线销售,刘思彤开始退入写字楼,转做代理批发生意。
  如今,武汉老一代的进口酒商们多隐匿不见或兼做国产红酒了,而一直坚持专做进口酒至今,如刘思彤的,很少。有的熟客跟着他的酒园,一直喝了十几年,如今做了公司老总,每天两桌餐,固定喝4瓶。“熟客懂酒后,他就不会放弃了。”
  现在,刘思彤的“世昌酒园”的生意覆盖华中区,河南、湖南的商人都找他进货。近三年,他的生意每年有了30%的增长,“更多的人懂得喝进口葡萄酒了。”
  
  国产红酒的武汉势力
  
  武汉是一个宴请餐饮消费大市,逢包房开桌必上酒。
  “进口葡萄酒在武汉的销售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范围,武汉是排倒数的,郑州的销量都是我们的几倍,上海的本土消费估计是武汉的100倍以上。”单从进口葡萄酒经销商的数量来说,武汉不过20多家,而上海有800多家。
  武汉的葡萄酒市场本身就不大,酒楼和夜总会是两块消费力最大的,结果90%以上都被国产红酒占据。可是在沿海城市,这两块,国产酒份额是很低的,店家就怕高端客人不来。
  在刘思彤看来,武汉进口酒的市场太小,一是本土的白酒文化氛围太强烈,二是国产红酒的冲击,三是高端消费力不足。
  在汉口沿江酒吧一条街,最常见的点酒场景,就是“四五个人一张卡座,来两瓶芝华士,6瓶绿茶,1000元内就能搞定。”为什么芝华士搭配绿茶畅销?因为喝啤酒都比这贵,一人喝一打很正常,35元一支,两千多元就出去了;如果喝进口红酒,消费就更贵了。
  “国产究竟有没有好的葡萄酒?我说有,比如长城,旗下有几百个品牌,其中确实不乏好酒,但关键是你不认识。”记者疑问,市场上热卖的某国产品牌92年的一款酒也不好吗?“一般酿酒葡萄树,要生长15年后的果实才能开始酿好酒,而1992年昌黎才开始种酿酒葡萄,能出什么好酒呢?”。
  而如今铺天盖地的国产酒,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销售模式:以巨额资金砸广告,掏大笔的进场费或赞助费,进驻各大消费场所,在几元钱的成本上,敢翻几十倍,卖出80元、100元的价格。
  这和本土独特的餐饮消费文化有关。在国外,餐厅不靠酒赚钱;在中国特别是我们武汉截然相反,进餐厅吃菜便宜,最大的利润来自于酒,按照行规,酒店还要收酒商高昂的进场费,国产酒趋之若鹜,不惜赔本占场子,把大的人气餐厅铺满,权当广告投入。
  国产酒的疯狂砸市场,也引起了不少进口酒商也跟风效仿,同一个级别的原瓶法国餐酒,成本价只有0.9欧元左右,在中国原本只卖40多元的酒,被他们翻到500多元,照样有人买。
  
  关于进口葡萄酒的两个不良传言
  
  对于前段日子网上盛传的“从国外进口整桶的浓缩垃圾酒,在中国再加水、加色素,再灌装瓶卖”的进口酒传闻,刘思彤笑着说,那应该是2001年进入WTO之前的事吧。
  在进入WTO之前,原瓶酒的关税很高,人们对葡萄酒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但有盲目的需求,有些商人们想了一个办法,把国外产的葡萄汁的水分榨干、糖份抽干,作为“工业注剂”进口,关税便宜多了;到中国来再重新请专业的调酒师,恢复成酒,不好喝,但也能勉强喝出各种葡萄的风味。
  后来酒类进口关税从65%降到14%以后,现在基本就没人这样去操作了。随着人们对进口葡萄酒的认识越来越深,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经销商们也都能够看到进口葡萄酒长远的市场前景,近些年武汉市场上主流的进口酒,绝大多数都是原装瓶的。
  刘思彤教了一个辨别的方法:看酒瓶后的条形码很关键,69开头的就是国内灌装的,78开头的是智利的,3开头的是法国,9开头的是澳洲。
  如果在武汉某酒庄看到的进口葡萄酒,背后没有贴中文酒标,是否意味着假冒?
  刘思彤说,进口葡萄酒在海关监管下库贴,等待时间长,海关仓库的费用也很贵,如果你在海关信用很好,可以申请自己拖回库里贴,刚说的那种情况,有可能还没来得及贴;还有一种做法,是把中文酒标直接发往法国酒庄,直接贴好再发货来。
  
