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在一杯牛奶面前许下一个百年愿|牛根生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亿万富翁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乞丐也有快乐的时候。   老牛的原则是先做人后做事,他开玩笑说,连人都做不好,肯定不会做人事。
  “原来我提议公司名字叫‘蒙奶’,在举手表决的时候,其他人都支持叫‘蒙牛’。”说起当时公司起名字,牛根生还记忆犹新。尽管,当时因为自己姓牛,他不愿意人们把企业和自己联系起来,而更愿意人们记住内蒙古的“牛奶”或“奶牛”,而不是他老牛自己。但如今,在很多人眼里,一提起“蒙牛”,人们还是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牛根生。
  “蒙牛”的发展速度实在令人目眩,短短几年时间所获得的增长,是一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企业都不敢奢望的。说起“蒙牛”,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牛根生,这个豪爽的西北汉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让一个原本幼小的企业成为中国乳业中的一个奇迹?
  
  不爱钱的“老牛”
  
  如果福布斯做一个最不爱钱的董事长排行,牛根生一定是中国榜第一人。放弃全部股份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它意味着牛根生打下的这片乳业天空与他个人完全脱离利害关系,与他的家族脱离了关系。有人计算,十几亿元,可以买70架直升飞机,或者20个海岛,或者30座玫瑰园中最顶级的别墅。如果用来全部烧掉,100元一张的钞票要是足燃烧2700个小时才能燃尽。拥有这个数额的财产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他,决定捐献。
  没有人不会问为什么,我也是。
  牛根生说,对钱财,他的观念是“不在所有,重在所用”。“常言道,富不过三代,那我就不让他富。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企业垮了,或被不孝子孙祸害了,失去钱财就很难受。我现在是自己让它从有趋于无,这才是支配金钱的最高境界。”他觉得这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事。老牛有一句经典顺口溜:一家一户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一户两头牛,生活吃穿全不愁;一家一户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还要牛。”
  业内广为流传的两则“牛根生不要车”的故事曾被媒体用于佐证今日“牛根生不要股”的必然性。“在国营企业伊利我的年薪108万,我自己连1/3都没有拿到,都给下属分了。所以当我离开的时候,有人就会想,老牛现在干得好,他出去之后干企业还有可能干得好。万一干好了,老牛还有另外一个习惯――分钱的习惯。如果分钱的时候我还希望名单里有我。所以,做市场的,研发的,销售的都跟出来。我办企业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挖过人,因为我知道挖人的成本太高了,挖来人挖不来心。”
  “老牛我既然体会到了散财的好处,就想让历任的总裁都散财。我想来想去,怕他们做不到,所以就把红利的51%让总裁来散财。谁当了总裁,每年就有500万以上的散财权。这个钱他不能散给自己,但是又必须散出去,这样自然而然把老牛分钱的习惯制度化,延续下去。”
  牛根生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他说:“虽然‘蒙牛’只有6年,但我现在已经在考虑他百年发展的事。我活不了100岁。如果孩子继承了,是人才还好,不是人才就害了企业也害了他。我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和运行机制,让‘蒙牛’能获得百年发展。都说民营企业短命,谁说‘蒙牛’不能是可口可乐、奔驰、雀巢?”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从很小的时候他就明白了“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
  “我七八岁的时候做了个实验。有一天,我从妈妈那里偷了两块钱。那时候两块钱能买很多东西。我给小朋友们买东西吃,所以,从那之后,小朋友们特别听我的话,只要我喜欢哪个小朋友的东西,悄悄告诉他们,就帮我抢过来。哪个小朋友对我有意见或是眼神不好了,就揍他一顿。隔一段时间,钱花完了,可是小朋友还是老看我,你怎么还不请客呀。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
  老牛底气足,很健谈,谈起为什么把自己的股份捐出去了,他说有三个理由。
  “首先,我老牛虽然有10%左右的股权,但只要我还在有生之年当董事长,这个钱是不能变现的。董事长把股票都卖了,市场上人们会怎么想?第二,既然不能变现,只是纸上的数,公司一上市,大家一算,在福布斯排行就是107、108位的样子。我的儿子在国外读书,姑娘在北京上大学。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知道后,以前关系很正常,现在每当有花钱的事大家全都看她。所以,姑娘经常回家抱怨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够。一倍不够,两倍也不够,也得罪了不少人。因为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基本上学校里有困难的同学都和她打招呼,等她帮助。慢慢地她就很不快乐。第三,我的养父养母说过,孩子,你要记住,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吃亏和占便宜永远是孪生兄弟。只要有福的时候你就等祸吧。”
  在牛根生的眼里,很多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老牛开了个玩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目前为止人们也没有找到他真正的陵墓。中国汉文化比较深,一次我去西安看到秦始皇的兵马俑,可能秦始皇带走的东西最多了,而且都给埋起来了,现在好,人们不又把它给挖出来了吗?早知道被挖出来,当初就不埋进去了嘛!”
  “我觉得已经很幸福了,你知道吗?结婚的时候我是穿着旧衣服,骑着旧自行车把媳妇迎进门的,现在我吃穿不愁了,还能给别人分钱。”老牛的眼睛里自始至终是那么的坚定。
  
  “我至少经中国95%的父亲都强”
  
