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李斛与《关汉卿像》】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   ――徐悲鸿      李斛(1919-1975),号柏风,四川大竹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他1942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傅抱石、谢稚柳等先生,刻苦习画,成绩优秀。当时正值徐悲鸿先生着意改良传统中国画,他从油画专业和国画专业各选了一位优秀的学生进行中西合璧的尝试。李斛是油画专业的,由于他的素描、肖像画最为突出,遂与国画专业的宗其香一起被徐悲鸿选中。从此李斛在大师们的帮助和指点下,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用中国笔墨融西洋画法的绘画新尝试。
  1944年,李斛创作的《战火中的难民》、《中渡口担煤工人》等画,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美展,后者当时即被法国使馆买去。1946年,李斛创作了《嘉陵江纤夫》、《磨刀工人》、《赶车》等作品,并在重庆个人画展上展出,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对他革新中国画的尝试,徐悲鸿先生深表赞扬,在画展上欣然为之题词:“以中国纸墨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仁弟为其最成功者。”给予李斛极大的鼓励。李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在之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营造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几十年中,他孜孜以求,大胆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并将这种结合一步步推向成熟,推向精彩。其代表作品有《印度妇女像》、《女民警》、《三峡夜景》等。
  《关汉卿像》是李斛人物肖像画代表作之一,原作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画被美术界称为“一幅表现历史人物肖像画的杰作”。
  提起关汉卿,许多人对他那“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自我告白耳熟能详。在人们的心目中,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一生创作的杂剧有67(一说63)部种之多。更难得的是大部分都是元杂剧中的精品。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称赞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1957年10月28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会议通过了1958年的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名单,分别为:中国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伊朗诗人萨迪(名著《蔷薇园》出版700年)、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诞辰350周年)、日本画家尾形光琳(诞辰300周年)、法国画家多米埃(诞辰150周年)、英国诗人及政论家弥尔顿(诞辰350周年)、瑞典女作家拉耶勒夫(诞辰100周年)。1958年,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我国举办了多种活动。6月28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陈毅元帅在贺词中称赞关汉卿“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郭沫若在会上作报告,当天全国有1500多个剧团用100多种不同的戏剧形式上演关汉卿的剧作,光是北京就有18个剧团用8种剧种演出几十种关剧。这一年的2月3日,中国戏剧家协会致函邮电部,正式建议发行关汉卿纪念邮票。以关汉卿戏剧活动为题材的纪念邮票设计发行工作由此正式启动。
  纪念邮票一套共3枚,由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先生设计。1枚确定为关汉卿像,其他2枚孙先生则分别选用了明代木刻版本的书籍插图:1枚为剧作《蝴蝶梦》,原图取自明代木刻版图书《元曲选》的插图,作者为黄应光、黄应瑞、黄德珍:1枚为剧作《望江亭》,为明代顾曲斋版《元人杂剧选》木刻版插图,作者吉甫(有人认为这是黄一楷、黄一彬、黄一凤三兄弟的署名)。但是,有关关汉卿的生平史料留下的很少,更查不到任何的图像资料,只能从零星记载中窥其大概。为了能准确全面地在邮票上反映出关汉卿的戏剧大师形象,当时的剧协、美协组织了多位画家参与关汉卿画像的创作,最后决定采用李斛的作品,并一致认为他所绘制的关汉卿像,不仅人物神形兼备、丰满飘逸,而且与另2枚吉画邮票排在一起,非常协调。郭沫若先生为邮票题字“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孙传哲先生再设计小全张1枚。整套邮票素淡雅气,在表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厚重与纵深的同时,突出了关汉卿大师的成就与风骨,成为新中国邮票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年,在世界范围纪念关汉卿从事戏剧创作700年活动中,苏联也组织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并选用了李斛的《关汉卿像》发行纪念邮票1枚。
  目前,从已经出版的李斛作品来看,《关汉卿像》有几个版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斛对刻画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的用心和追求。
  从现存遗稿中可以看出李斛在创作关汉卿时,最初的关汉卿形象更似文人,一副“甚闲愁到我心头”的怡然神态,但眼神中充满了睿智。1995年9月荣宝斋出版的《荣宝斋画谱(人物部分/李斛)》里,收有李斛先生的关汉卿铅笔稿和关汉卿戏剧背景稿,特别是那幅彩稿,背景采用了关汉卿戏曲作品中的代表人物,画面上的关汉卿身体前倾,鬓髯向后飘舞,眼神锐利,表现出他疾恶如仇的形象。在最终采用的《关汉卿像》里,李斛去掉了所有的背景,身体部分采用了传统的线描,一手握拳,且衣纹挺健、飘逸,用笔更加简练,刚柔相济,充分体现了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意,摈弃封建文人传统的潇洒风格。在对人物神态的刻画中,李斛将传统肖像画法与西方造型、光影等技法相结合,加之以线描勾勒胡须,使人物脸部更加丰满、生动,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关汉卿疾恶如仇的豪迈性格和含蓄不失儒雅的文人气质,再现出中国戏剧史上一个个性鲜明、沉毅不屈的人道战士。
  著名戏剧表演家蓝天野先生曾回忆到,当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话剧《关汉卿》时,关于关汉卿的形象设计,找不到可供参考的资料。正在苦于无奈之时,大家看到了李斛的画作,一致认为关汉卿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李斛创作的《关汉卿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多年以来,凡我国关于介绍关汉卿的书籍、作品等,采用的都是这幅《关汉卿像》,并且这一形象已深入到对青少年的教育之中,初中的历史教科书和高中的话文教材亦选用了这一作品。
  除上述遗稿外,画家李斛于1962年应友人之邀另外绘制了一幅关汉卿像,建议称作《关汉卿像1962》,也是近年来引用最多的关汉卿画像。
  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北京举办。为与本届“人文奥运”主题相呼应,学术界一再呼吁应在今天的北京城也就是当年的元大都隆重举办纪念关汉卿的活动,以缅怀这位名扬世界文化史的中国元代戏剧家,同时让绚丽的大都文化为“人文奥运”增添光彩。值此之际,撰文介绍李斛先生这一不朽的人物画作品,也是希望750年前,由关汉卿创造的辉煌的大都文化能够在“人文奥运”中得以弘扬,并使如此厚重的大都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关汉卿 李斛与《关汉卿像》 关汉卿像作者 李斛印度妇女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