  红酒都没喝懂的人,怎么喝白葡萄酒
  
  “如果说红酒,我和大多数武汉人一样,喜欢美乐。美乐容易上瘾也容易畅饮,中国人讲究一口干掉,如果单宁重会觉得难咽。”从小吃江浙菜、至今饮食清淡的刘思彤,其实平日里多喜欢喝的是白葡萄酒,尤其是莎当妮的。
  奇怪,很多男人都喜欢喝红酒,认为白葡萄酒没单宁,层次少,没意思。尤其是酒桌上,几乎见不到白葡萄酒的身影。
  “红酒都没喝懂的人,怎么去细细品白葡萄酒?它也有很好的韵味和层次,不过比红酒更细腻,更隐性。”
  刘思彤说,白葡萄酒变化很大,你就是去喝它的变化,一般白葡萄酒都喜欢冰着喝,冰的温度会压住果香,要慢慢细品。储存方面白葡萄酒更脆弱,家里如果有酒窖,可以把它养一养。如果按地区分,新世界旧世界,喝哪个国家的好呢?
  按照刘思彤的建议,整体来说,澳洲酒与智利酒相比,整体质量不如后者,但澳洲酒地区分得很广,几个产区差异很大,都要去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澳洲单品种酒多,特色太明显,口感多偏烈且单薄一些;智利中低段位的酒性价比很高,口感更浓郁一些;法国酒在同级别酒里算略偏贵的,但口感层次柔和,多为混合酿造,更平衡一些;美国酒的出产量很大,但因为近年全球变暖的原因,加州的气候明显变热,这几年葡萄的品质也不算太好。
  对初学者来说,多喝,多接触,不要盲目听信品牌。
  刘思彤笑说自己是“品牌忠诚度极低”的,像拉菲、拉图、木桐这三大名庄,都是同一个村的,土壤品质不错。真正的法国人多不买这三个牌子的酒,价格觉得贵,但他们会选同一个村子里其它酒庄的酒,因为品质相差不大。
  他有不少朋友,想买名庄酒喝时,会在出国旅行时,在免税店购买,价格比国内便宜一半左右。
  如果去过欧洲、澳洲的朋友会发现,当地的酒惊人地便宜。刘思彤说,在欧洲,一般人习惯1.5欧到5欧间买瓶酒。法国波尔多的餐酒,一般进口价在1.2到1.3欧,产量大的产区0.9到1.2欧一瓶,普通AOC的酒1.5欧到2欧左右,挑好一些的都是3到5欧的,8欧都是很贵的酒了。
  
  中国不适合种植酿造优质顶级葡萄酒
  
  中国白酒是蒸馏酒,是酿造出来的,多用粮食,对土地和气候的要求,没有葡萄酒那么苛刻。而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土壤,气候,技术都很关键,只有天、地、人完美结合的时候,才能出好酒。
  “中国没有一个地区适合种植酿造顶级的葡萄酒。”刘思彤很认真地说出这句惊人之语。新疆不是葡萄之乡吗?他解释说,它的气候只适合葡萄生长,但不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酿酒葡萄很苛刻,它既要求四季分明,日照要长,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相对来说,国内最适合种植的地方,河北的昌黎算是比较好的,有点像波尔多,但其雨量过大,单株产量过大。
  而且,和国外的葡萄酒庄园不同的是,国内多不是酿酒师亲自负责葡萄的种植采收,而是让当地农民承包种植,只管产量不管质量。而且没有严格的规定,一亩葡萄园能种多少株,每株挂多少果,如何剪切、施肥等,哪怕是种下的好品种酿酒葡萄,也酿不出好酒。
  刘思彤沉思了一分钟,说:“我曾在中国北方某著名葡萄产区亲眼看到的,农民们直接把地上的烂梨,烂苹果都混在葡萄里,轧成汁酿葡萄酒。”前几年在国内闹得风生水响的一个葡萄酒品牌,因为在新疆包了四个县,要求农民改种酿酒葡萄,结果因为品质达不到而无法收购,而酿酒葡萄口感酸涩皮厚,农民又不能把它们当食用葡萄卖掉,造成了很大的矛盾,最终品牌垮台。
  中国的国产葡萄酒能够像法国酒一样做好出口生意吗?
  刘思彤摇摇头说不太看好,分析国外的农业多采用大面积机械集约化生产,比中国的农产品成本低,更有竞争力。广告效应也不够,而且,国外葡萄酒被划入了“农产品”,法国出口葡萄酒补贴退税13%,而我国葡萄酒是“商品”。
  
