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晓冬:城区住不起,咱到农村去:陵城区农村搬迁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北京一号线地铁最后一站名为“土桥”,从这里到“太玉园”小区也就几分钟车程。位于通州区的“太玉园”目前占地100多万平方米,估计已入住7000人,号称“京城最火小产权房”。事实上,从“土桥”站往南方向,几乎每两公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小区,即是目前正处于政府清查、媒体报道、民间舆论等风暴中心的“小产权房”。
记者来过“太玉园”小区两回。前一次,主要是初步了解情况,当随行摄影记者举起相机拍摄外景时,立刻有位中年妇女走上前来询问是否为媒体记者,一脸的不友善。当记者告知只是过来看房子的,她才嘟哝着说,“本来我们在这里住得好好的,相安无事,就因为媒体过来这里做什么采访,弄得所有人都知道了,现在还有人专门要来调查。”后来和相晓冬电话联系采访时,他倒很是痛快。“我没什么好顾虑的,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没必要遮遮掩掩的。”
时值炎热的午间,小区里基本上没有人走动,连物业保安也没能看见。欧式风格的建筑、整齐干净的街道,如果不是路旁树立有“张家湾镇张湾村宣”字样的牌子,仿佛置身于城市里的小区。只是无论单元楼下还是他家房门前的电铃都还不能正常使用,只好用手砸门。“欢迎光临小产权房!”应声开门的相晓冬一脸堆笑。
和谐,从大小产权房做起
与相晓冬见面的前一天下午,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听说有关部门要严查小产权房,看来要动真格。”临末补充上一句,“不影响你们过来采访。”落座后,记者问他,“你怕吗?”“又不是买赃物,没什么好担心的。”对于建设部发布的警示,相晓冬是这么理解的:“我买的时候,后建的东区都快卖完了,近百幢房子少说也能住一万多人。实话讲,当时瞧中这个地方也有从众的心理,相互聚集在一起就有了某种胆量。”“这么大片房子成规模了,国家不可能轻易拆掉。就算是因为某些原因拆掉了,国家也应该给补偿。”说话间,他点燃了一支香烟。
相晓冬在做决定购买这套房子前,已经对“小产权房”了解很清楚:没有国家颁发的受法律保护的产权证、买卖受限、拆迁更不受保护。现在相晓冬等待的是由村里出具的一份房屋买卖合同。“手里有份合同总比没有的强。”据了解,该类型房子交易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到村委会名册上变更一下户主名字就可以了。尽管他也知道这其中不少的手续不完备,“他们卖楼的说什么写什么并不是关键,风险有多大,我其实研究很久了。”研究风险很久的相晓冬最终还是不顾风险买了当前的这套房子。
至于买小产权房的风险问题,他认为,“即使真有一天征地,那也得对房主们有个过得去的交待,这里毕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如果强硬地推倒,将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而对于小产权缺乏保障的问题,他告诉记者:“相信对于已经建成、并形成规模的小产权房政府会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促使其合法化,因为这只是政府与乡镇的一场利益博弈,终极目的不是为了破坏老百姓现有的住房利益。”外界提出要让“小产权房合法化”的观点,相晓冬想得更远,他认为,只有把所有大产权变成小产权,才能真正消灭小产权。“建设和谐社会,先得让大、小产权房和谐起来。”至于那些已经买了大产权的住户是否会觉得吃亏,他说他们实际上买了个放心,不用担心被推土机推了。
相晓冬最近看了不少关于小产权房的报道,相关的法律知识也了解了不少,可他说,小产权房处于法律的边界状态,就像是市场上的水货,虽然不合法,但水货也是货,买了就能用,而且实惠。“能住的房子就是好房子。”
以前虽说是租房,毕竟在城区,现在住到了农村,是否会有不适应?相晓冬笑着说,国外居住用地都是郊区化了,他这是在国内引领潮流。他说,住在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城里“下乡”来的,共同特点就是“手头的钱远不够在城里买房。”至于楼栋之间相隔距离太近,与村民混合居住等问题,他说,“图便宜,就不能讲究这些了。”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坐在自家柔软的小沙发上,相晓冬还是告诉记者,“我不后悔。”
因为便宜,所以选择
“比经济适用房更经济”,这样的广告语,对于收入不高不低但渴望拥有自家小窝的“北漂”族来说,无疑极具诱惑。
相晓冬是在去年开始考虑买房的,那时他已经对房价降下来不抱希望了。自从五年前到北京闯荡以来,他一直都是租房住,尤其在三年前结婚后他不想再这么“漂”下去了。“老婆生孩子,接父母过来居住,都需要有自己的房子。”当时他已经看了不少的楼盘,五环以内1万以上的均价和有限的存款让他只能选择“到农村去”。但顺义、房山的“小产权房”虽然便宜,交通却太不方便,这使他最终走向了“太玉园”。相晓冬回忆说,第一次到“太玉园”时还剩下很多套可供挑选,价格在每平米两千元左右,等过了些时候再去的时候,可供挑选的户型少了,价格已经涨了几百元,这也加速了他买房的进度。虽说要一口气交付23万元,然而房子将近90平米的面积,每平米价格合2600元还是让他觉得很值了。尽管现在他的房子也已经涨价到每平米3200元,如果转手能赚个四五万元,他还是坚称自己不会考虑炒房,“自己住吧,大小产权就无所谓了,都是一个本放在家里,使用价值是一样。”
“太玉园”几乎成了这个年轻的北京白领的可依赖的“稻草”,对比此前看中的五环外的一处“大产权房”――那可是八千多每平米的价格,城铁以南两公里的“太玉园”,相晓冬觉得交通和环境并不差。“便宜”几乎是他的邻居们选择“小产权房”的根本原因。目前正在筹划创业,自称“黑盒子智慧社首席思想者”的他分析,购买小产权房的群体大致包括五类:少数手里有土地、旅游等资源的政府官员;选择第二居所的高收入群体;用房屋做投资生意的人;外地来京初期获利的务工人员;普通工薪阶层。“这个群体里穷人、富人混杂。”
相晓冬在单位里是有公积金的,只是他不想走商业贷款去买大产权,“只为了满足住的需求没必要把自己牢牢套在债务里。”虽说不知道自己公积金的具体数额,但他也不会就此让他闲置浪费,“留待将来买大产权房子的时候再用吧,如果可以,我也会把它转化为大产权。”住着小产权房,依然向往大产权房,面对记者质疑他是否还是觉得大产权房子要优于小产权房时,他没有正面回答,“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安心些总还是要好些吧。”
相晓冬来北京工作五六年了,现在《中国企业报社》担任某栏目主编,工作忙的时候就在单位免费提供的住处休息,不需要坐班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的“窝”寻找家的感觉。
工作地点在紫竹院,位于西三环附近,而目前的住地在东六环以外了,相晓冬回家的路线基本上是横贯北京地面东西走向。买完房后“有伤元气”的他暂时没有购车的打算,“不过有地铁倒还算方便。”心情好的时候他也会坐公交车回来,“一路走来,远去了拥挤还有喧闹,感觉也不错。”
相关热词搜索:城区 农村 相晓冬 相晓冬:城区住不起,咱到农村去 相晓冬城区住不起 城区住不起
热点文章阅读