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斯:故宫典籍流失知多少】北京故宫博物馆珍宝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的专著《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籍》,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研究和考证故宫国宝流失宫外情况的书籍,披露了约30万件皇宫珍宝典籍的流失内幕。   
  
  每天不用买票就可以随意出入故宫,外人不曾触摸过那尚未对外开放的三分之二的故宫世界,二十多年来他拿把钥匙,打开宫门,就可以来来回回穿梭,就像一个旧朝的深宫小杂役不知深浅地在好奇中探知故宫的神秘。向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每天翻阅前清旧史宫中秘档,在当年慈禧寝宫的西厢房里办公,办公室外有颗乾隆年间从南海移植的金线菩提树,五年前八十元的金线菩提子现在花一千元都很难找到。向斯边带记者参观故宫图书馆所在地――寿宁宫,边介绍,跨过两重宫门,穿过慈禧看戏的大戏台,才进入正殿,正殿里存放着各种善本以及新影印本《四库全书》等故宫珍藏典籍。
  
  谁盗走了《永乐大典》?
  
  三年前,向斯向故宫博物院申请“宫廷书籍流失情况”课题,三年后,他结书为《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籍》,揭示了四次国宝秘籍流传宫外的情况。第一次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抢劫北京,导致大量宫廷国宝秘籍的洗掠;第二次是傅仪盗取大量宫中秘籍出宫,以复兴帝国之用;第三次是抗战的非常岁月,故宫国宝南迁运往台湾;最后一次是建国初,为充分发挥图书的利用率,故宫典籍外拨给中国科学院、北京图书馆等科研教育单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一个王朝确立其统治地位,必备的是统一思想,书籍是其重要体现,故宫珍藏典籍记载的便是中国世世代代龙脉的延续过程,其权威性、历史性、文化性不可忽视,而现今研究考证故宫典籍的流传便带有为国人寻根的使命意味。
  向斯介绍故宫典籍流传最严重的一次是英法、八国联军侵华,此间,最为可惜的是《永乐大典》的流失,向斯说:“明朝《永乐大典》的修编是一件空前绝后的文化盛事。”据有关史料记载,有约300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全书共22000多卷,是明代一部大型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内容包罗万象,“经史子集与凡道释医卜杂家之书,糜不收采。”修成后明成祖非常满意,亲自作序并赐名。
  向斯在书中详细记载了《永乐大典》的纂修、流失。明神宗时,《永乐大典》基本完好,但到明末,《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向一直成为史学界和文化界的一个谜案。有专家认为,早在明朝末期《永乐大典》就不在人世了,有人说毁于大火,有人说随葬于帝陵,还有人干脆就认为是去向不明。向斯推测,很有可能是在明朝亡时毁于战火。
  清乾隆年间,乾隆找到《永乐大典》的副本,并派人纂修,但到清末,皇宫秘阁内的书籍管理松散,一些不良儒臣发现有机可乘,起了贪婪之心,费尽心机偷窃宫中的秘本《永乐大典》。根据清末史料记载,翰林大臣文廷式等人,每天早晨进翰林院时特地让随从背个包袱,装棉袄,晚上离开时把棉袄穿在身上,将秘阁内的《永乐大典》装进包袱带回家,门卫以为包袱里是棉袄,自然不查。不良翰林大臣偷窃《永乐大典》先有些害怕,后发现没人追究,开始公然倒卖。早就眼馋皇宫秘籍的洋人到处打听宫中流出的《永乐大典》,这样,大量《永乐大典》秘本流入洋人手中,带出中国。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也拿走了大量宫廷珍藏的《永乐大典》。40年后,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位于东交民巷的翰林院紧邻使馆,沦为战场,储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惨遭不测,几乎被毁,大部分秘籍葬身火海,幸免于难的书籍则横七竖八散落一地,有些士兵觉得这些书籍体积大,比较结实,干脆拿这些书籍当砖头或器物用,有的用作马槽,还有的用于工事,有的干脆铺路!
  根据有关记载,日本收藏中国皇宫秘本《永乐大典》多达55册,仅次于日本的是美国45册,英国38册,中国方面一直在全力收购这批流失宫外的皇宫秘籍,目前,中国共有《永乐大典》226册。
  