  与对待下属“一掷千金”相对的是,牛根生对待自己的家人却是“斤斤计较”,妻子、儿女每月花费多少钱都有定额,超额部分均须自己从各月中平衡。
  儿子今年23岁,姑娘22岁了。老牛说,因为钱是家庭财产,4口人的,所以在决定捐之前回家和孩子们开了个会。“前几天我算了一下,我的股份在香港市值大致是16亿,而在最初的时候我拿出的是178000元钱,当时投资的时候就想到钱拿出来有可能回来,也有可能回不来。我和孩子们说,捐出去就相当于当年我们拿这些钱买股票颗粒无收。如果愿意,我们把这个钱捐出去,如果不同意,我们就把钱按4份来分,如果你不愿意,那就是我们3个人都捐了,就你没捐。”
  牛根生告诉孩子们,他结婚的时候,第一没有新衣服,第二没穿新鞋。现在既有房,又有车,还有些存款。如果留下钱给他们,想想,从现在开始他们睡觉就不想起床了。假如没有钱,上学的时候会好好上,工作的时候会好好工作。我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的爷爷没有给我留下钱。钱是生带不来,死带不走。尽管我不如中国那5%的父亲会给他们留下家产万贯,我至少比中国95%的父亲都强,至少我给他们留下了北京、上海、广州的平均生活费。同时,他们也不能来企业工作,这个企业没有他们照样干,有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干好。既然我这个穷人经过奋斗也能做出一些 事情来,那么他们自己通过努力,也应该超过我。这样的想法,是我留给他们的精神财产。
  他的儿女也决定像爸爸那样,不从父辈那里继承财产,而是继承获取财产的本领。
  牛根生所希望的是,将来人们在谈到自己的后代时会说:“哦,他(她)就是蒙牛创始人的第多少代子孙。”
  
  “先做人后做事”
  
  牛根生觉得老实人最终才真正不会吃亏。
  “我很认同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的时候所讲的,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虽然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不出来,但却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无限的资产。”
  老牛的原则是先做人后做事,他开玩笑说,连人都做不好,肯定不会做人事。
  如何撑起如此庞大的“蒙牛”?牛根生最为精彩的故事便是他管理人心的故事。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是常挂在牛根生嘴边的话,因为“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想赢两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德商’绝对不行。”
  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和西方的管理经验都被老牛熟练应用。
  例如西方的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既没有智慧又不愿流汗,请你离开这个企业。如何满足消费者,从最不满意的客户身上学到最多。“在企业文化里,我们想过成功也想过失败,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结果”。公司里既有奔驰文化,也有可乐文化,既有孔子文化,也有老子文化。就像一个药品广告里所说的,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所有家属的传统文化培训,怎样才能让思想不海啸,怎样才能让精神不感冒,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企业,和谐的企业需要和谐的员工,和谐的员工又来自和谐的家庭。”
  “我拿自己的钱奖励手下的员工,算起来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小奖几千几万,大奖几十万上百万。”这种境界,充分展露在牛根生的十六字诀中。这十六字诀是:“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太阳光大,即永远保持对自然和社会的敬畏,摆好个人与大众的座次。父母恩大,即始终怀有知恩图报的虔诚,尽管它是最起码的却又是最难一以贯之的人格。君子量大,多吸纳君子之气,则胸中多长一份丘壑。为防小人气大,则要不断去掉颐指气使的鄙陋。
  十六字诀,虽古风拙朴,却是真老实而不取巧。
  
  对话牛根生
  
  《中国报道》:您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再复制一个“蒙牛”出来?
  牛根生:首先,团队很重要,做过这件事情的关键人物很重要。其次,就是多年积累的文化。还有,就是能够发展的好的环境,第一,要我再创业,我不会离开中国,再做乳制品,我不会离开内蒙古。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机会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做乳制品的话,在内蒙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国报道》:“蒙牛”和“伊利”能不能走到一起?
  牛根生:2000年,我们的一个收奶车被砸的时候,当时有记者采访问我,老牛你能不能诉诉苦,车被砸了,人也被抓了。那时我说,我不能诉苦,我们迟早会走到一起的。还是那个时候说的事。当2004年6月10日我们上市的时候,有报道提到,老牛挟巨资说,蒙牛和伊利会走到一起。时间整整差了四年,是误报道,这句话是这么来的。但是,会不会走到一起,不一定。首先,蒙牛是一家海外的上市公司,而伊利是一家国内的上市公司,规则上不允许。
  第二,尽管有波音和麦道强强联合的事例,但是也有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家的竞争使美国的可乐变成了世界的可乐。虽然有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的合作,但也有宝马追着奔驰走,奔驰追着宝马奔的事例,把德国的汽车变成世界的汽车。
  不管两家是不是能走到一起,但是,同在一个行业里,起码两家还是队友,就像乒乓球,不论是孔令辉还是刘国梁,无论是王励勤还是刘国正,尽管在个人比赛中是对手,但在团体比赛中还是队友。我们特别想为中国的乳品产业创造一个品牌,为中国的消费者创造一个品牌,如果对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有利,对中国的广大消费者有利,无论是走到一起还是不能走到一起都是好的。
  《中国报道》:您现在最主要的花销在哪里呢?你最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
  牛根生:其实我最向往的就是中等人家的生活,一切是充足又正好的,不贫乏也不浪费,再多再少都会让人为钱所累,那就没有意思了。现在我不讲究穿衣服的牌子,因为喜欢在车上睡觉,所以买了一辆正好能躺下的普通的面包车,最主要的花销就是吃饭吧。你看,我现在还没吃上晚饭,一会得吃包方便面。”
  (责编:陈惠)

相关热词搜索:许下 牛奶 面前 牛根生:在一杯牛奶面前许下一个百年愿 在一杯牛奶前许下一个百年 牛根生身价2017年排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