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动漫:朝阳艰难升起_朝阳升起扩句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6年8月4日,贴着“深圳制造”标签的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在中国各大影城登陆。与我们曾看过的《大闹天宫》、《宝莲灯》等经典动画片不同,这部动画电影采取了最先进的CG模式,投资1.3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进行制作,是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国产动画大片,开创中国动画电影大制作先河。
在制作期间,《魔比斯环》就推出过多个版本的预告片,并亮相海外电影节。热闹的宣传攻势惹得众多电影人翘首企盼,就连《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森也认为,《魔比斯环》是“2006年最值得期待的影片之一”。
然而,大制作并不意味着高票房。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观众对这部CG大片的兴趣并没有像专家们预测得那么高。而面对市场,过高的投入如果没有超高票房的保证,注定没有前途。动画片不是仅仅让几个业内人士玩味的高档商品,这部承载了中国动漫人诸多梦想的动画电影,很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怪圈。
原创动漫太少了
《魔比斯环》是中国动漫走原创道路的一次代价高昂的尝试。
尽管如今的中国动漫迷们多半被日韩、欧美动漫瓜分完毕,但国内的动漫工作者从来没有放弃原创的努力。 直到现在,我们还能记得20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和80年代的《哪吒闹海》,精美的画面配上有中国特色的背景音乐,堪称经典。进入90年代,长篇连载动画片《西游记》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在幼儿园里到处都可以听到“白龙马,蹄儿朝西”的稚嫩童声。1999年,《宝莲灯》横空出世,其画面逼真热烈,充满动感,成为我国第一部国际化和商业化兼备的大型动画长片。
然而,像这样能够得到观众认同的国产动画并不多,漫画就更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动漫陷入低迷,动漫作品开始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垄断。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的播出应当占总量的60%。实际上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求却在26.8万分钟,实际需求缺口达23万分钟。据统计: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比例只有11%。《漫动作》杂志曾经做过的一次调查显示,最受青少年喜欢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国外,中国只有孙悟空这一根独苗。
动漫业兴衰的一个标志是动漫杂志的发展。
1995年,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在中国建立5个漫画出版基地,出版15套大型漫画图书,创立5本原创漫画刊物。其中由5家出版社或机构推出的5本原创漫画刊物对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它们是《中国卡通》、《北京传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和《卡通先锋》。这就是所谓的“5155工程”。
10年过去了,购买群体和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可是动漫杂志的运营却没有实在的进步和提高。最近半年来,中国动漫杂志真的进入了低谷,先后数本刊物由于各种原因停刊或者休刊,“5155工程”推出的5本漫画无一幸免。
直白的教育让人排斥
说教味太浓是国产动漫不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邋遢大王》、《没头脑和不高兴》、《小蝌蚪找妈妈》,这些都是国产动画的经典之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讲道理”。“文以载道”是中国文人赋予自己的传统使命,发展到动漫领域,似乎也是不说出点道理就不知道该怎么张口。而对于年纪并不大的动漫迷们来说,说教是最让他们反感的。在动漫迷们的眼里,动漫是大家一起分享娱乐的东西,而不是大人对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
KAMUI是个18岁的铁杆动漫迷,她向记者抱怨:“国内的动漫都太无聊太幼稚了,创意也都大同小异。比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从画风上就已经很幼稚,情节上又一定要‘带有教育意义’。”她说自己并不排斥被教育,但很排斥太过直白的教育。“没必要那么直白地说出来。像很多日韩漫画,大都是有某种教育意义的,但是他们都做得很隐晦,不直接说,大家心里都明白。看动画本来是一种享受,平时在学校在家,大人们都会随时叮嘱我们这些事情,三岁小孩子都明白的,没有必要在我们看动画休闲娱乐的时候,还要再接受这种重复的说教。”
《大耳朵图图》也是近年国产动画片的代表之作,同样的教育意味,在这部动画片里却不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小陈是小主角图图的“粉丝”,在他眼里,这部动画之所以好看的原因不光是图图的可爱。“孩子有缺点,可大人也有缺点,图图的妈妈有点小自私,脾气也不好,图图的爸爸有时候特别主观,还会莽撞,图图自己的错误很多都是年龄小造成的,而爸爸和妈妈却会对他有很多误会。当然,这些误会后来都被开解了,我觉得这是作者聪明的地方――它不是大人眼中的孩子,而是用孩子的眼来看大人的世界。”
KAMUI说,她也不愿意只看日韩的动漫作品,但国产动漫要让她接受,还要拿作品说话。
屏幕上没有自己的面孔
话题再回到《魔比斯环》。
我们从这部CG大片身上很难看到这是一部中国原创动画电影:洋味十足的片名和角色、没有民族标识的画面和情节、全英文配音。这也难怪,片子的主要创作人员是一水儿的外国人:故事原型来自法国艺术大师让?纪劳(Jearl Girau),让?纪劳担任过视觉设计和故事原型的好莱坞电影包括《深渊》、《第五元素》、《小尼莫》、《异形》;导演是格兰?柴卡(Glenn Chaika),他的作品包括《大拇指历险记》、《花木兰2》;模型监制韦恩?肯尼迪担任过《隐形人》、《星球大战》、《龙卷风》、《黑衣人》以及《木乃伊》等多部影片的模型师;动画监制是曾担任《玩具总动员》、《精灵鼠小弟》等影片的动画师;特效指导担任过《后天》的特效总监,并参与制作了《狂蟒之灾》以及《星河舰队》等影片。这样的制作班底,你指望能在片子中闻到中国味道吗?
一位观众笑着对记者说:“这里头恐怕只有钱是中国的。”而担任这部电影宣传发行工作的葛影琼的描述或许更准确:“这是中国妈妈生了一个外国孩子。”
没有亲近感就没有认同感。
一位资深动漫人用略有些偏激的口吻批评《魔比斯环》:“这部电影注定是失败的,它脱离了中国文化内核,定位模糊。他们以为中国观众是傻瓜吗?电影的编剧跟制片人肯定是外行,要不就是理想主义者。”
他这样分析:“国产的、原创的,难就难在你做的东西,读者、观众不买账,而根本原因是创作者与观众的脱钩。很多作者对读者心理把握不好,而且定位作品时对市场缺乏研究。漫画的作者多数是单个的,顶多有个工作室,动画就以公司形式来做了。因此,从创作来说,单个的漫画家对这些问题还可以通过慢慢调整来解决,而对于需要迅速收回投入的电影、动画片来说,不了解市场,就等于死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中国题材的动画片是由外国人来做,并获得了成功。《花木兰》风靡世界,那是美国的;《三国志》远销欧美,那是日本的。如果我们的孩子要从日本动画《中华小当家》里才知道中国料理的美好,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同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叫好又叫座的,往往是古代题材的动画,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今天的中国人是什么样?从原创动漫里很难反映出来。
也许是因为我们迈向国际化的步子太快,一些动漫工作者不知道该如何在现代作品中体现中国元素,没有长城、鞭炮、红灯笼,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符号,屏幕上的面孔看起来都那么陌生。
面对大家的质疑,《魔比斯环》的制造商、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一张“国际脸”的理由,是为了冲击国际市场。可是,“出口转内销”的路子真会更好走吗?
《魔比斯环》还在上映,最后的票房如何,大家都不知道,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的尝试。对于中国原创动漫来说,“做”远比“做到”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朝阳 升起 艰难 围产动漫:朝阳艰难升起 围产动漫 国产动漫朝阳艰难升起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