  深宫秘事多
  
  向斯,1962年出生在湖北麻城,大学就读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系,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故宫图书馆工作。大学深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的他,听都没听说过故宫,听到自己要被分配到故宫,他摇摇头,“故宫?故宫是哪里啊?”
  茫然无知的他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城的中心紫禁城,在故宫图书馆一呆就是二十多年,从少年到中年,“白天像上朝一样,出入于红墙碧瓦之间,每天晚上都按时熄灯的故宫一旦静下来,总有呜呜的呼声飘来,故宫里的一草一木就是一个生命体,宫殿深处记载着每一个历史瞬间”。大概在神秘的中国宫廷文化中呆久了,向斯的语言也带着一种幽怨的气息。
  实际上,向斯20多年来一直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从事基础工作,日常事务就是搬运书柜,清理书架,建立账本,整理古籍,这让他接触到了大量的宫中一手秘档。
  2000年冬天,故宫被皑皑白雪覆盖,向斯和同事踏着积雪进入英华殿,到寒冷的殿中整理被厚厚尘土掩埋的宫中旧籍。在一堆被狐狸尿洇湿一大片的书堆里,他们惊奇地发现清逊帝傅仪的启蒙读物和大量的练习册。在蛛网密布的另一角,他们又发现了《大清一统志》的原始底稿本和许多明本、稿本、毛订本和清稿本,“故宫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就能发现珍宝和典籍”。向斯觉得很有必要重新清理宫中的典籍。
  而直接促发向斯撰写《故宫国宝宫外流失秘笈》的动因则是,他清点藏文佛经《甘珠尔经》时的惊奇发现,有几箱捆绑护经板的五彩织锦外护带经,被整齐地剪断成一段一段的。更令人惊讶的是,护经板内的镀金佛光和镶嵌的七珍珠宝,竟然不翼而飞了!
  即便是常在图书馆接触大量一手宫中秘档资料,向斯也用了很长时间才查清楚《甘珠尔经》的流失情况。更让他吃惊的是,同样是这部书,同样的吃惊场面,在50年前就曾发生过,文物流失一直在被某部分特定人员关注。
  1950年夏初,故宫博物院将南京分院北返的《甘珠尔经》开箱清点时,就发现了护带经被剪,七珍珠宝和镀金佛光不见的事实。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马衡还亲自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只是这一事实仍藏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档案里,没被外人知晓。
  向斯花了不少时间,仔细查阅了《甘珠尔经》受损及其1950年对此事调查的有关记录和档案,才查得水落石出,原来,这是八国联军所为!据有关档案记载,有18箱《甘珠尔经》被割断经带,侵略者盗去了护经板内的镀金佛光和七珍珠宝。不管从文物保护还是从时间人力等资本节省的角度,向斯觉得有必要将故宫中的文物流失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梳理,而不是散打散闹地就某个文物流失说某件事。
  
  帮中国人找根
  
  在故宫图书馆呆了二十多年,向斯一直着迷于探寻深宫的秘档,做过外人看来“不正经”的研究,他熟知慈禧的每一个日常作息细节,了解历代皇帝的养生秘诀,而直到2002年,他才开始做“正经”的故宫善本书籍、书版研究,原因在于2002年,故宫典籍提升到了文物的地位。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故宫图书馆一直不被重视,50年代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宫中古书犹在,但图书馆却不见了踪影;70年代后期,故宫图书馆恢复编制,图书馆作为故宫博物院院办一个附属的资料室,仅提供业务帮助,宫廷典籍的研究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
  在向斯看来,“古语云:俗人藏钱,富人藏宝,雅人藏书”。大家更多的目光集中在故宫的珍宝上,却较为忽视故宫古书的历史地位。实际上,故宫图书馆收藏的宫廷舆图和古书,一直以来为历任皇帝重视,它关乎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是一定时代、一定时期,中国特定文化和宫廷历史事件的记载,具有很强的文物性、史籍性、历史性,“就连不爱读书的傅仪都知道宫中书籍的价值,即便宫中书籍偷盗不好携带,他也依然大量盗窃宫中书籍出宫”。据史料记载,1923年夏天,210部特别珍贵的宫中宋元典籍及1285件字画珍宝等,在5个月的时间内,都被傅仪盗窃出宫。
  故宫古书的文物性没有被确立前,就出现宫中各处散落典籍史料的情况,无人整理,任由典籍发霉腐烂。向斯讲,2000年时,寿宁宫正殿堆放了宫中最好的书,却无人打理,即便白天,整个大殿也是一片黑暗,需要打手电筒进来,“一进大殿,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好像幽灵似的,帘幕遮着各个窗棂,到处是蜘蛛网,没有任何通风设备”。
  2002年,宫中典籍正式确立为文物,宫中典籍的来源、传承和流传以及版本诸方面的整理和研究开始出现转机,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开始着力找回流失海外及散落各地的宫中典籍。
  “在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收藏中国古代善本将近400种,1.4万卷;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有中国家谱1.5万多卷。”向斯说,“按理来说,这些文物现在都应该归还我国,让它们重回祖国的怀抱,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
  在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时,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世界五大博物馆馆长座谈,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麦葛瑞格、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野崎弘、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总馆长马丁?罗特、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副院长大卫?埃文斯齐聚故宫,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经提出了归还文物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他们对于祖先做过的不光彩事情感到脸红,可谈到文物归还时,大家承认这是中国国宝,是中华民族结晶,但却说我们会很好地保护起来,供世界人民免费瞻仰。”向斯无奈地笑。此次,他把流失国宝的藏图及其流失过程全程记载下来,公诸于众,目的也在于呼吁更多力量寻找这些记载中华历史的国宝。

相关热词搜索:故宫 典籍 知多少 向斯:故宫典籍流失知多少 向斯揭秘故宫珍宝流失之谜 故宫典籍流失知多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