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心脏 [企业家:用“坚强的心脏”管理萧条]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张立栋《中华工商时报》财经新闻部主任 作为一个“经济人”,他们人生阅历中还缺少一课,那就是如何面对并学会管理萧条。 朋友聚会,绕不开的金融危机话题下,气氛略显沉闷。不过,在众人抱怨收入见少的时候,一位牙医却抱怨说最近太忙。
那是一家专为“高端”客户提供口腔保健服务的诊所,光顾者除了老板就是高管。牙医的解释是,由于对企业惨淡未来的焦灼感导致的口腔不适现在明显增多了。
在经济低迷状况下,企业家着急上火成为普遍现象,其中更有一些不堪重压者走上不归路,中国有,外国亦然。前不久,欧洲两位亿万富豪就在同一天内对自己进行“了断”,而事实上按照其家人描述,他们平时都拥有“乐观开朗的性格”。
在中国,此类事情也早已不绝于耳:2008年7月19日,浙江云光泵阀公司老板朱吉光服毒自尽;8月12日,浙江一制药公司董事长在办公室上吊身亡;10月16日,湛江糖王中谷糖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庞贵雄在其居住小区跳楼自杀;11月12日,江苏不锈钢巨头江苏兴利来特钢有限公司老板包存林自杀。这些黑色消息令人扼腕,同时人们也深深为企业家群体感到忧虑:人总会遭遇挫折失败,经历风吹浪打并非偶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上不归路?
其实,和一般人相比,企业家们往往拥有一颗更为“坚强的心脏”,看看他们的成长史,很多人都是白手起家,什么样的挫折没经历过?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从-片漆黑到初现曙光,最后事业逐步扩大,他们承受的往往都是十倍于常人的压力,付出的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心血。
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发现经历那么多的中国企业家们,却在总体上缺乏一次残酷却很有必要的萧条历练。中国的企业家们,从改革开放启动至今,尽管也经历过失败教训,但作为一个“经济人”,他们人生阅历中还缺少一课,那就是如何面对并学会管理萧条。
没错,在市场化推进的初期,中国经历过数次经济低迷时期,如1991年、2001年前后等,但在市场配置资源并不十分充分的前提下,任何经济波动都会被政府强有力的干预而熨烫平整,短暂的低迷之后又是高速的启动,人们甚至没有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低迷和萧条就开始面对新的更有活力的市场了。
但是,这次情况却有所不同,在资源配置更为市场化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作为全球经济运行中无法剥离的一环,中国经济必然要接受来自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危机影响,而本轮以美国为发端,世界主要经济体发生的金融危机则更是来势汹汹,已经不可避免地转化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尽管有巨大市场容量可以对冲击波进行弱化,但该接受的迟早都要接受,负面影响是无法绕开的。
正像中国股市所演绎的那样,我们的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所谓的“单边市”,偶尔的调整还不足以让人们跳出长期牛市的盲目乐观思维;“系统性风险”总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因此在“单边上行”的岁月里,企业家们根本无暇考虑事情的另外一面。
学会管理萧条首先要学会管理思维模式。企业家们往往有勇气去拿下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订单”,有勇气和竞争对手血拼到倾家荡产,但却没有勇气面对一次宏观层面的经济危机。一旦遇到资金链断裂、工厂倒闭等情况,企业老板也就瞬间崩溃。此外,由于长期的需求支持,企业家们在忙于生产和营销的同时,很少从技术研发、整合产业链和创建品牌等核心竞争力上做足功课,因此,一旦风险稍有上升,企业的积累就立刻被一扫而空。而企业家们必须明白,只有准备得足够长远,才可能在寒冬中熬得更久。
必须认识到,在正常的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社会中,经济周期会很自然地发生演进,有高潮必然有低谷,“单边上扬”迟早会以巨幅暴跌收场。因此,危机作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应该得到普遍的共识。
前不久,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历过数次经济危机和萧条后,日本企业家们对危机的应付已经更加自如。记得松下公司有一个“水库理论”,该理论说的是,企业经营有好也有坏的时候,就像天气一样,有干旱也有洪涝。水库的作用就是在下雨的时候可以蓄水,在干旱的时候可以放水灌溉。
“居安思危,有备则无患”,政府在经济萧条所进行的管理司能是促进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和加大投资消费,那么,企业家们更需要学会面对和管理好萧条,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从容地迎来下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相关热词搜索:萧条 企业家 心脏 企业家:用“坚强的心脏”管理萧条 用坚强的心脏管理萧条 企业家的心脏是否更 坚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