  葡萄家族品鉴特辑之四:西拉辛辣剽悍有内涵的牛仔
  
  见惯了性情柔顺如公主、婉约如皇后的葡萄们,这期选了一款像牛仔的葡萄,被誉为“葡萄王子”的西拉。
  辛辣!有明显的黑胡椒香气!这是西拉给饮酒者的第一印象。外表剽悍,其实它相当有内涵。
  有人爱赤霞珠丰富的单宁酸,却不能忍受其类似于青草、青色浆果的味道;有人爱黑比诺如紫罗兰、玫瑰、草莓、樱桃般的层层果香,但是却嫌它口感很轻,不够浓重。
  可是,西拉能轻易弥补二者优点无法兼得的遗憾:它既有类似于赤霞珠那样的强劲单宁和厚重口感,又有黑皮诺雅致、馥郁的果香。
  这款葡萄原产于法国罗纳河谷,主要集中在北部。如今,澳大利亚种植西拉的热情远远超过法国,成为西拉最主要的产地。在澳大利亚,只要有葡萄的地方就有西拉。
  比较不同国家的西拉葡萄酒,发现伴随着气候的变化,西拉也有奇妙的不同表现。
  比如种植在法国隆河地区的西拉,因气候寒凉,会呈现出些许辛辣的口感,香料味比较重,酸度较高;而澳大利亚则不同,因天气炎热,西拉则拥有较重的浆果芬芳,甚至是果酱般的浓重甜香。另外就酒精度而言,热带出产的西拉,会比寒冷地区的西拉所酿的葡萄酒高出个1到2度。
  这次记者挑选出从几十元到400元不等的四瓶西拉葡萄酒,如果你喜欢单宁丰厚的口感,又有辛辣胡椒和黑色浆果的香气,就从中选一瓶吧。
  [感谢富隆酒窖张萍莉、麦德龙游明霞的专业荐酒]
  
  405元威拿麦罗仑谷西拉
  
  产地:澳大利亚,南澳省,麦罗仑谷
  葡萄年份:2007年
  类型:干红
  酒精度:14.5%
  品牌历史:“威拿庄”是一句澳洲土著人的语言,其意为“欢聚之地”,创建于1894年。它的布局管理很特别,他们把庄园分得非常细小,在麦罗仑谷拥有15个独立庄园,最大的一个面积为85英亩,最小只有8英亩,在收采时方便根据每个庄园的微型气候看葡萄的成熟度,准确掌握收采时间。
  口味分析:闻有典型的黑巧克力香味和麦罗仑谷甘草的特征,还有摩卡咖啡的醇香与辛香味,以及丰富的成熟果香和美妙的甜香草味。酒体丰满,极好的味觉结构,有综合的野浆果香味,味觉宽广,后味悠长。
  搜宝地点:富隆酒窖西北湖店
  参考价格:405元/750ml
  
  235元
  圣卡罗橡木桶精选西拉
  
  产地:智利
  葡萄年份:2007年
  类型:干红
  酒精度:14%
  品牌历史:“圣卡罗”在智利国内,它是深受欢迎的老品牌,拥有超过130年的酿酒历史;在国际上,她是智利葡萄酒三大代表品牌之一。它是酒庄创始人妻子的名字,以表达自己的爱。
  口味分析:深浓亮丽,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蓝莓果味,蕴含美妙的紫罗兰和丁香花芳香,巧妙地融合了香草、椰子和来自橡木桶的风味。口感厚实,带有肉香,单宁成熟集中,余韵悠长。
  搜宝地点:富隆酒窖西北湖店
  参考价格:235元/750ml(有杯饮,45元/杯)
  
  149.9元
  天壤老酒庄西拉干红
  
  产地:澳大利亚
  葡萄年份:2007年
  类型:干红
  酒精度:14%
  品牌历史:澳洲的天壤酒厂于1858年在杭特谷地创建,有150多年历史,完全由家族经营,旗下的酒类获得超过千项的国际酒类奖项。
  口味分析:有成熟梅子,巧克力和香草的芳香,明显的西拉特有的水果味和白胡椒风味,口味丰富,余味悠长。
  搜宝地点:麦德龙徐东店
  参考价格:149.9元/750ml
  
  57.99元
  瑞丽石喜荷干红
  
  产地:法国朗格道克?鲁西庸产区
  葡萄年份:2008年
  类型:干红
  酒精度:12.5%
  口味分析:中等深度红宝石色,视觉上年轻且新鲜,有浓郁的红樱桃中伴有胡椒的香气,停在口中数秒可有强烈的水果气息,是款易懂果味浓郁的酒。
  配餐建议:法式羊排,中式熏酱菜。
  搜宝地点:麦德龙徐东店
  参考价格:57.99元/750ml

相关热词搜索:白葡萄酒 更爱 刘思彤 刘思彤:更爱白葡萄酒 爱之湾半干白葡萄酒 西班牙爱之湾起泡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